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些“看不见的肾脏病”,可能会悄悄在家族里遗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3 18:42 6

摘要:王女士(化名)今年刚满40岁,20年前入职体检时第一次发现自己尿隐血阳性,镜检尿红细胞也超标。此后的每一年体检,她的报告单上都会提示镜下血尿。王女士一直没太在意,毕竟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生活一切照常。

俗话说:

龙生龙,凤生凤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讲的正是遗传的神奇力量

但是你知道吗?

有些“看不见的肾脏病”

也会悄悄遗传

成为家族隐藏的秘密

图源:图虫创意

揪出王女士家族血尿真凶

王女士(化名)今年刚满40岁,20年前入职体检时第一次发现自己尿隐血阳性,镜检尿红细胞也超标。此后的每一年体检,她的报告单上都会提示镜下血尿。王女士一直没太在意,毕竟身体没有任何不舒服,生活一切照常。

然而1年前,王女士发现双腿偶尔会水肿,她以为是工作太累了或者久坐的关系,休息几天就好了。可是观察下来水肿并没有好转,人也觉得没力气,提不起精神。王女士马上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就诊,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尿隐血3+,尿红细胞944个/μl(正常0~33个/μl),尿蛋白2+,马立彬主任医师建议王女士尽快住院,明确血尿原因。

熊晓玲副主任医师团队给王女士完善了一系列检查,排查常见的肾脏病病因,并安排了肾穿刺活检。结果显示尿红细胞形态呈非均一性,提示肾小球来源血尿;24h尿蛋白定量接近500mg(正常150mg以下);肾功能正常;血管彩超也未见左肾静脉受压。肾脏病理光镜及免疫荧光没有明显异常,电镜下可以看到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变薄,约130nm(正常成人约300~400nm),但未见明显分层、断裂或增厚的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结果,王女士被诊断为薄基底膜肾病

薄基底膜肾病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熊医师团队仔细询问了王女士血尿的家族史。据她回忆,母亲血尿有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好好检查,哥哥的体检单也有反复尿隐血阳性。为了揪出家族中的血尿真凶,王女士在熊医师的建议下做了遗传病基因检测,显示COL4A3 c.1787G>T(p.Gly596Val)的杂合错义突变。

为了明确致病基因的来源,王女士带着她的母亲、女儿、哥哥和侄儿做了固定位点Sanger测序验证(如图1)。结果发现他们都携带相同位点的COL4A3 基因杂合突变。

“原来我们家的血尿是遗传的!”王女士恍然大悟,这个家族血尿谜案终于被揭开了。

图1:固定位点Sanger测序验证

科普小剧场1

薄基底膜肾病是什么?

想象一下,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过滤器,而肾小球基底膜就是这个过滤器的“滤网”。正常情况下,滤网厚实均匀,能够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但在薄基底膜肾病患者中,这张“滤网”变得异常薄,导致红细胞和蛋白质漏出,形成血尿和蛋白尿。

薄基底膜肾病是一种良性疾病,又称为良性家族性血尿,约占无症状性血尿的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比例约为1:2~3。

症状

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儿童以无症状单纯性血尿为常见,成人患者中45%~60%可合并轻度蛋白尿,极少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绝大部分患者肾功能长期维持正常,通常没有耳聋或眼部疾患。

诊断

肾活检电镜检查是诊断薄基底膜肾病的关键,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是该病唯一或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最常用的确定薄基底膜肾病的阈值,即成人为250nm,2~11岁儿童为180nm。

最后,王女士通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来控制蛋白尿,大半年随访下来,病情平稳。

图源:图虫创意

于女士的“基因突围战”告捷

于女士(化名)的故事则有些许不同,她的家族中多位成员都有血尿。她的母亲因为确诊尿毒症一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外婆和姨妈也常年被血尿困扰。于女士从小便听家人感慨:“咱们家的人,肾脏都不太好。”

出于对尿毒症的恐惧,也担心会把血尿遗传给下一代,于女士迟迟不敢要孩子。3年前的一天,于女士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肾内科张熙熙副主任医师门诊咨询,得知基因检测可以辅助诊断遗传性疾病,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可以有效避免将疾病遗传给下一代,这一好消息让于女士重获希望。

她和母亲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于女士COL4A4:c.3290-2A>C杂合突变,并且这种致病变异来源于母亲,与常染色体隐性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相关(图2)。

Alport综合征是一种更为严重的遗传性肾炎,青少年时期就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呈渐进性发展,可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并常合并听力丧失及眼部病变。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于女士选择了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在胚胎移植前进行了基因诊断,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她最终成功分娩,获得了一个健康的宝宝。

图2: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结果

科普小剧场2

薄基底膜肾病

和Alport综合征的对比

虽然薄基底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都会导致持续镜下血尿,但它们的“杀伤力”却大不相同。薄基底膜肾病就像是一个“温和的警告”,而Alport综合征则更像是一个“隐形的定时炸弹”。

薄基底膜肾病

病情较轻,无或有轻度蛋白尿,多数患者肾功能正常;肾组织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均匀且广泛(>50%)变薄而无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因检测发现COL4A3、COL4A4杂合突变。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定期随访。

Alport综合征

病情较重,患者可在青少年时期就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常合并听力损失(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和眼部异常(前锥形晶状体、视网膜病变);肾组织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或厚薄不均,致密层分层、撕裂或内外侧缘不规则,呈篮网状改变,可见微小电子致密颗粒;基因检测发现COL4A3、COL4A4、COL4A5呈纯合或杂合突变,可为X连锁、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目前尚无根治或病因性治疗措施,以延缓肾病进展为主,一旦进入到终末期肾病,则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图源:图虫创意

基因侦探

破解家族魔咒的关键

同样是“会遗传的血尿”,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薄基底膜肾病和Alport综合征的鉴别需要通过肾活检电镜、Ⅳ型胶原α链免疫荧光染色、COL4A3、COL4A4和COL4A5基因检测结果以及长期随访是否合并听力下降或眼部异常等肾外表型综合判断。

COL4A3、COL4A4和COL4A5基因突变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确定遗传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基因检测不仅有助于诊断遗传性肾脏病,还能对一级亲属进行变异位点的验证,帮助了解疾病风险,制定科学的生育计划。对于有生育需求的Alport综合征确诊患者,可以进行必要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您的肾脏还好吗?——及早发现,保护肾脏健康

肾脏是沉默的,早期的求救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看似简单的血尿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遗传因素。早期发现、及时诊断、科学治疗和基因检测,是破解家族魔咒的关键。

健康小测试

您的家人有肾脏病史吗?

您的尿液是否有泡沫或颜色异常?

您是否经常起夜上厕所?

您是否有颜面或者下肢的水肿?

您是否经常感到疲劳或者腰酸背痛?

如果有以上情况,请尽早来医院寻求专业咨询。

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我们在此呼吁大家:默默奉献的肾脏值得被重视,让我们更加关注肾脏健康,了解这些潜在的遗传性肾脏病。

参考文献:

1.Savige J, Rana K, Tonna S, Buzza M, Dagher H, Wang YY. Thin basement membrane nephropathy. Kidney Int. 2003 Oct;64(4):1169-78.

2.De Rycke M, Berckmoes V.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 Disorders. Genes (Basel). 2020 Jul 31;11(8):871.

3.Kashtan CE. Alport Syndrome: Achieving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m J Kidney Dis. 2021 Feb;77(2):272-279.

4.Alport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23版).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20):1507-1525.

作者:诸医蒙 熊晓玲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微信改版了

现在刷到我们的科普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关注邵逸夫医院

来源:邵逸夫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