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我在沈阳故宫当兵,连长比武时看到异样,城墙上竟有俩个怪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07 14:56 7

摘要:"师傅,我觉得城墙上有人!"我拽了拽值班班长李向东的衣袖,指向故宫东北角的城楼。

1983年,沈阳故宫守卫战

"师傅,我觉得城墙上有人!"我拽了拽值班班长李向东的衣袖,指向故宫东北角的城楼。

那一刻,我的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直觉告诉我,这绝对不是幻觉。

那是1983年春天,我刚从山东老家来到沈阳,成为驻守沈阳故宫的一名武警战士。

说实话,当兵前我连沈阳在哪儿都不太清楚,更别提沈阳还有座故宫了。

来了才知道,这是清朝初期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建立的皇宫,比北京故宫还早几十年呢。

我老家在山东的一个小村子,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我排行老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爹是村里的铁匠,一天到晚在铁炉子旁挥汗如雨,妈则操持家务,顺便侍弄几分菜地。

当兵入伍的那天,全家人都来送我,爹难得地说了句:"小兵,到部队好好干,别给咱刘家丢人。"

妈红着眼圈不舍得说话,只是往我背包里塞了几个煮鸡蛋和一包花生米。

我至今还记得离家那天,妹妹拉着我的衣角问:"哥,你啥时候回来啊?"我摸摸她的头,笑着说:"等哥立了功,戴上大红花回来看你!"

刚到连队那会儿,我啥也不懂,整天就跟在老兵屁股后面学这学那,像个傻小子似的。

我们武警五中队的任务就是守卫沈阳故宫文物安全,三班倒,日夜巡逻,责任重大。

这活儿看着简单,可真干起来苦啊!尤其冬天,东北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疼得龇牙咧嘴。

脚下的积雪咯吱咯吱响,走完一圈巡逻,整个人都冻得像根冰棍,手脚僵硬得连枪都握不稳。

比起寒冷,更折磨人的是无聊和孤独。

故宫晚上人迹罕至,就那么几个哨位,一站就是两小时,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偶尔几只夜猫子"咕咕"叫两声,吓得我魂儿都快飞了。

有一次夜里站岗,我看见院子里有个黑影晃动,差点就要开枪,结果是只野猫在觅食。

回到宿舍,战友们笑得前仰后合:"小刘啊,你这是想立功心切啊,连猫都不放过!"

我红着脸,心里却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训练,不给连队丢人。

好在我遇到了王班长,他是个东北大汉,嗓门特别大,笑起来能把屋顶掀翻,人称"雷公嗓"。

他总说:"小刘啊,守文物跟打仗一样重要!咱这是在保护祖宗留下的宝贝呢!"

每次我犯困的时候,他就讲些稀奇古怪的故事给我听,什么故宫闹鬼啦,城墙上有人影啦,把我吓得睡意全无,瞪着眼睛到天亮。

。"

那时候,我每个月就那么点津贴,大部分都寄回家了,剩下的钱只够买点日用品。

王班长知道后,时不时请我吃碗拉面,还教我怎么写信寄回家,怎么跟首长汇报工作。

我心里暗自感激,暗下决心一定要跟他学好本领,不辜负他的期望。

就这样,我在连队摸爬滚打了几个月,总算能独当一面站好岗了。

转眼到了五月,连里要举行警务技能比武。

我们的连长王建军是个老军人,当过两年侦察兵,打过仗立过功,大家都敬他三分。

他常说:"战士们,虽然咱们现在守的是故宫,但战斗意识一刻都不能放松!"

王班长作为老兵代表参赛,我这个新兵蛋子负责在场边给他递水,擦汗。

比武那天,阳光灿烂,连长和指导员坐在评委席上,全连官兵围成一圈观看,场面热闹非凡。

我站在场边,看着王班长威风凛凛地出场,心里别提多自豪了,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看啊,这是我师傅!

