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风向突然变了?普京始料未及,如何处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7 19:53 4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泽连斯基这一手当真玩的溜,打了俄“一巴掌”后立刻接受美国提议,同意30天停火。美国则豪气地大手一挥,不仅恢复了“情报共享”,更是准备向乌克兰供应远程弹药。

一时间,美乌相谈甚欢,而这一幕却令普京有些始料未及。顿时,压力集中在了俄罗斯身上,而普京会怎么做呢?

俄罗斯会同意特朗普当局提出的“30天停战”建议吗?

答案是“不会”,或者说在当下不会轻易同意,但也不会直言拒绝

毕竟这是特朗普当局的提议,而如今的美俄两国彼此都在努力修复关系。所以这个面子,俄罗斯还是会给的,也就是嘴上说考虑,但手上不会停下“报复行动”。

至于为何如此笃定?

原因很简单,因为就在美乌双方代表会晤前一天,乌克兰可是出动了起码6到12个无人机编队,对包括莫斯科州在内的俄境内9个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袭击。

光是被俄军防空系统打下来的乌军无人机就超过330架。如此狠狠的“一巴掌”,试问普京能忍吗?俄军上下可能不报复吗?

所以,当基辅接受“30天停火”提议后,尽管俄罗斯嘴上说“愿意停火”,但手里并没有停下对乌克兰的报复行动。

3月12日,俄军直接出动包括战术航空兵、导弹部队、炮兵以及大量无人机,对乌克兰境内的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无人机的生产车间、仓库、发射地这些目标发动了大规模袭击。

同时,俄军还袭击了多达152处乌军以及外国雇佣军的驻地与集结地,并意外“斩获”一艘乌军弹药运输船。

然而,俄军的报复行动并没有因此停下来。

3月1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俄五大集团军加大攻势。中部集团军继续向乌军防御纵深地带突进,西部集团军加大对乌军有生力量的消耗。

俄南部集团军和东部集团军在顿涅茨克境内“硬啃”战线,扩大解放区范围,而北方集团军则是一边清除库尔斯克地区境内的乌军部队,一边不断试探、深入苏扎市以及苏梅地区,从而搅动整个乌军防线。

一时间,不光乌军前线的兵员面临极大的压力,就连武器弹药也有些撑不住。

按照俄国防部给出的说法,单就3月8日至14日,乌军在几大前线损失的兵员就多达10780人,而无人机、装甲车、火炮等装备弹药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像是库尔斯克地区方向,过去的一周里乌军单就装甲车辆损失多达111辆,其他汽车140辆。另有56门野战炮和7辆坦克被“端掉”,6个弹药仓库被摧毁。

同时,美联社在3月13日也援引特朗普当局消息人士的话称,乌军的“ATACMS”远程陆军战术导弹不仅用完了,事实上从1月底开始就已经没库存了,而美国也没有继续向乌克兰供应这种导弹。

可见,乌克兰手里的“牌”其实越打越少。试问,如此良机,俄罗斯又怎么可能停手呢?更何况,俄罗斯这一次“报复的对象”可不仅仅是乌克兰,还包括欧盟各国。

3月14日,俄国防部对外通报称,在过去的一周内,俄军光是“特别照顾”乌克兰军工系统企业以及能源、电力设施就超过15次集群打击。

要知道,这些企业也好,能源基础设施也罢。表面上确实是乌克兰的,但背后却有不少是欧洲资本“入股”的公司。

换句话说,俄军“拆掉”的这些能源设施以及工厂,不如说是在给欧美军工企业“放血”,尤其是欧洲军工资本。

这就是普京的“报复”,嘴上说“愿意和谈”、“愿意停火”,但实际上普京并不信任乌克兰,也不信任欧洲。所以,会“趁你病要你命”。

更何况,基辅的“停战”恐怕也没有多少诚意。

对此,隶属于俄科学院,专门负责安全研究的美国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布洛欣直接把话挑明了。

他说,所谓的30天停火期限,恐怕不是为和谈准备的,而是乌克兰或选择借助这段停火期限,重新从欧美调集武器、武装部队,以及调整前线的防御。

所以,什么“30天停火是为了推进俄乌和谈”,这实际上就是“烟雾弹式谎言”。哪怕双方接触、洽谈,但实际上乌克兰是为了争取到“喘息之际”。

就问俄罗斯,可能答应吗?

