不死的癌症:干细胞治疗会是它的克星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3 00:09 10

摘要:大家都知道,风湿病是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通常风湿都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发病缓慢,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而且病患时常复发。

类风湿性关节炎,看起来比风湿性关节炎只多了一个字,却是天壤之别。

大家都知道,风湿病是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通常风湿都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发病缓慢,诊断和治疗难度极大,而且病患时常复发。

不过,与之相比,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则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影响髋、膝、踝和肩、肘、腕等大关节;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主要在小关节,如手指的掌指关节、近端指尖关节、腕关节、足趾关节等,且呈对称性。令人扼腕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至今是一团迷雾。

在临床医生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指标确定两种关节炎的分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等指标常呈阳性,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指标大多高于常规值。

有研究数据指出,RA全球发病率在0.2%-1.0%,而国内RA患病率则为0.28%-0.41%,病患总人数达到500万,且男女比例约为1:4。随着年岁增长,RA造成的身体关节损毁和经济负担也愈发严重。以滑囊炎、肌腱病、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症为代表的诸多并发症几乎侵犯着身体每个器官,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关节畸形等。

可惜的是,目前的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常规药物只能暂缓病情发作,不能根治。医学研究者寄希望于目前风头正健的干细胞疗法。

自从2001年人们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出脂肪干细胞(ADSCs)后,其逐渐登上干细胞研究舞台。与其他干细胞成员类似,ADSCs也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并且其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成为人们拓展干细胞疗法研究的优选。近年来,干细胞已经成功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人员也通过为关节炎小鼠模型注射间充质干细胞而证实了其减轻炎症水平、抑制关节肿胀和修复已破坏软骨的功效。类似的实验研究还指出,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参与免疫调节,还可分泌抗炎因子以修复病灶微环境,这对于软骨和骨再生大有裨益。

针对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动物实验以关节内注射ADSCs为代表,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其关节炎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且小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上升。另外,经过ADSCs关节内注射至RA模型小鼠膝盖之后,其滑膜炎症有所改善,关节软骨再生加速。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如何确保干细胞移植存活率直接影响到疗效,尤其对RA病患更显关键——其病理条件严重限制了抑制细胞的存活及分化。于是,研究者想到依托合适的生物材料支撑干细胞存活。例如,基于生物3D打印技术的多孔金属支架和英夫利昔单抗的水凝胶成为干细胞的“庇护所”,在复合支架的支撑下,干细胞的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且具有更强的自我复制和成骨分化能力。作为一类具有亲水基团、能被水溶胀但不溶于水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水凝胶被大量应用于经皮给药系统(或敷料)、干细胞疗法辅助剂、可溶解创可贴等场景。水凝胶适于模拟干细胞的天然环境,为其提供富含蛋白和糖的细胞外基质(ECM),成为干细胞粘附和生长壮大的理想巢穴。

综合来看,日益积累的实验数据证实干细胞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具备较强的应用潜力,并且其治疗成本有望大幅削减至亲民水准。此外,支架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具有更好的存活率和修复促进效果,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如果能确保支架材料固有的降解产物安全性,同时降低干细胞治疗可能的致瘤性风险,干细胞治疗将为RA治疗提供长效安全的替代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正芳,吴婵媛,马梦思,等. 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免疫学特点 [J]. 协和医学杂志, 2025, 16 (01): 59-64.

[2]刁朝玥,钱心玉,陈宁,等. 类风湿关节炎中T细胞抑制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5, 41 (01): 202-208.

[3]张虎刚,贾佳馨,刘涵玉,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 63 (01): 216-228.

[4]李朝阳. 负载IL-6R抑制剂的间充质干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协同作用[D]. 吉林大学, 2024.

[5]张慧晓,宋宜来,闫欣,等. 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4, 41 (02): 274-280.

来源:干细胞精研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