王班长表现得特别出色,尤其是在五公里越野和擒拿格斗项目上,几乎无人能敌。

他跑得像匹野马,身手敏捷得像只猴子,一招一式都干净利落,看得我们这些新兵直咂舌。

就在最后的实弹射击环节,我负责给王班长递弹匣,眼睛却不由自主地四处张望。

忽然,我注意到故宫城墙上有两个黑影一闪而过,动作诡异,鬼鬼祟祟的。

这可把我吓坏了!故宫平时管理严格,游客只能在规定区域参观,城墙根本不对外开放。

而且那两个黑影的动作很可疑,像是在偷偷摸摸地观察什么,或者在找什么东西。

"师傅,我觉得城墙上有人!"我紧张地拽着李向东班长的衣袖,心跳得厉害。

李班长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看,眯起眼睛摇摇头:"别瞎说,那儿没人,你这新兵蛋子,是不是昨晚又偷看鬼片了?"

他这么一说,我也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毕竟那两个黑影一晃而过,没留下明显痕迹。

可我总觉得不对劲,这感觉就像小时候在山里放牛,能感觉到附近有没有野兽一样,是种说不上来的直觉。

"真的有人!就在东北角城楼上,两个人影!我刚才真的看见了!"我急得直跺脚。

李班长见我如此笃定,皱了皱眉,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起来。

"卧槽,真有人!"他突然低声惊呼,脸色一变,立马向坐在评委席上的连长报告。

连长王建军闻言脸色大变,示意比武继续进行,同时悄悄调集几名战士跟他去查看情况。

我也被叫上了,毕竟是我最先发现的异常,李班长说:"带上小刘,他眼神好。"

我们悄悄靠近东北角城楼,分成两路包抄,气氛紧张得像是演习一样。

我跟在李班长后面,心跳得厉害,手心全是汗,握枪的手都有点发抖。

过去听老兵说过,故宫经常有人想偷文物,没想到今天真遇上了,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啊!

靠近城楼时,我们听到有人在低声交谈,声音很轻,像是怕被人发现。

连长打手势让我们准备行动,数到三就冲上去,我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等待着。

一、二、三!我们一拥而上,把两个鬼鬼祟祟的男子团团围住。

出乎意料的是,这两人看起来不像小偷,而是穿着整齐的西装,其中一人还戴着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拿着相机和笔记本。

被抓住后,他们先是惊慌失措,随后开始用外语说话,听起来像是日语,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

连长神情严肃:"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擅自进入禁区?"

那个戴眼镜的人用蹩脚的中文回答:"我们是日本学者,研究清朝建筑,想近距离观察城墙结构。"

"胡说八道!"我忍不住喊道,因为太过激动,声音都变了调,"研究建筑为什么鬼鬼祟祟的?正常参观不行吗?"

连长示意我别说话,继续沉着地问道:"有证件吗?"

两人拿出证件,果然是日本护照,还有沈阳市外事办发的临时通行证。

但这些证件并不能让他们进入故宫禁区,尤其是城墙这种重要区域,这点他们自己心里肯定清楚。

"把他们带回去,通知公安和文物部门。"连长下令道,语气冷峻。

回到中队,公安和文物部门的同志很快赶到,一位姓张的公安干警带着翻译对两人进行了详细盘问。

经过几个小时的询问,事情渐渐明朗:这两个"日本学者"的身份没问题,但他们的行为很可疑。

根据文物部门的专家分析,他们不是在研究建筑,而是在寻找传说中努尔哈赤埋藏的宝藏线索!

"宝藏?这不是电影里才有的情节吗?"我惊讶地问王班长。

王班长神秘地压低声音:"小刘啊,这事儿可是真的。民间一直流传着努尔哈赤在沈阳故宫埋下宝藏的传说。"

原来,民间传说努尔哈赤为了防止宝物被他族抢走,特意在故宫秘密埋下了大量珍宝。

这两个日本人是专门来"考古"的,他们手中有一份清朝末期流传出去的古图,上面标注了所谓的"宝藏位置"。

"这不是胡闹吗?"我小声对王班长说,"真有宝藏早被找到了,咱们天天在这守着,怎么可能不知道?"

