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跑外卖三年,第一次觉得社保和我有关。”昨天,在北京朝阳区送餐的李师傅刷到这条新闻时,忍不住点了赞。2025年3月14日,人社部宣布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新政,让全国2亿像他这样的“零工经济”从业者,终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跑外卖三年,第一次觉得社保和我有关。” 昨天,在北京朝阳区送餐的李师傅刷到这条新闻时,忍不住点了赞。2025年3月14日,人社部宣布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新政,让全国2亿像他这样的“零工经济”从业者,终于看到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过去,灵活就业者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 是收入不稳定时还要硬扛高额社保费,是工伤后维权无门,是医药费垫付压力大。一位杭州的网约车司机曾算过账: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每月要拿出收入的20%,相当于少接50单生意。 而这次新政的三大核心变革,恰恰瞄准了这些痛点:
第一,缴费从“固定档”变成“量力而行”。 新政策允许灵活就业者按实际收入缴纳社保,月入3000元以下可按低档缴费,8000元以上则享受更高保障。 这意味着,外卖骑手淡季收入下滑时,不用再为社保断缴发愁;自由设计师项目多收入高时,也能匹配更全面的养老和医保待遇。“就像用水用电,用多少花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一位网友的评论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第二,职业伤害保障从“7省试点”扩大到“17省覆盖”。 2022年启动的试点原本只覆盖外卖、货运等高风险行业,如今扩展到家政、直播等新业态。更重要的是,工伤认定时间从3天延长到7天,医药费由平台先行垫付,赔偿金标准提高30%。 广州一位家政阿姨分享经历:去年擦伤客户地板被扣钱,今年类似情况可直接申请工伤认定, “平台垫付了医药费,心里踏实多了”。
第三,社保服务从“线下跑腿”升级为“掌上办结”。 通过人社部APP,灵活就业者可以按月、按季或按年自由选择缴费周期,异地转移社保只需一键操作。 在武汉试点中,70%的用户通过线上渠道完成参保,平均耗时从2小时缩短到15分钟。“以前总觉得社保是‘铁饭碗’才配得上,现在发现它也可以是‘充电宝’,随时给自己续航。” 一位自由职业者的比喻引发评论区共鸣。
当然,政策落地仍需细节完善。比如,部分中小平台对垫付医药费流程不熟悉,个别地区缴费系统仍在升级。但不可否认, 这场改革让社保从“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多数人的权利”。数据显示,新政发布后一周,灵活就业者参保咨询量同比上涨180%,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过六成。
“你的工作方式,不该成为享受保障的门槛。” 这句话被许多网友转发。当零工经济成为就业新常态,社保政策的与时俱进,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来源: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