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崩得比寿司店倒闭得还快。楼市泡沫一炸,房价直接腰斩,老百姓捂紧钱包,消费市场冻成冰窖。企业更惨,机器比人还闲——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从1991年的82%暴跌到1994年的68%,老板们急得直挠头:终身雇佣制摆在那,裁员?门都没有!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崩得比寿司店倒闭得还快。楼市泡沫一炸,房价直接腰斩,老百姓捂紧钱包,消费市场冻成冰窖。企业更惨,机器比人还闲——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从1991年的82%暴跌到1994年的68%,老板们急得直挠头:终身雇佣制摆在那,裁员?门都没有!
一、裁员不行,那就“裁时间”
既然动不了人,干脆动工时。丰田带头搞了个“四班三倒”,一周干活4.3天,工资砍8%,员工凭空多出两天假。打工人心里苦,但嘴上只能认怂:总比失业强吧?资本家算盘打得响——降薪8%换两天假,账面上省了钱,还落个“人性化”的好名声。
同时,楼市泡沫破灭后,金融机构成批倒闭,日本企业的短期融资成本飙升,现金流都快断了。这时候谁还烧得起加班费?索尼一拍桌子:双休搞起来!一年省下230亿日元加班费,直接砍掉41%的额外支出。
您说,这账能不香吗?
有人担心:周末不加班,急单怎么办?松下嘿嘿一笑:招兼职啊!推行双休后,37%的员工改成时薪制,周末急单扔给临时工,成本低,还不用交社保。这不就是如今“零工经济”的祖师爷?
二、政府下场:谁敢卷,谁挨锤
当然也有头铁的企业想搞996,逆天改命,可大环境都崩成渣了,卷给谁看?
面对经济不断恶化,1994年日本政府直接掀桌子,出台《促进缩短劳动时间法》,明文规定年工时不得超过1800小时,算下来一周干34小时。
到1998年,制造业月均工作天数压到20.3天,人均成本砍了23%。
国家都逼你躺平,谁敢对着干?
三、工资少了,消费反而起飞?
这样,企业的成本是压缩了,可人们挣的也更少了,那消费不得崩得更彻底?然而,那段时间,日本在休闲娱乐这块的消费出现了高增长。
这事听着反常识,但日本人愣是把剧本演成了爽文。双休催生了“小确幸经济”——周末短途游、温泉度假火爆,1995年旅游业收入同比暴涨15%,便利店便当和卡拉OK营业额跟着起飞。挣得少,但玩得嗨,像极了如今年轻人“月薪三千也要周末泡咖啡馆”的倔强——果然人类的本质是“越穷越要浪”。
四、历史的轮回:先崩的,先交卷
如今再看,日本平均年工时压到1600小时(2021年数据),比某东方大国的996少了近500小时。反观咱们,某大厂去年取消“大小周”都能上热搜,评论区一片感恩戴德——害,历史果然是个圈,只是有人提前交了卷,有人还在熬夜补作业。
说到底,危机才是最好的改革家。当年日本人被危机逼着“少挣多玩”,如今咱们喊着躺平,手里却攥着加班打车券。您说,这算不算黑色幽默?
来源: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