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儿媳照顾婆婆八年 家产全给小叔子,公交站牌下偶遇曾经的恩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3 09:30 7

摘要:清晨六点四十五分,小区的健身角已经热闹起来。李淑芬一瘸一拐地推着轮椅从单元门出来,轮椅上坐着她婆婆王老太。

清晨六点四十五分,小区的健身角已经热闹起来。李淑芬一瘸一拐地推着轮椅从单元门出来,轮椅上坐着她婆婆王老太。

“这门还是没修好。”李淑芬用肩膀顶着摇摇欲坠的铁门,把轮椅艰难地推出来。门框上贴着张便条:“门坏了,请轻开轻关”。便条已经泛黄,边缘卷曲,日期是去年的事了。

王老太今年八十二岁,左半身瘫痪五年了。李淑芬自己也不太利索,右腿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被砸伤,永远留下了后遗症。她每天早晚推婆婆出来晒太阳,雷打不动。

“芬啊,今天不用出来的,你腿疼。”王老太转过脸,声音有些含糊,嘴角微微歪斜。

“没事,动一动反而不疼。”李淑芬轻轻拍了拍婆婆的肩膀,“您昨晚睡得好吗?”

王老太没回答,只是望着小区里那棵老槐树。树下有人在跳广场舞,音响里放着《最炫民族风》,音量不大不小,刚好让人忍受。李淑芬知道婆婆在想什么——她以前也是跳舞的一把好手。

推着婆婆经过菜市场时,李淑芬停了下来。

“老板,这鱼多少钱一斤?”

“二十二。今天贵了点,下雨路不好走。”

“给我挑条小点的吧,一斤左右的。”

鱼贩熟练地抄起一条鲫鱼,称了称,“一斤二两,多的送你了。”

李淑芬付了钱,把鱼小心地放进轮椅下面的篮子里。鱼在塑料袋里翻腾,水珠溅到了王老太的裤脚上。

“淑芬,别买这么贵的,咱家…”王老太欲言又止。

“没事,今天是良子的生日,给您煮鱼汤喝。”李淑芬说这话时没看婆婆的眼睛。她儿子良子已经去世八年了,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而她,也因此成了这个家里尴尬的存在。

大儿媳妇,没了丈夫。

清晨的阳光温和地照在老人家的背上。李淑芬推着婆婆沿着小区外的人行道慢慢走,这是她们的固定路线。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已经一半黄了,有几片叶子落在王老太的腿上,她也懒得拂去。

县城不大,但这几年变化很快。路边新开了家肯德基,门口贴着”开业大酬宾”的红色横幅。李淑芬记得良子生前总说要带她去大城市尝尝洋快餐,现在倒是送上门来了。

推到十字路口时,李淑芬突然停下了脚步。

“怎么了?”王老太问。

“没什么,等等红灯。”李淑芬目光停在对面的建筑上。那是栋新楼,工地围挡上写着”城市花园高档住宅”,售楼处门口停着几辆豪车。

王老太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轻轻叹了口气,“那是小强开发的?”

李淑芬点点头。小强是王老太的小儿子,也就是李淑芬的小叔子。这几年在县城做了点小生意,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些关系,竟然做起了房地产。这栋楼就是他的处女作。

“他有出息。”王老太说,语气里带着骄傲。

李淑芬没接话,只是默默地等着红灯变绿。

早上出来晒太阳是她和婆婆这八年来的固定习惯。自从王老太中风后,李淑芬就一直照顾着她。家里其实还有小强,但他早就搬出去住了,偶尔回来看看,通常是送些补品和钱,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这座县城里的人都知道李淑芬的故事。她不是本地人,是十五年前跟着良子从邻县嫁过来的。婚后一直在制衣厂上班,直到那场事故。失去丈夫后,她选择留下来照顾婆婆,那时王老太还算健康。

“芬啊,你还年轻,何苦跟我这老婆子过一辈子。”王老太不止一次这么说过。

但李淑芬总是摇头,“我答应过良子要照顾您的。”

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她没说——她无处可去。娘家早已改嫁的母亲住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根本没地方给她。而且,这么多年,这里已经成了她的家。

