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因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代表通道” 上的可爱表情被制作成表情包迅速走红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5540.7 万 。这一意外出圈事件,让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海尔以及这位掌舵者身上。而在这背后,海尔内部的资本运作以及
近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因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代表通道” 上的可爱表情被制作成表情包迅速走红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超 5540.7 万 。这一意外出圈事件,让大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海尔以及这位掌舵者身上。而在这背后,海尔内部的资本运作以及其发展历程中的诸多故事,更是值得深入探究。
海尔四十年逆袭史,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
一、周云杰:从基层到掌门人,海尔的“破局者”
作为张瑞敏的继任者,周云杰的成长轨迹堪称海尔“内生式人才”的典范。
周云杰出生于 1966 年,山东省莱州市人,是正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 年 7 月,他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便加入了青岛电冰箱总厂,自此开启了与海尔长达数十年的不解之缘。
初入海尔,周云杰从基层岗位做起,历任销售处处长、二厂厂长、质量部长、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2000 年,他出任海尔集团副总裁,此后更是不断晋升,2007 年任海尔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市场官;2010 年任海尔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市场官;2013 年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轮值总裁;2016 年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直至 2021 年 11 月 5 日,周云杰正式就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全面接管海尔的发展重任。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两会上走红
周云杰几个重要时间节点:
1988年,华科技大学毕业的他以技术员身份加入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前身)。1999年,他主导海尔电商平台“海尔商城”上线,成为中国家电行业最早布局线上渠道的企业之一。2021年,接棒张瑞敏出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当年海尔集团营收突破3327亿元,全球市场份额达16.5%,连续13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管理风格上,周云杰以“用户中心”著称。2025年两会期间,他与雷军同框的“表情包事件”引发全网热议。面对调侃,他迅速回应:“网友的创意是品牌资产,海尔将邀请有才者成为代言人。”
二、海尔资本版图:复杂股权结构下的布局
海尔的资本版图庞大且复杂,其股权结构在历经多次变革后,形成了如今独特的架构。作为海尔资本运作的重要主体,海尔电器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尔国际)备受关注。海尔国际的前身是青岛海尔洗衣机股份公司,1997 年进行了更名。目前,海尔国际持有海尔非白电业务的主要资产,包括生物医疗、日日顺物流等重要板块。
从股权构成来看,海尔集团公司持有海尔国际 51.2% 的股份,青岛海创客管理咨询企业(简称海创客)持股 48.8%。海创客由海尔内部职工持股会变更而来,可以视为海尔的全员持股平台,由张瑞敏等 67 名高管合伙人带领组建。值得注意的是,海创客已将所持有海尔国际股权对应的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海尔集团行使。这一操作使得海尔集团对海尔国际具有实际控制权和全权表决权,从而在海尔系的资本运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海尔国际这一核心平台,海尔构建了庞大的上市公司体系。目前,海尔系拥有 4 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海尔智家、海尔电器、海尔生物与盈康生命。
海尔智家作为海尔集团的旗舰公司,主要经营海尔的白电业务。其规模庞大,连续两年入围《财富》世界 500 强。以 2023 年的数据为例,该公司销售额达到 1833 亿,资产规模逾 1800 亿。在股权结构方面,经过一系列配股、转让、定向增资等操作后,大股东为持股 19.76% 的海尔国际;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持股 16.84%,青岛海尔创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股 2.7%,青岛海创智管理咨询企业持股 1.15%,后两者为海尔集团一致行动人。由于海尔国际受海尔集团控制,所以海尔智家的实际控制人是海尔集团公司。