王班长却凝重地摇摇头:"问题不在宝藏真假,而在于他们可能会破坏文物。你想想,为了找宝藏,他们会不会挖地基、撬墙砖?那些砖可都是历史文物啊!"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哪是什么学术研究,分明是打着研究的幌子来盗宝!这些文物可是国家珍贵的历史遗产,容不得半点闪失。

更让人吃惊的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两个日本人背后有一个国际文物走私团伙。

他们打算利用所谓的"宝藏地图",在故宫偷偷挖掘,盗取可能存在的珍贵文物,然后运出国外高价出售。

案件迅速上报,很快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

功劳簿上盖了红印章那天,连长当着全连官兵的面表扬了我:"刘小兵同志,虽然入伍时间不长,但警惕性高,观察力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站在队列中,脸涨得通红,心里美滋滋的,想着终于可以给家里寄一封立功的喜报了。

王班长笑着拍我肩膀:"小刘,看不出来啊,你这眼神比望远镜还厉害!怪不得小时候能在草丛里找到鸟窝!"

那天晚上,我兴奋得一宿没睡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该怎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

第二天一早,我就跑去给家里写信,详细描述了发现可疑人员、协助抓捕的经过,还特意在信封上画了个大大的红五星。

两周后,我收到了家里的回信,爹难得地写了几句话:"儿啊,听说你立功了,全村都知道了,我和你娘脸上有光。以后继续好好干,爹娘等你凯旋。"

看着信纸上那歪歪扭扭的字迹,我知道这几个字肯定是爹攒了好久的力气写出来的,眼眶不由湿润了。

但事情并没有完全结束。

两个月后的一个夜晚,我和王班长一起值班巡逻。

夜色如墨,故宫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神秘,古老的建筑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

我们一边巡逻,一边聊天,说着家常话,驱散夜晚的寂寞和恐惧。

走到大政殿附近时,我忽然踩到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地上有几个烟头,这在严禁吸烟的故宫区域内非常反常。

"班长,你看!"我蹲下身子,指着地上的烟头。

王班长仔细查看了一下:"这烟头是新的,烟灰都还没散呢,肯定有人刚来过!"

他立即通知了值班室,很快,连长和几名战士赶到现场,我们在暗处埋伏好,等待可能出现的不速之客。

凌晨两点左右,月亮躲进了云层,四周一片漆黑。

忽然,我看见远处有微弱的光点在移动,像是手电筒的光。

"来了!"我小声提醒大家。

果然,三个黑影鬼鬼祟祟地出现在大政殿后院,他们手持工具,似乎准备挖掘什么。

我的心跳加速,握枪的手有些发抖,但我知道,这一刻,我必须冷静。

连长打出手势,我们悄悄包围了他们,在他们即将下手的那一刻,同时亮出手电,大喊:"不许动!双手抱头!"

突如其来的强光和喊声让三人惊慌失措,其中一人转身就要逃跑。

我见状立刻追了上去,一个飞扑将他按倒在地,用手铐锁住了他的双手。

"小刘,干得漂亮!"连长赞许地点点头。

经过审讯,终于揭开了这个跨国文物走私团伙的真面目。

原来,他们打着研究的旗号,在世界各地的古迹中盗取文物,然后高价出售给私人收藏家,赚取巨额利润。

这个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也让我们武警五中队在全市出了名。

省里的领导专门来慰问我们,报纸上还刊登了我们连队的事迹,连我的照片都登上了报。

那天看到报纸的时候,我激动得手都在抖,赶紧剪下来准备寄回家给爹娘看。

连长经常骄傲地说:"守护文物就是守护历史,我们的责任重大啊!"

那年秋天,我的军旅生涯迎来了一个意外惊喜。

一天,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来到故宫参观,他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对故宫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爱惜。

每到一处,他都会驻足良久,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思考。

我被安排陪同他参观,一路上他问了我很多问题,我也把守卫故宫的点点滴滴告诉了他。

"小伙子,你们是怎么发现那些日本人的?"老人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说来也巧,当时连队正在比武,我就看见城墙上有人影晃动,觉得不对劲,就报告了班长。"

老人点点头:"看来你平时观察力很强啊。"

我笑了笑:"在农村长大的,打小就放牛,眼睛必须贼,不然牛跑了都不知道。"

"那你们平时工作辛苦吗?"老人又问。

"说辛苦也辛苦,冬天冷,夏天热,天天巡逻,一站岗就是两小时。"我实话实说,"不过想想是在守卫国家文物,再苦也值得!"

