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浪潮中,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带动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商河县,这座位于济南北部的城市,凭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奋力抢占万亿级新赛道。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浪潮中,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带动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商河县,这座位于济南北部的城市,凭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低空经济领域崭露头角,奋力抢占万亿级新赛道。
厚积薄发,商河通航从梦想照进现实。
早在2013年,商河机场项目就开始酝酿,历经项目策划、包装、启动,以及争取军方、民航批复等环节的不懈努力,于2019年完成省发改立项,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2年1月正式通航。商河通用机场的建成,不仅填补了省会济南在A1级通用机场的空白,更为商河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航以来,商河以机场为核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当前,商河通用机场已全面开展飞行培训、应急救援、航空旅游等通用航空业务。商河通用机场积极与周边机场开展合作,构建起更加完善的通用航空网络,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区域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产业集聚,构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条。
商河县依托通用机场,规划了1.75平方公里的通航产业园,园区先后吸引了山东翊森通航、山东世纪航大等十多家企业入驻,涵盖了通航运营、飞机销售、航空职教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
山东世纪航大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退役飞机销售商,入驻商河机场后,将发展重点向航空职业教育领域倾斜。与商河本地院校合作成立了世纪航大航空产业学院,开设了航空服务、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机务维修等专业,为商河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5年1月,国内知名航空培训机构华远航校正式入驻商河机场,以商河机场为核心运营基地,全面拓展飞行驾照培训、航空研学、飞行文化传播等多元化业务。2月10日,华远航校在商河机场举行山河星航SA60L飞机第六批交付仪式,标志着其在山东的通航业务正式起航。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商河县注重精准招商选资,围绕航空职业院校、航空维修、无人机培训、低空游览、研学实训等产业类型,梳理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清单,绘制完成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通过深入对接,加快推进民航山东空管分局无人机培训、济南信息工程学校研学实训中心、山东广联航空维修基地、亚捷航空低空游览基地等重点在谈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
未来,商河通航产业园将打造成为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运营保障等多元业态差异化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园区。
多元探索,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在于产业的集聚,更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商河县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公共服务、文旅融合、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努力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在公共服务领域,商河县充分发挥有人机、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应急救援、驾照培训、国土测绘、巡查巡线等方面的作用。比如,商河通过无人机进行农林植保作业,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农药使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在应急救援方面,商河通用机场配备了专业的救援设备和队伍,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开展紧急救援行动,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文旅融合方面,商河县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开发低空旅游路线。目前,已开展济南商河机场至莱芜雪野、日照岚山等通用机场的省内低空旅游路线。同时,商河机场还积极开展航空科普研学活动,通过探索“通航+文化研学”“通航+旅游研学”“通航+创意研学”新模式,引导企业开发体验感强、受众面广、参与度高的航空科普研学课程。据统计,商河通用机场已累计开展航空科普研学活动70余批次,吸引济南及周边地区研学游游客4000余人次。
政策支持,助力低空经济加速腾飞。
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从国家高位谋划,到省、市的引领推动,一系列产业政策为商河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以来,省、市又密集出台多个支持低空经济的政策方案,商河作为济南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支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商河县正积极完善通用航空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规划保障性、功能性项目建设,健全机场功能,更好满足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需求。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这个万亿级的新赛道上,商河县凭借其坚实的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商河县将继续抢抓低空经济产业风口和政策窗口,围绕“研发+制造+服务+应用”四大领域,进一步完善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健全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河低空经济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掌上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