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对其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减1600个岗位,占该公司5900名员工总数的近30%。这一举措是大众集团“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优化组织架构、降低成本,并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的行业变革。此次裁员
2025年3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对其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裁减1600个岗位,占该公司5900名员工总数的近30%。这一举措是大众集团“转型计划”的一部分,旨在优化组织架构、降低成本,并应对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的行业变革。此次裁员不仅是CARIAD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调整,也折射出传统汽车巨头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艰难探索。
CARIAD成立于2020年7月,由大众前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主导,目标是整合集团内部的软件研发能力,为电动化与智能化提供技术支持。成立初期,CARIAD汇聚了全球约5000名工程师和开发人员,被寄予厚望。然而,该部门自成立以来屡屡陷入困境:
预算超支与项目延迟:CARIAD的软件开发项目多次因技术复杂性和管理问题导致预算超支,例如其新一代软件架构的研发进度严重滞后,影响了大众ID系列电动车的交付。管理层动荡:2023年5月,大众被曝计划解雇CARIAD所有执行委员会成员,试图通过管理层重组解决开发效率问题。首次裁员风波:2023年,CARIAD曾计划裁员2000人,但因执行阻力与舆论压力,最终未能完全落地,反而加剧了项目延迟。财务压力:大众集团整体面临业绩下滑。2024财年,集团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5%,至191亿欧元,汽车交付量减少3.5%,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尤为显著。CARIAD作为长期亏损部门,成为降本的首要目标。战略调整:CARIAD的角色从“全栈自研”转向“聚焦核心领域”。未来,该部门将专注于自动驾驶、信息娱乐系统、云服务等关键技术,而非全面覆盖所有软件模块。行业转型倒逼: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加速了电动化进程,而特斯拉与中国新势力车企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的领先,迫使大众重新评估其技术路线。内部冲击:大规模裁员可能打击员工士气,加剧人才流失风险。此前CARIAD因管理混乱已导致部分核心工程师离职,此次调整或进一步削弱其技术积累。外部质疑:行业分析师指出,频繁裁员暴露了传统车企在软件领域的“基因缺陷”。大众虽试图通过合作弥补短板(如与地平线合资开发自动驾驶芯片),但短期内难见成效。转型阵痛:CARIAD的困境反映了大象转身的艰难。大众计划在2025-2027年推出40款新车型(半数以上为电动化产品),但若软件支持不足,可能重蹈ID.3因软件问题延迟交付的覆辙。CARIAD的裁员是大众集团应对行业变革的缩影,也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数字化转型中必经的阵痛。短期内,降本增效或能缓解财务压力;但长期来看,如何构建敏捷的研发体系、吸引顶尖人才,才是大众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立足的关键。对于整个行业而言,CARIAD的案例再次警示:技术转型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组织文化与战略思维的彻底革新。
来源:小茗茗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