临走时,老人拍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们做的工作很重要。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民族的根和魂啊!"

我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守好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老人笑了,露出一口白牙,眼睛眯成一条缝,像一轮新月。

后来我才知道,那位老人是国家文物局的一位专家,他专程来考察沈阳故宫的安保情况。

因为我们的出色表现,沈阳故宫的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还增加了专项经费用于安保设施升级。

第二年,我光荣入党,成为连队里最年轻的党员,胸前的党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功勋章还让我骄傲。

入党宣誓那天,我想起了爹的嘱托:"到部队好好干,别给咱刘家丢人。"

那年夏天,我休假回家,戴着大红花,胸前挂着立功奖章,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昂首挺胸,像只骄傲的公鸡。

乡亲们笑着喊:"小刘回来了!听说立了功!"

爹站在门口,看着我走近,眼睛亮得像星星,嘴上却还是不饶人:"瞧把你能的,不就是立了个功吗,走路都带风了!"

我知道他是高兴,就嘿嘿笑着,把带回来的茶叶和点心塞给他。

妈则抹着眼泪,一个劲地说我瘦了,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

小妹已经上初中了,缠着我讲部队的故事,听说我抓了日本间谍,崇拜得眼睛都亮了。

晚上,院子里点着煤油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在故宫的经历,把那次发现日本人、阻止文物走私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

爹破天荒地倒了一杯白酒,郑重地递给我:"儿啊,喝了这杯酒,以后继续好好干!"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家的温暖,什么叫做父母的期望,心里满是幸福和责任。

转眼到了退伍的日子,我站在故宫城墙下,望着这座守护了三年的古建筑群,心中百感交集。

王班长已经提干当了排长,李向东也光荣入党,战友们一个个都有了新的岗位和责任。

而我,一个当年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也即将带着三等功的荣誉回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

"刘小兵,以后回老家了,可别忘了咱们沈阳故宫啊!"王班长用力拍着我的肩膀,声音哽咽。

我笑着点头:"忘不了,这辈子都忘不了。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荣誉,更有我最珍贵的战友情!"

临走前,连长送了我一本相册,里面是我在连队这几年的照片:第一次站岗、比武场上、立功时的照片,还有全连官兵的合影。

!"连长用力握住我的手。

退伍后,我回到了家乡,在县城找了份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

每当过年过节,我总会收到战友们寄来的贺卡和信件,让我倍感温暖。

更让我感动的是,每年我都会收到沈阳故宫的免费参观券,那是王班长特意安排的,让我随时可以回"家"看看。

四十年过去了,我早已从那个懵懂的小兵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儿子上大学,女儿结婚生子,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每当看到电视上播放沈阳故宫的景象,我就会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尤其是那次在比武现场发现城墙上的可疑人员,彻底改变了我的军旅生涯。

人生路上,有些转折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就像我当年鬼使神差地抬头看那一眼,却守护了千年文明。

若不是那次抬头,或许宝贵的文物就遭了秧,我的军旅生涯也会平平无奇。

这不就是命运吗?

前几年,我带着孙子去沈阳故宫参观,站在曾经巡逻过千百次的城墙下,恍如隔世。

"爷爷,你真的在这里当过兵吗?"孙子仰着小脸,好奇地问道。

我摸摸他的头:"是啊,爷爷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三年。"

"那爷爷,你当时为什么能发现那些坏人呢?"孙子追问。

我沉思片刻,笑着说:"因为爷爷知道,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可能隐藏着危险,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

"哇,爷爷真厉害!"孙子崇拜地说。

走在故宫的院落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站岗巡逻的日子。

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我青春的印记。

我忽然想起了那位文物专家的话:"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民族的根和魂。"

是啊,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武警战士,但在那三年里,我用自己的双眼和警觉,为保护国家文物尽了一份力。

这份责任感和荣誉感,将伴随我一生。

"师傅,我觉得城墙上有人!"这句话,成了我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