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光伏入市,是天塌了,还是新机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3 17:30 8

摘要:政策对分布式光伏的支持一如既往,只是要对畸形市场“挤水分”!历史经验表明,短暂的阵痛将带来行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孕育长期机遇!

政策对分布式光伏的支持一如既往,只是要对畸形市场“挤水分”!历史经验表明,短暂的阵痛将带来行业更高质量的发展,孕育长期机遇!

一、电价改革下,户用光伏市场的阵痛!

在《新能源项目投资决策,将出现空档期!》一文中介绍,国家发改委136号新能源电价改革文件出台,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户用光伏市场。对于531前后并网的户用光伏项目,上网电价变化如下表所示。

531之前的存量项目:除山东85%、河北80%以外,其他省份均由电网公司采用煤电基准价100%兜底收购;

531之后的新增项目:相对较低的机制电价将取代煤电基准价,保障电量的比例、年限都会下降。

毫无疑问,户用光伏的综合上网电价将面临下行!这一调整一定会带来未来户用光伏资产的价值重估。短期内,户用光伏市场也将面临调整。

然而,当下户用光伏市场,或许也需要这样一轮调整,让市场回归理性,未来行业才能更健康发展!

二、户用光伏:苦畸高市场开发费久矣!

户用光伏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行业,一直备受政策偏爱。

2022年以来,上网电价一直执行100%的煤电基准价;然而,组件价格却从2022年的近2元/W跌至2024年底的0.65元/W左右。下图为最近三年PERC组件价格的走势。

数据来源:Infolink

户用光伏因为收益高、稳定性高,吸引大量企业涌入。企业间的竞争推高了“渠道费用”,个别地区出现 “资源争夺战”,市场开发费甚至高于1元/W,比 “组件+逆变器”的价格还高!

无论是投资方、平台方还是经销商,都苦畸形市场开发费久矣!

136号文出台之后,投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成本以合理的“机制电价”投标,保障项目能获得合理的收益,又通过“竞价”使电价不会过高,企业必须认真核算成本,以合理价格获取资源,从而对高额的市场开发费“挤水分”!

因此,这一调整本质是挤出非理性市场水分,倒逼行业回归技术驱动与成本优化的正轨,推动户用光伏从原来的粗放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三、政策对户用光伏的支持从未变化!

从2015年的“光伏扶贫”以来,我国户用光伏装机已经超过145GW,使超过600万户家庭,平均每年获得超过2000元的收入。

3月5日,国家能源局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一次会议,会议提出:

坚决扛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责任,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扎实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和“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等工作,让农村切实享受到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收益!(详见《国家能源局:推动驭风行动、沐光行动,让农村享受到新能源发展收益!》)

当户用光伏发展遇到“红区”,无法推进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电网加大配电网改造力度,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

2025年伊始,国网、南网分别宣布将新增投资超过6500亿元、1750亿元用于优化主电网、补强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合计金额超过8250亿元,与2024年同比,预计增长超过35%!

同时,国家能源局还组织分布式光伏备案和接网专项监管,通报七起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等典型问题,督促各地优化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评估,部分省份“红区”大幅减少。

无论是加强“配电网”硬件条件,还是监督“接网管理”的软件条件,国家主管部门一直在从多方面支持户用光伏的发展,从而让更多农户、农村切实享受到新能源发展带来的收益!

四、阵痛换新生,创新点亮万家屋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次转折点上,我们以为行业“天塌了”,已经无路可走了!实际上,许多企业通过创新,开辟又一条大路,让行业再次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8年“531新政”曾因补贴退坡引发行业短期震荡,但以正泰安能为代表的企业,探索“合作共建”等共富模式,降低用户初始投资门槛,同时提升电站运营效率。龙头企业通过模式创新迅速打开新局面,推动户用市场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期。

站在当下,行业仍然面临许多新机遇!

“长期来看,推动户用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是户用光伏迈向主力能源之路的必然考验。”正泰安能总裁卢凯表示。

从2024年开始,正泰安能已经在探索高端别墅销售、整村开发、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创新模式,推出许多创新产品,创造业务增量。

五、未来竞争:从渠道厮杀到综合实力比拼

此轮电价改革后,户用光伏市场的竞争逻辑将发生根本转变。过去依赖渠道资源、低价抢市场的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需构建多维能力:

精细化运维能力:通过数字化管理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度电成本;

市场化交易能力:适应电力现货市场、绿证交易等新机制,挖掘额外收益;

用户服务能力:从单一电站建设转向能源综合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平台型企业若仅靠规模扩张,将面临淘汰风险,而具备技术、资金与运营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光伏从业者只需理性选择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即可穿越周期。

六、结语

电价改革引发的行业洗牌,本质是推动户用光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短期来看,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增速放缓不可避免;

长期而言,成本下降将打开更广阔的平价市场空间,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光伏行业历次调整后的规律显示,唯有经历市场化淬炼,行业方能走向成熟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能投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