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设计合理,巧妙,骨头也可以粉碎,轧成骨泥,熬成骨头汤,本来放在最后教的东西,放到最前面,骨头汤老汤一起喝。
教学中,特别容易的,可以看做喝汤。
比较稠的汤,可以看做吃馍。
剩下难的,特别难的,可以看做啃骨头。
汤不用说,简单到猪都很容易学会。
学什么,怎么学,老师略加点拨,馍也可以变成稀汤。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教学设计合理,巧妙,骨头也可以粉碎,轧成骨泥,熬成骨头汤,本来放在最后教的东西,放到最前面,骨头汤老汤一起喝。
以外语阅读为例,使用以下方法,开学第一天就让学生先阅读课文:
1.外语课文,每个单词下面加注单词直译。注意,是单词的直译。
2.使用电子词典,自动发声,粗认生词。
3.眼睛看着原文,播放对应音频,一个单词,点一下暂停,模仿跟读。
4.模仿多遍,慢慢连到一起,音文义三要素齐全,读至烂熟,只要求会读。“只要求会读”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是一个“阀门”,控制“流速和流量”总是处在最佳状态。
5.抄写,背诵,默写,完全靠学生自己,老师只督促掌控。
6.整个过程,完全自学。
7.这个过程,不知不觉中,背了单词,学了部分语法,掌握了部分习题。
8.课文的读抄背默和逐步理解,可以做到完全不需要老师,其他语法,习题,难题,所有原来需要老师教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给读抄背默加注释,知识链接,变成稀汤完全交给学生。
9.实在变不成稀汤的东西,老师最后再教。这样的东西极少极少。
10.教完全不需要老师,学生学的怎么样,与老师的教,老师的水平完全没有关系,只与老师的掌控能力有关。老师只督促掌控,把握好“流速和流量”。
外语学习的一般顺序是字母,音标,单词,“先有砖头后盖房”,实际上,倒过来,或掺杂着学更好,“骨头汤”里涵盖了字母,音标,单词,学起来更自然。语文也是如此。
语文里面最硬的骨头是古文,方法和外语一样。音文义三对照,加上书面提示和注释,加上“阀门”:开头“只要求会读”。啃骨头需要“名师,明师”,还不敢放前面,喝骨头汤完全靠学生自己,信息全对称,还可以放最前面。小学一年级就可以读《史记》,而且完全不需要老师。
权利和信息差会让人变态。只教方法,不教内容,老师才会不照本宣科,才是正常的老师。否则老师一定会得神经病,无论教材编的多么弱智混乱,杂乱无章,他们都会照本宣科,满堂灌一刀切。
只跟老师学方法,内容完全自己学,学生才不会成脑残。反之,学生一定会变成脑残。哪怕听课不多,也会造成最基本的认知错误,成为胎里坏,超级脑残,终身脑残。老师制造脑残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聪明伶俐进去,呆若木鸡出来,现在满大街铺天盖地的脑残,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所有脑残,包括他们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到一个岔路口,都会选择一个错误的方向,他们眼中的天使,一般都是恶魔。
有汤有馍有骨头,老师教学不容易,对于习惯满堂灌一刀切的老师来说,教学过程全是喝汤,老师只督促掌控,“控制好流速和流量”也非常不容易。
每一个学生喝汤的能力,喝汤的速度差别很大,喝的快了容易呛着,太快成了高压水枪,比骨头还厉害。喝的慢了会口渴,渴死,有没有偷懒,老师怎样对待偷懒,对老师也是一种考验。
没了骨头没了馍,教学完全是喝汤。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身心健康的前提下,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合适的速度尽快地喝汤,老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好“流速和流量”:
1.所有人都在喝汤,教学很容易做到完美无缺,也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即表面教学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
2.可以“异步”,但必须“同质”。尖子和差生,进度可以差异很大,但质量必须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
3.老师只剩下一件事,挤出泡沫,避免时间浪费,避免学生假学习,磨洋工,做到真实的完美无缺,真实教学参与度达到百分之百。(网友供稿
)
来源:老郎讲堂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