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湖北省十堰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文化广场的广播便已划破山间寂静。“各家各户注意了,文化广场今天上午十点有戏曲开演!”挎着竹篮赶往菜地的周大娘闻声折返,隔着田埂朝邻居喊:“快些收拾,晚了就没好位置了!”
核桃树垭村戏曲进乡村开演。张艳林摄
周末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湖北省十堰郧阳区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文化广场的广播便已划破山间寂静。“各家各户注意了,文化广场今天上午十点有戏曲开演!”挎着竹篮赶往菜地的周大娘闻声折返,隔着田埂朝邻居喊:“快些收拾,晚了就没好位置了!”
村间的路上顿时热闹起来,扛锄头的青年、背孙辈的老人、攥着作业本的学生,汇成一道人流向广场涌去。
广场中心,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联合郧阳区文旅局在郧阳民俗文化展演中心举办的“戏曲进乡村”活动十点准时开场。铿锵的锣鼓声中,演员水袖轻扬,经典剧目《三娘教子》将“教子成才、孝道传家”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座位满当当,李大爷高举的智能手机格外显眼——屏幕那头,他在广州打工的孙子正通过直播观看这场“家门口的大戏”。
当“寒窗苦读莫忘本”的唱段响起时,前排几位带着孙辈的老人眼眶湿润,轻轻拍着孩子的后背;后排嗑瓜子的大婶停下动作,跟着韵律微微颔首。饰演三娘的演员唱到“一针一线织就儿前程”,村民周大娘攥紧衣角喃喃道,“这唱的不就是咱村里人的盼头?”
“好!好!再来一个!”在李大爷的带动下,现场掌声雷动,喝彩声此起彼伏。
据驻村工作队队长张艳林介绍,“我们邀请区文旅局郧阳民俗文化展演中心,选演《三娘教子》这部戏,就是要让好戏传家风、润民心。”众多村民激动地表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专业的演出,既热闹又富有深意,这样的戏就该多演!”
戏曲不仅是丰富村民娱乐生活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播文明乡风的关键载体。近年来,湖北省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文化振兴这一核心,在村里建成村史文化馆,收集了数十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物件。精心打造“雁行书屋”,藏书量达400余册。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活动12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这些文化的浸润下,村里的风气有了显著转变,村民们打牌闲聊的少了,读书看戏的多了,乡村文化氛围愈发浓厚。
文化广场西侧的雁行书屋内,六年级学生吴晓雨正临摹戏妆脸谱,作业本扉页写着:“我要像戏里的哥哥那样考上大学。”书架上,《郧阳传统戏曲集锦》被翻得卷了边,驻村队员特意添置的戏曲文创铅笔成了孩子们的新宠。
“我们工作队驻村,要振兴的不光是地方产业,更要以文化人,以艺通心,帮助大家把地方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张艳林指着规划图介绍,2025年工作队计划系统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农民剧社,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田间地头。
暮色渐浓,炊烟裹着戏韵在山坳流转,一场戏只是开端,好家风才是终点,省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正以文化为笔,在核桃树垭村绘就“古韵今风相辉映,文明乡愁两相宜”的振兴画卷。(张艳林、席曙光)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