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华严寺山门的这副对联,治愈了我的精神内耗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3 12:59 8

摘要:这二十二字墨痕,既是《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注脚,又是《庄子》“吾生也有涯”的顿悟。

大同华严寺山门前,一副楹联如晨钟破晓:

“人生百年如朝露,活在当下;

世间万象皆浮云,乐住心中。”

这二十二字墨痕,既是《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注脚,又是《庄子》“吾生也有涯”的顿悟。

在短视频吞噬时间、AI重构认知的今天,这副楹联恰似“照妖镜”,照见众生在数字洪流中溺亡的焦虑灵魂。

当我们在手机屏幕前滑动着“朝露人生”,在元宇宙里追逐着“浮云万象”,是否听见辽代高僧刻下联语时的棒喝?

此刻驻足山门,恍见《五灯会元》中赵州和尚捧茶而来:“且坐喫茶”——这杯茶,正是穿越千年的觉醒之饮。

《论语》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华严寺上联“人生百年如朝露”,恰是孔夫子川上之叹的佛学转译。

敦煌遗书《无常经》云:“譬如朝露,日出则晞”,与苏轼“寄蜉蝣于天地”的慨叹隔空共鸣。

真正的“活在当下”,绝非《传习录》“着在事为”的功利主义,而是《坛经》“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的觉照功夫:

晨露观:效法陶渊明“晨兴理荒秽”的质朴即今禅:修炼王阳明“只存得此心常见在”的功夫刹那定:参悟“刹那无有生相”的实相
这种觉悟,让李叔同放下尘缘成弘一法师,令仓央嘉措在雪域写出“世间安得双全法”的绝唱。

下联“世间万象皆浮云”,非是消极避世,实为《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积极超越。

看那王维辋川别业中“行到水穷处”的从容,苏轼赤壁江头“物与我皆无尽”的达观,皆在诠释《周易》“穷神知化”的终极智慧。

破除浮云障需三重观照:

相空观:用《心经》“色不异空”透视物质幻象名假观:借《庄子》“名者实之宾”解构标签牢笼念无常观:依《法句经》“诸行无常”看淡得失起伏


这般修为,方能在直播带货的狂欢中听见《菜根谭》“静中观物动”的警醒,

在学区房焦虑里保持《围炉夜话》“淡泊之守”的清明。

“乐住心中”四字,暗合《维摩诘经》“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密义。

这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而是《传习录》“心外无物”的实证功夫。

白居易晚年“心泰身宁是归处”的体悟,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皆为此道注解。

构建心灵净土的三重结界:

欲海堤:遵循《黄帝内经》“志闲而少欲”烦恼障:修炼《坛经》“烦恼即菩提”的转境智慧分别心:参透《肇论》“天地与我同根”的平等观


这般修行,方能在朋友圈攀比中守住《小窗幽记》“闭门即是深山”的淡泊,在职场倾轧里保持《呻吟语》“自家痛痒自家知”的清醒。

这副辽代楹联,恰似给数字时代的一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给焦虑者:《周易》“乐天知命”的豁达心法给空虚者:《传习录》“事上磨练”的充实之道给迷茫者:《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修真诀给贪婪者:《史记》“贪贾三之”的财富真谛

——在信息爆炸中守住《文心雕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定力,在算法推荐里修炼《庄子》“吾丧我”的澄明。

华严寺的晨钟穿透千年雾霭:

晨露晶莹时:照见《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的浩瀚浮云舒卷处:演绎《周易》“云行雨施”的天道心莲绽放际:印证《坛经》“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的实相

真正的觉悟,不在逃离朝露易逝的伤感,而在《道德经》“道法自然”的顺应;

终极的安乐,不在抗拒浮云变幻的无常,而在《金刚经》“应无所住”的自在。

当我们在时光碎影中打捞出当下的永恒,于红尘万象里淬炼出心性的澄明,便会懂得:

人生最深的智慧,
是看透百年如露仍热爱每个清晨;
生命最高的境界,
是历尽万象如云犹守护心中明月。

此刻,华严寺的楹联早已化作《法华经》中的大白牛车:

来源:高等教育文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