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年前的春天,鲁迅从南京登船走向世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7 21:09 4

摘要:南京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走向世界的出发地。在历史现场、档案与文本的交织中,“南京鲁迅”的踪影正日趋清晰生动起来。3月15日,在鲁迅研究学者徐昭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的带领下,一场春日里的Citywalk从下关码头走到中山北路江南陆师学堂旧址

南京是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走向世界的出发地。在历史现场、档案与文本的交织中,“南京鲁迅”的踪影正日趋清晰生动起来。3月15日,在鲁迅研究学者徐昭武、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远的带领下,一场春日里的Citywalk从下关码头走到中山北路江南陆师学堂旧址,寻找鲁迅在南京留下的青春足迹。活动由南京出版社、《青春》杂志社和群学书院联合主办。

鲁迅在南京改名为“周树人”

近年来,“南京鲁迅”的研究正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南京被视为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个驿站,也是他走向世界的出发地。它展现了少年鲁迅倔强不服输、意气飞扬的一面。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绍兴老家来到南京,先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极其重要的时期。正是在南京的学习生活,鲁迅得以接触新学科目,广泛阅读外国学术、文艺著作译本,思想上产生了巨大变化。1902年,鲁迅作为被选派的六名学生之一,到日本留学,开始了自己走向世界的另一段旅程。

鲁迅与南京的渊源不仅如此。同样是在南京,鲁迅改名为后来广为人知的“周树人”。当时,鲁迅有一位叫周椒生的本家叔祖,在江南水师学堂当汉文教习。他将鲁迅的名字周樟寿改为“周树人”,即有“百年树人”之意。这也就意味着,鲁迅从此和绍兴老街的周家少爷作别,开启其走向世界新的人生。

1910年,鲁迅作为学监和博物教师带领绍兴府学堂师生二百余人,到南京来参观“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第一次全国性的工农业产品博览会。1912年,鲁迅应蔡元培邀约来南京工作,开始了其公务员生涯,并经常在办公之余到位于龙蟠里的江南图书馆校读古籍。1914年7月,鲁迅为给母亲过六十大寿,还捐了六十银圆给金陵刻经处。

“两棵枣树”在南京有对应物

仪凤门、江南水师学堂、江南图书馆……在南京,至今仍可看到它们的遗存。当天的行走,从中山码头出发,沿中山北路先后走访挹江门、江南水师学堂旧址、鲁迅读书处等。

徐昭武退休前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负责筹建南京鲁迅纪念馆,并任首任馆长。不久前,南京出版社推出了由其编著的《图说鲁迅在南京》,以图说形式还原鲁迅在南京读书及工作的时光。陆远是江苏省全民阅读促进会理事,同时也是群学书院联合创始人。在他们的讲解中,昔日的南京与今日的南京,在一一对应,现场、档案与文本,交织成一个迷人的历史空间。

“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道。人如果爬到顶,便可以近看狮子山,远眺莫愁湖……”这是鲁迅后来写给南京的文字。当时,他从绍兴来到南京,走的是水路。他乘船到下关码头上岸,然后从仪凤门进入南京城。仪凤门是南京城西北第一门,是当时从下关轮船码头进城的必经之路。今天的挹江门位于仪凤门南边,它和中山北路均系后来所辟。今天从中山北路所见江南水师学堂旧址,即为其二门。旧址还存有当时较多建筑物,站在那里可以遥想一下,鲁迅所提“高高的桅杆”,就在最后面的风雨操场上。此外还曾有一石井栏,上面写有“江南水师学堂”字迹。

水师学堂遗址至今还有两棵高大的广玉兰树,120多年前,它们也曾进入鲁迅的视线,并成为他后来不断回望过去的参照物。“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从现场到文本的关联,让现场读者忍不住慨叹:“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这就是鲁迅的魅力。”

鲁迅在南京成长为一个“学霸”

今天,从江南水师学堂旧址,走到江南陆师学堂鲁迅读书处,可能只要二十来分钟,但当年的鲁迅却用了半年多时间。

江南水师学堂被视为中国海军的摇篮,在鲁迅后来的描述里,这里功课简单,一星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一整天是读汉文,一整天是做汉文,还学习中国传统军事名著。在这里,鲁迅留下手抄讲义《水学入门》,由“静水”“流水”“求水性以利民用”三部分组成,并附有大量图解,现已是国家一级文物。

鲁迅在江南水师学堂只待了七个月,便转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其旧址位于今南京市中山北路、察哈尔路一带,鲁迅在这里度过三年多的求学时光。江南陆师学堂共办四期,只在第二期附设了矿路学堂。鲁迅通过初试和复试入学。相较于水师学堂,矿路学堂课程新颖,而且读书风气浓厚,鲁迅在这里开始接触物理、化学、数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并阅读外国文学和科学译作。

今天的人们,可以从鲁迅当时的手抄笔记,感知一个学霸是如何诞生的。其手抄讲义《几何学》《八线》《地质学笔记》等,工整清晰,一丝不苟。这也是迄今所见鲁迅最早的墨迹。而在鲁迅毕业《执照》中,开列了矿学等7门功课,其成绩都在85分以上。这也是鲁迅一生中唯一一张毕业证书。

此外,鲁迅还经常以步代车,从城北跑到城南的夫子庙状元境去买书,也曾经沿着南京的城墙漫步。因为爱好骑马,他曾在明故宫一带从马上摔落下来,把门牙都摔断了,却说:“落马一次,即增一次进步。”毕业前夕,他还和同学一起到东郊的青龙山煤矿实习,下矿洞挖煤。

1902年,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成绩从矿路学堂毕业。同年三月,他和其他几位同学由南京登船赴日本留学。南京的“周树人”,自此成为世界的“鲁迅”,距今已有123年。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峰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主办方提供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