王老太瘫痪后,李淑芬更是寸步不离。每天伺候老人家吃喝拉撒,换洗衣物,擦身体,按摩防褥疮。大小事情全包了。有时王老太半夜醒来要上厕所,她得一遍遍起来帮忙。

“把我推到公交站那边吧,我想看看花。”王老太突然说。

李淑芬应了一声,转向通往公交站的方向。那里的绿化带里种了些矮牵牛,开着紫色的小花,是王老太喜欢的颜色。

天气不错,站台边坐着几个等车的人。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正低头看手机,时不时笑一下。一个穿工装的中年男人拎着工具箱,眼睛半闭着像是没睡醒。还有个老大爷拿着个收音机,声音很小,但能听到里面播放着越剧。

“你看那个小姑娘,跟你年轻时一模一样。”王老太指着马尾辫女孩说。

李淑芬笑了笑,“我那时可没这么时髦。”

她把轮椅推到站台的遮阳棚下,让王老太不至于晒到太阳。虽然是秋天,阳光仍有些毒辣。她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一个小扇子,给婆婆扇风。

“淑芬…”王老太欲言又止,眼睛里有泪光闪动。

“怎么了,婆婆?”

“没什么。”王老太转过头,看向远处,“你看那辆车,是小强的。”

李淑芬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果然看到一辆黑色的SUV停在马路对面。车门打开,小强走了出来,西装革履,手里拿着公文包。他正在和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人说话,看样子是什么重要人物。

“他忙着呢,我们别打扰他了。”李淑芬轻声说。

王老太点点头,眼睛却一直盯着小儿子。小强和那人谈完,上了车,没有注意到马路对面的母亲和嫂子。

“他这周有来过家吗?”王老太问,明知故问。

“上周日来了一趟,你午睡,他没多待就走了。”李淑芬回答,没提小强只待了十分钟的事实。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这些年苦了你了。”王老太突然说。

李淑芬愣了一下,然后笑笑,“说这些干什么,都是一家人。”

公交站牌上的电子屏显示着几路车还有多久到站。站台上的人越来越多,早高峰开始了。李淑芬把轮椅挪到一边,以免挡住别人。

“淑芬,我有事要告诉你。”王老太突然说,声音很轻,李淑芬几乎没听清。

“什么事啊,婆婆?”

“我去找过律师了。”

李淑芬有些惊讶,“什么时候?”

“就是上个月小强接我去医院复查那天。”王老太说,“我让他带我去见了个律师。”

李淑芬心里一沉,隐约猜到了什么。

“房子的事…”王老太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找合适的词,“我已经全部写给小强了。”

尽管早有预感,李淑芬还是感到一阵心痛。不是为了房子本身,而是为了这代表的意义。八年如一日的照顾,在婆婆心中终究比不上血缘关系。

“我理解的,婆婆。房子本来就是该给儿子的。”李淑芬勉强笑了笑。

“你别误会。”王老太急忙说,“我让小强每个月必须给你五千块钱生活费,直到…”她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直到她去世。

李淑芬没说话,只是机械地给婆婆扇着风。风扇上有只卡通蜜蜂,是五年前王老太刚中风那会儿,她特意买来逗老人家开心的。

就在这时,一辆12路公交车缓缓驶来,停在站台前。车门打开,乘客鱼贯而出。其中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李淑芬的注意。

那是张医生,县医院的神经内科主任,当年给王老太做手术的医生。

张医生也看到了她们,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他走过来,冲两人点点头。

“王奶奶,李女士,你们好啊。”

“张医生。”李淑芬微微欠身。

“奶奶身体怎么样?”张医生蹲下来,看着王老太。

“老样子,就是有时候睡不好。”王老太说。

张医生点点头,然后转向李淑芬,“你还是一直在照顾奶奶?”

