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今天我想给“号友”们泼一盆冷水:清醒清醒,不要满脑子都是成功的幻想,你得先了解网络生存的一般法则。
网络创业:在「赢家通吃」的江湖里,做个清醒的追梦人
——写给每一位在头条奋斗的创作者
文 ‖ 三棱心
每天只要打开头条,就会刷到为粉丝太少焦虑、为流量不高焦急、为收入可怜焦粹的号友们。
其实我不想用“号友”这种称呼,总有一股子“号子里的朋友”的黑色幽默感。
不过今天我想给“号友”们泼一盆冷水:清醒清醒,不要满脑子都是成功的幻想,你得先了解网络生存的一般法则。
打开头条,仿佛进入一个魔幻世界:新人博主们热情高涨,日更视频、熬夜写稿,评论区总能看到“感谢粉丝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誓言;另一边,停更声明却越来越多——
“坚持两年,收入不够交电费”
“今天刚好能买个馒头”
“流量越来越难”“熬去了青春,却换了个寂寞”
……
有趣的是,教人“月入过万”的卖课账号,反而成了流量常青树。某知识付费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头条“自媒体运营”相关课程销售额同比上涨67%。这像极了美国“淘金热”时的成功规律:淘金者未必致富,卖铲子的人却稳赚不赔。
悄悄话,别告诉外人:我刚赋闲在家也报过网课,结果我不告诉你。
李佳琦、李子柒等顶流的故事人尽皆知,但他们的成功更像“幸存者偏差”。更真实的图景藏在数据里:
抖音《2023创作者生态报告》显示,平台90%的直播打赏收入由0.8%的主播获得;
《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全职主播中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占比超70%。
据不可靠数据:每月收入不足100元的占到✘%。
成功者当然存在,但他们的路径往往不可复制。例如美食博主“办公室**”,早期因“饮水机煮火锅”的奇葩创意意外爆红,而她在采访中坦言:“同样的内容今天再做,可能连推荐池都进不去。”
重点来了:我向许多网友推荐看《黑天鹅》这本书,我估计没有人愿意听我的话——网络时代,谁还看书呢?
不过不要紧,我今天就花点时间来讲讲《黑天鹅》中针对网络平台类创业的忠告。
塔勒布在《黑天鹅》中将职业分为两类,一类叫“平均斯坦职业”,比如当教师、公务员、公司职员,收入差距不大。即使你在企业打工,高级打工者经理层和普通打工者收入也是明的。而网络创业正是另一类叫做“极端斯坦职业”——诸如演艺、艺术等,少数赢家通吃,多数人陪跑。其残酷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1. 收入断层:头部吃肉,腰部喝汤,底部啃骨头
以短视频为例,平台流量遵循“28法则”:一条爆款带来的收益,可能超过普通创作者一年的收入。某MCN机构负责人透露:“我们签约的500个账号中,前5名贡献了公司80%的营收。”
2. 成功靠运气,但你需要先准备好
爆红往往源于偶然:一首《早安隆回》让素人歌手袁树雄登上春晚;一段“挖呀挖”儿歌让幼师黄老师一周涨粉400万。但塔勒布提醒:黑天鹅只会青睐持续在场的人。若没有黄老师多年音乐教学经验的积累,再魔性的旋律也难引发共鸣。类似的还有“长城炮”“鸿星尔克”“蜜雪冰城”等。
3. 脆弱的生态:平台规则一变,一切归零
2020年影视剪辑号因版权问题大规模封禁;2022年某平台调整算法,导致依赖“标题党”的账号流量暴跌50%。这就像塔勒布说的:“极端斯坦职业中,成功可能一夜崩塌。”
1. 认清现实:你就是个“跑龙套的”,但龙套也能活出价值
演员张颂文曾十年无戏可拍,靠做表演老师维持生计,最终凭《狂飙》翻红。他的建议值得深思:“把目标定为‘分享’而非‘爆红’,反而能走得更远。”
2. 杠铃策略:稳扎稳打,留好后路
90%的稳定:全职博主@小鹿**白天是小学老师,晚上分享育儿心得,她说:“就算账号没收益,我还有工资托底。”划重点:没有生活保障的和财政积累的,一定不要辞掉职业专搞。
10%的冒险:知识博主@硬核***早期在银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写稿,直到粉丝破百万才辞职。
3. 修炼可迁移能力:内容会过时,但本事永远值钱
写作、拍摄、数据分析……这些技能在任何平台都能变现。职场博主@申公子坦言:“我在头条积累的粉丝运营经验,后来帮我成功转型做企业培训。”
只盯着爆款意义不是太大,因为你不可能天天爆款。只有粉丝有粘性,他才能追着你的作品看。
网络创业像一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少盯着“3天涨粉10万”的神话,多问问自己:“如果一辈子不红,我还能不能享受创作?” 正如塔勒布所说:反脆弱的核心,是让自己从波动中受益。当你的热爱足够纯粹,能力足够扎实,或许某天抬头一看——黑天鹅已悄然降临。
再次推荐各位网友,一定要看看《黑天鹅》,一定要多看书,要充实。网上的那些大V为啥经久不衰,没有一个是喝风吃素的。
关注三棱心,我们共勉。
来源:三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