对于美乌提出的“30天停火”建议,俄罗斯的态度非常直接、明了。

3月12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接回应称,俄方正在仔细研究美乌会谈之后发布的联合声明。

潜台词就是,俄方正在研究这件事,研究好了自然会给出说法。其实,这背后暗含深意,那就是乌克兰和谈这件事,俄方并不着急,也不会被美乌牵着鼻子走。

3月13日,佩斯科夫借着接受美媒《华盛顿邮报》的采访,对外表示俄罗斯就乌克兰冲突,正在研究更周密的解决方案。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停火”这件事的主导权是在俄罗斯手里,而不是美乌说了算,而且要不要停火,也得看俄罗斯的心情,由俄罗斯划出其中的“道道”、立出规矩。

实际上,虽然俄乌现在还没有正式接触、和谈。但围绕着“和谈”的心理战已经开始了,俄罗斯的种种举动,实则是借助压制乌克兰,从而占据谈判的主导权。

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在此时表现出的态度着实“玩味”。

特朗普在12日表示,基辅愿意全面停火。

俄罗斯这边,佩斯科夫表示俄方正在认真研究,而俄总统助理尤里·乌沙科夫则表示,30天休战提案,需要在考虑到俄罗斯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结果,特朗普意味深长地回应,他不会为乌克兰和平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

但是,在美乌会谈之后,特朗普又允许恢复对乌克兰的情报分享,以及同意支持乌克兰改进型的GLSDB炸弹弹药。

很显然,特朗普当局之所以恢复对乌情报分享,以及同意继续出口弹药,是因为美国从乌克兰身上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利益,那就是“美乌矿产协议”。

只是目前阶段,美乌就该协议还没有签署而已,但基本上已经算是“到嘴的肥肉跑不掉”,所以美国象征性的给乌克兰一点好处。

至于特朗普强调的美国不会用经济逼迫俄罗斯低头,其实不是在讨好俄罗斯,而是把自己摘出来,让欧洲以及乌克兰去与俄罗斯“死磕”,美国则选择“坐山观虎斗,两边捞好处”。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特朗普有着典型的商人思维。他与拜登不同,他求的是“利”,也可以理解为“只占便宜,不肯吃亏”,而不是追求彻底击溃对手。

眼见美国只是象征性支持乌克兰,欧洲这边彻底慌了。

他们明白,如果乌克兰就此败了,那么欧盟各国将彻底失去这次难得的“瓜分”乌克兰利益的机会,而且此前的“成本投入”在短期内不仅不可能回本,甚至可能随着乌克兰的失败,将来面临“欠债毁约”的风险。

所以,欧盟必须体现他们存在的价值,挤也要挤进谈判桌,才有机会参与对乌克兰战后利益的瓜分。

于是,欧盟想要“出兵”。

3月12日,据《费加罗报》网站援引法国爱丽舍宫消息称,在美乌谈判再次有了进展,也就是特朗普或许已经得到他想要的“那部分利益”的背景下,法国总统马克龙坐不住了。

马克龙不仅呼吁欧盟,还呼吁英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国总参谋长们凑一起,美其名曰共同商讨如何为乌克兰制定保障计划,实际上就是“参与和谈与针对乌克兰的利益瓜分”,并且把所谓的“维和部队”派往乌克兰驻扎。

此前,包括《费加罗报》等媒体曾报道过,按照马克龙的想法,派往乌克兰的所谓的“维和部队”从人数上来讲,一点都不“维和”。

因为这支“维和部队”人数计划为10万人,其中主要以欧洲人为主,可以允许部分美国军人加入。

试问,北约在乌克兰部署10万军队,俄罗斯可能答应吗?而如此多的人数,是奔着维和去的吗?可以说,马克龙的心思全球路人皆知。

同时,根据ABC电视台报道称,围绕着讨论向乌克兰派驻所谓的“维和部队”这件事,澳大利亚也收到了邀请,而各国预计很快会与泽连斯基会晤,一起商讨这件事。

对此,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言,欧盟等国准备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这一计划本身就是对俄罗斯的挑衅,目的是支持乌克兰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而普京的态度更直接,他通过俄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米哈伊尔·乌里扬诺夫之口,直接当着各国的面告诉所有国家,尤其提醒欧盟国家“俄罗斯不会将那些希望以维和部队人员的身份,驻扎在乌克兰的外国军事人员,视作特遣队的一部分”。

翻译一下,就是这群欧洲派到乌克兰的“维和部队”,俄罗斯不承认,并扬言这群人的身份存在“风险性”,也就是随时可能被当作类似“雇佣军”遭到俄方打击。

这也是俄方的红线,不允许北约军队进驻乌克兰。

因为这样做,哪怕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北约掌控乌克兰的既定事实,这是俄罗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

所以,现在的乌克兰和谈,实则已经逐步演变成为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而美国则站在一旁时刻准备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参考:

乌军无人机大规模袭击俄罗斯地区

俄国防部:俄罗斯武装力量打击一艘为乌军运送弹药的运输船

俄国防部:俄武装力量摧毁了乌克兰军用机场基础设施、无人机生产车间和存放地

美媒:乌克兰已用尽所有ATACMS导弹

媒体:美国将对乌克兰恢复供应改进型GLSDB炸弹的弹药

专家:乌克兰或将利用30天停火期重新武装

克宫:乌克兰停战提议需在考虑俄利益的情况下进行修改

特朗普称基辅愿意“全面停火”

特朗普表示不会为乌克兰和平对俄罗斯施加经济压力

马克龙呼吁欧盟国家军事指挥官为乌克兰制定保障计划

媒体:澳大利亚总理将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讨论向乌克兰派驻维和部队问题

俄外交部:欧盟计划向乌克兰派遣“维和人员”被视为挑衅

来源:心内科医师张学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