“是啊,我们俩互相照顾呢。”李淑芬笑着说。

张医生看了看她的腿,欲言又止。当年李淑芬腿伤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那时她刚失去丈夫,又受了伤,是张医生鼓励她坚持康复训练。

“你们家小强最近事业做得不错啊。”张医生转换了话题。

王老太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是啊,他有出息。”

张医生笑了笑,没再说什么。他看了看表,“我得赶去医院了,今天有台手术。”

“您去忙吧。”李淑芬说。

张医生转身要走,突然又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李淑芬,“有空来医院找我,带上王奶奶一起。医院新引进了一套康复设备,对中风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有帮助。”

李淑芬接过名片,“好的,有时间我一定带婆婆去。”

张医生点点头,快步走开了。

李淑芬看着名片,上面除了医院的地址电话,背面还手写着一行字:“记得带上老人的病历和近期检查报告。”

她把名片小心地放进口袋,推着婆婆离开公交站,往回家的方向走去。

回家的路上,两人都很沉默。李淑芬在想刚才婆婆说的话,也在想张医生的名片。王老太则闭着眼睛,像是在小憩。

转过一个路口,李淑芬突然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

“淑芬!淑芬!”

她停下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向她跑来。是刘嫂,她以前制衣厂的同事,比她大几岁,一直拿她当妹妹看。

“刘嫂,好久不见。”李淑芬笑着打招呼。

“是啊,有两年了吧。”刘嫂上下打量她,“你瘦了不少。”

“哪有,可能是没化妆显得脸小。”李淑芬开玩笑道。

刘嫂看了看轮椅上的王老太,冲老人家点点头,然后对李淑芬说:“有空出来喝茶啊,咱们姐妹好久没聚了。”

“好啊,等有空了。”

刘嫂似乎有话要说,但看了看王老太,还是换了个话题:“对了,听说制衣厂要重新开工了,老板换了,在招人呢。”

李淑芬心里一动,“真的?工资怎么样?”

“挺好的,比以前高多了,一个月四千起步。”刘嫂说着,压低声音,“要不要我帮你问问?你手艺好,肯定要。”

李淑芬下意识地看了看婆婆,又看了看自己的腿。

刘嫂似乎看出了她的顾虑,“放心,新老板不歧视,有个残疾证反而优先录用呢。”

“我…”李淑芬迟疑了。

“不着急,你考虑考虑。”刘嫂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这是招工负责人的电话,你考虑好了直接打这个。”

李淑芬接过名片,勉强笑了笑,“谢谢刘嫂。”

分别后,李淑芬继续推着婆婆往家走。她的心思有些乱。一方面,她很想重新工作,不仅是为了钱,更是为了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另一方面,婆婆的情况需要人照顾,她不知道该怎么兼顾。

“去吧。”突然,王老太开口了。

李淑芬吓了一跳,“什么?”

“去上班吧。”王老太说,“你已经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

“可是您…”

“可以请个护工。”王老太说,“我和小强商量过了,他说可以出钱请人照顾我。”

李淑芬停下脚步,看着婆婆的眼睛,发现里面有她读不懂的复杂情绪。

“婆婆…”

“淑芬,你才四十出头,还年轻。”王老太伸出她能活动的那只手,拍了拍李淑芬的手,“别把自己的人生都耽误在我这个老太婆身上。”

李淑芬眼眶湿润了,“您别这么说。这些年,是您给了我家的感觉。”

王老太笑了笑,没再说话。

回到家里,李淑芬帮婆婆上了厕所,又熬了一锅小米粥。中午她要做鱼汤,那是婆婆最爱喝的。

刚开始准备食材,门铃响了。李淑芬擦擦手去开门,是小强。

“大嫂。”小强点点头打招呼,手里提着两个塑料袋,“给妈买了些水果和补品。”

“你来得正好,我正准备做饭呢。”李淑芬让开门,“你妈在房间里看电视呢。”

小强进屋,先去看了婆婆,然后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他看起来有话要说。

“大嫂,妈是不是告诉你房子的事了?”

李淑芬点点头,“嗯,她说了。”

“你别多想。”小强有些局促,“妈的意思是,房子归我,但你在这住着不影响的。”

“我理解的。”李淑芬低头收拾水果,“这本来就是你们老王家的房子。”

小强站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银行卡,“这里有十万块,密码是妈的生日。我知道这些年你辛苦了,这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李淑芬愣住了,没有伸手去接。

“拿着吧。”小强把卡放在茶几上,“我听妈说你想重新工作?如果你决定了,我可以安排人照顾妈。”

李淑芬没说话,只是看着那张银行卡。十万块,对她来说是笔不小的钱,可是比起这些年的付出…

“对了,”小强又说,“我听说你去年拿了张病休证明去医院,是腿的问题吗?”