海尔电器是海尔智家的子公司,主营洗衣机、热水器、净水机及家电渠道业务。在营收和资产净值方面,2023 年海尔电器年营收 852.5 亿,资产净值 257.5 亿。从股权控制关系来看,海尔电器的母公司海尔智家持股 45.64%,二股东 HCH(HK)Investment Management Co,Limited 持股 12.01%,且后者已将所有投票权委托给海尔智家,这使得海尔智家合计控制海尔电器 57.65% 的股权。由此可见,海尔电器最终的控股公司也是海尔集团。
海尔生物的控股股东为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为 31.73%,海创睿(海尔集团创客激励平台之一)持股 10.13%。其中,海尔生物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海尔国际的全资控股公司。此外,海创睿持有的 10.13% 股权表决权已委托给海尔集团。因此,海尔生物的实控人同样是海尔集团。
盈康生命的控股股东为盈康双生(重庆)科技有限公司,而盈康双生是海尔国际的全资子公司,所以盈康生命的实际控制人也是海尔集团。
通过直接控股、间接持股、表决权委托等多种形式,海尔集团实现了对旗下 4 家上市主体及旗下子公司的实际控制,确保了集团在资本运作和战略布局上的一致性和高效性。
三、海尔的战略蜕变:四十年五次关键转型
(一)名牌战略(1984-1991)
张瑞敏用铁锤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奠定质量基因。至1991年,海尔冰箱市占率达40%,净利润突破8000万元
(二)多元化扩张(1992-1998)
通过“吃休克鱼”模式并购18家企业,产品线从冰箱扩展到空调、洗衣机等7大类。1997年营收突破10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8%
(三)国际化布局(1999-2005)
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州建厂,打破“中国制造=低端”偏见。2005年海外营收占比升至28%,产品进入160个国家。
(四)全球化品牌(2006-2015)
2016年以54亿美元并购GE家电业务,北美市场份额从3%飙升至22%。此次并购使海尔全球研发专利数突破2.1万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3%。
(五)生态化转型(2016至今)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企业90万家,赋能15个行业,2024年营收达591亿元,连续5年位列工信部双跨平台榜首
四、资本暗战:并购狂潮下的权力博弈
周云杰时代,海尔加速资本运作,但频现内部震荡。这场权力争夺直接导致并购后股价下跌19%,市值蒸发超80亿元。
上海莱士“血王”之争:2023年底,海尔拟以125亿元收购上海莱士20%股权,却发现其核心血浆采集量因高管内斗骤降13%。原高管季某推动的浆站改革被新任董事长徐俊叫停,导致全州浆站年采浆量从57.8吨跌至50.2吨。汽车之家收购案:2025年2月,海尔斥资18亿美元控股汽车之家,引发市场质疑。数据显示,汽车之家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3.86%,媒体服务收入缩水18.6%。分析指出,海尔此举意在打通汽车后市场与智能家居生态,但整合难度远超预期。新时达控股权争夺:2025年初,海尔通过股权转让+定向增发控股工业机器人企业新时达,原管理层集体离职,技术团队流失率达35%。尽管海尔承诺投入20亿元研发资金,但市场担忧其“重资本轻技术”的并购逻辑。五、数据背后的隐忧:规模扩张与利润剪刀差
海尔的资本运作虽带来规模增长,但埋下隐患:
负债率攀升:截至2024年底,海尔集团资产负债率达68.7%,短期借款激增至920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仅489亿元。毛利率下滑:大家电业务毛利率从2018年的32.1%降至2024年的25.4%,高端品牌卡萨帝增速从40%放缓至15%。并购后遗症:近五年并购的12家企业中,7家未达业绩承诺,累计商誉减值损失超75亿元。六、未来之战:周云杰的“三张底牌”
技术破局:2024年研发投入达247亿元,聚焦AIoT、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计划3年内孵化10家“专精特新”企业。生态重构:三翼鸟场景品牌已覆盖全国1563个社区,2024年生态收入占比提升至38%,目标2027年突破50%。组织变革:推行“链群合约”模式,将8万员工拆分为4000个自主经营体,2024年人均效能提升27%。结语:在“大象转身”中寻找新平衡
从砸冰箱到砸组织,海尔四十年的变革史印证了张瑞敏的箴言:“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周云杰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资本扩张与技术深耕、规模效益与利润质量之间找到新平衡点。当全球家电市场增速放缓至3.2%,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实验,或许将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未来。
来源:笑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