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曾经熬夜到凌晨仍精神抖擞,如今过了12点,大脑便如被抽干能量,再也运转不灵;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的感觉就是精力跟不上了。
比如,曾经熬夜到凌晨仍精神抖擞,如今过了12点,大脑便如被抽干能量,再也运转不灵;
下班回到家,满心想着陪伴孩子,却疲惫得只想瘫倒在沙发上;
那些计划在业余时间培养的爱好、开展的副业,也因精力不足而始终停留在想法阶段……
经过了这么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不能这么一直浑浑噩噩下去,于是就慢慢琢磨如何提升精力,至少下班回家不要瘫在沙发上,这就是成功。
后来,我也看了一些书,比如吉姆•洛尔的《精力管理》、邓亚萍的《心力》、张萌的《精力管理手册》等等,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总结了【三个阶段】的精力恢复的办法,让我能够从容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02
第一个阶段,清晨起床后的精力唤醒
我习惯在清晨6点起床,在6点30分之前,我主要完成以下几件事,为一天注入活力。
第一件事,在睁眼之后,我会在床上搓搓脸,做做简单的拉伸活动或者发发呆。
这个过程,主要是把身体和大脑启动起来,让它们从沉睡中逐渐苏醒。
第二件事,我会换下家居服,穿上外出的衣服,连鞋子也一同换好。
这个时候,其实整个人还是懵的,但穿衣服的过程能再一次把身体唤醒。
这样做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是一种信号,它会给我一个心理暗示:穿上衣服就代表你彻底清醒了。
第二,这是一种仪式感,代表新的一天正式开始了。
第三件事,我会练习一遍八段锦。
之前的文章我也讲过,这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已经坚持7个月了。
练习一遍八段锦需要12分钟左右,经过全身的拉伸锻炼,整个身体会变得暖烘烘的,非常舒服,头脑也会变得非常清晰。
做完这三件事之后,就会感觉整个身体已经被点燃,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新的一天。
第二个阶段,工作时间的精力补充
上班途中,我一般会听听【播客】或者【得到头条】,让自己的情绪舒缓下来,为工作做好心理准备。
1.工作间隙,尽量少刷手机。我们一旦闲下来,很容易就会拿起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作为放松的方式。然而,我发现一旦开始刷手机,不仅很难停下来,而且会极大消耗我们的精力,特别是刷完之后,整个人会很疲惫、空虚。
2.见缝插针做放松运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身体难免疲累。这个时候,我会去倒杯水,途中顺势拉伸一下身体,或者特意选择较远的洗手间上厕所,刻意多走一段路。通过这样的方式,间歇性的恢复精力。
古典老师提出过一个“钟摆式”精力管理的方式,就是把时间分成几个时间段,选择主动休息,切换不同的工作任务。比如,我选择喝水时进行身体拉伸,也是一种恢复精力的方式。
第三个阶段,晚上回家后的精力舒缓
晚饭后,我会外出散步,有时候和爱人同行,有时候陪伴孩子,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让紧绷一天的大脑得到放松。
1.用热水泡脚,这是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
2.进行15分钟冥想,这有助于提升专注力;
3.花几分钟记录当天印象最深的事情,并进行反思;
4.将要读的书放在床头,睡前读上几分钟,然后安然入睡。
03
总结一下:
第一,精力是可以被有效管理的,我们可以通过间歇性恢复精力的方式,逐步提升精力水平。
第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追求立即见效,而应该循序渐进,从自己最舒服的地方开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
来源:可恩汽车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