“没什么大事,就是有时候疼。”李淑芬勉强笑笑。

小强点点头,“有什么需要就说,别客气。毕竟,你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说完这话,他看了看表,“我还有个会,先走了。晚点再来看妈。”

李淑芬送他到门口,关上门后,她深吸一口气,回到厨房继续准备午饭。

中午,李淑芬煮了鱼汤,还炒了婆婆爱吃的茄子。饭桌上,王老太胃口不错,吃了大半碗饭。

“小强来过了?”王老太问。

“嗯,给您买了水果和补品。”李淑芬说,没提银行卡的事。

“他这孩子。”王老太笑了笑,“有出息了反而越来越忙,没时间陪老母亲。”

吃完饭,李淑芬收拾碗筷,王老太在沙发上看电视。老人家最近迷上了一部古装剧,每天必看。

收拾完厨房,李淑芬想起了张医生的名片。她拿出来仔细看了看,又掏出刘嫂给的那张招工名片。两张小小的卡片,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她走到婆婆身边坐下,轻声说:“婆婆,我想带您去看看张医生。他说医院有新设备,对您的恢复有帮助。”

王老太转过头,有些惊讶,“值得吗?我这把年纪了…”

“当然值得。”李淑芬握住婆婆的手,“我们明天就去。”

王老太看着她,眼里闪烁着泪光,“淑芬,这些年真的苦了你了。”

“哪有什么苦不苦的,都是一家人。”李淑芬笑着说。

晚上,李淑芬给婆婆洗漱完毕,帮她躺好,又按摩了一会儿她的腿和胳膊,防止肌肉萎缩。

“睡吧,婆婆。”她轻声说,关上了床头灯。

回到自己房间,李淑芬坐在床边,拿出那两张名片和小强给的银行卡。她思考了很久,最后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一早,李淑芬推着婆婆去了医院。张医生在门诊等着她们。

“你们来得正好,今天科室不忙。”张医生笑着说,带她们去了康复中心。

康复中心的设备果然很先进,有专门为中风患者设计的训练器材。张医生让王老太试了一下,老人家虽然辛苦,但明显很配合。

“坚持训练,会有效果的。”张医生对李淑芬说。

诊疗结束后,张医生把李淑芬叫到了办公室。

“有件事我想和你商量。”张医生说,“医院正在组建一个康复护理团队,需要一些有经验的人。你这些年照顾老人的经验很宝贵,有没有兴趣来做兼职?”

李淑芬惊讶地看着他,“我?可我没有专业知识啊。”

“可以培训。”张医生说,“而且时间也很灵活,你可以带着王奶奶一起来,她做康复,你工作,两不耽误。”

李淑芬心跳加速,“真的可以吗?”

“当然。”张医生肯定地说,“我看人很准的,你一定能胜任。”

回家的路上,李淑芬推着婆婆,心情格外轻松。

“张医生人真好。”王老太说。

李淑芬点点头,“是啊,他是个好人。”

转过街角,她们又来到了那个公交站牌。站台上人不多,三三两两的乘客在等车。

“我们坐公交去趟超市吧,给小强买点他爱吃的零食。”李淑芬突然提议。

王老太笑了,“好啊,好久没去超市了。”

她们在站台等车。李淑芬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突然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八年前,她在这个公交站遇到了当时还是实习医生的张医生,是他帮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今天,命运又把他们带到了一起。

公交车来了,李淑芬小心地把轮椅推上车。她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安顿好婆婆,自己坐在旁边。透过车窗,外面的县城风景缓缓后退。

她想起小强留下的银行卡,想起刘嫂介绍的工作,还有张医生提供的机会。生活或许从未亏待努力的人,只是有时候,答案来得比较晚。

“淑芬。”王老太突然握住她的手。

“嗯?”

“我很高兴你是我的儿媳妇。”老人家说,声音有些哽咽。

李淑芬鼻子一酸,“我也很高兴您是我的婆婆。”

公交车向前驶去,阳光透过车窗照在她们身上。前方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超市,是新的工作机会,是未曾预料的生活转机。而这一切的开始,只是一次公交站牌下的偶然相遇。

日子还长,但至少,不再是一个人在走。

来源:一丝不苟星星NT4bfs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