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归“和”本土″谁更吃香的思考

摘要:一是关于人才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问题。严格意义讲,所谓人才,是指受过一定学历教育并取得一定成就,而且能够为科学进步丶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丶引领社会进步的人均可称其为人才。当然,对于那些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但通过自学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诸如民间艺人及手工

前不久,看到一则网络文章,题目是"海归″和“本土″谁更吃香。看后,颇有启发,引发如下思考。

首先,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已多见于报端和媒体,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其次,至于“海归”和本土谁更吃香,其实也无需争论。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其理由有三:

一是关于人才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问题。严格意义讲,所谓人才,是指受过一定学历教育并取得一定成就,而且能够为科学进步丶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丶引领社会进步的人均可称其为人才。当然,对于那些虽然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但通过自学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诸如民间艺人及手工匠人等,也可称其为人才。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就不应该有"海归″与"本土”之分,尤其是在如何评判人才这方面,更不应该有"海归"与“本土″之别。然而,现实之所以人们那么迷信和青睐海归呢?为什么总是把海归和本土区别开来呢?我想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的。自清政府笫一个留学美国的容闳开始,到庚子赔款派出的一百二十名留美幼童,再到二十世纪初以孙中山丶陈独秀丶李大钊丶鲁迅等东渡日本留学,以及后来的周恩来丶邓小平丶陈毅丶蔡和森丶李富春等一大批进步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以及共产党早期赴苏联留学的王明,博古丶张闻天丶刘少奇等,还有像胡适丶冯友兰丶梁思成丶陶行知丶徐悲鸿等一大批致力于改变中国的优秀青年赴欧美留学,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受科学救国思想影响,一大批热血青年如钱学森丶李四光丶钱三强丶钱伟长丶邓稼先丶程开甲丶赵忠尧丶杨振宁丶李政道等纷纷前往欧美发达国家留学,而且,他们都学有所成。从一定意义上说,上述这些"海归″确实是在推动丶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首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发起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建立共和,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乃中华民族之幸事。以李大钊丶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发动五四运动,唤醒亿万贫苦大众,高举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大旗,使无产阶级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乃中国近代最大之幸事。以胡适丶鲁迅丶陈独秀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唤醒一代进步青年,掀起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浪潮,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乃中国近代文化之幸事。以钱学森丶邓稼先丶钱三强丶程开甲等为代表的爱国青年,冲破重重阻碍,从欧美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缩小了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上的差距,制造出了两弹一星,大扬国威,乃新中国之幸事。以张朝阳,施一公丶邓忠翰丶潘建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时代海归,把西方的先进的前沿科技带回中国,促进了中国的互联网丶生物技术等新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此乃当代中国之幸事。正因如此,才使得国人对一代代海归们刮目相看。然而,自改革开放后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留学热浪潮的袭来,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平民化,特别是自费留学的兴起,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递增。因此,客观上也造成了数量聚增,而质量上良莠不齐的问题。所以,现如今的海归,早已不能和当年的孙中山丶李大钊丶陈独秀丶周恩来丶邓小平等那些时代先驱们相提并论。也不能与过去的像詹天佑丶胡适丶鲁迅丶梁思成丶钱学森丶邓稼先等那样的科技精英和学术大师们等量齐观。更不能与像张朝阳丶施一公丶邓忠翰等新时代的海归同日而语。而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标准上,仍然还盲目的把海归当作人才精英去看待。这样势必就会造成对人才标准特别是海归标准的混淆和误判。其实,对究竟什么是人才,就不应该有海归和本土之分,关键还应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和真本事真能耐,是骡子是马先牵出来溜溜,把认定权和评判权交给用人单位。而不应该带着偏见和有色眼镜盲目的就给两者贴上标签。消除陈腐的崇洋媚外和门弟观念,而应该英雄不论出处,一视同仁。

其二,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家长和学生,目光短浅,思想浮躁,盲目跟风,欺世盗名,掩耳盗铃。错误的以为花上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不择手段弄广国外野鸡大学的一纸洋文凭,就妄想回国后可以混入外企丶国企,就可以拿高薪当高管了。多么滑稽,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多么无知。实践表明,那些试图通过混个或买个洋文凭来装饰自己,投机取巧,不学无术的一点没有真本事的人,不管你的洋文凭多么光鲜,虚假的洋外衣多么华丽,也不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为什么?答案很简单,纸是包不住火的。靠瞒天过海,歪门邪道,滥竽充数,迟早会露馅的。正是这样一些人的不端思想和行为的存在,才出现了所谓的海归和本土谁吃香的话题。好在如今大多数无论是外企丶私企丶民企,还是其他市场主体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务实,所以,这篇报道才有更为深层次的内涵。

其三,就是对人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问题。笔者认为,整个社会要建立起一个客观公正的人才标准。既不要盲目的崇洋媚外,又不能夜郎自大,而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尊重客观实际,少一点主观丶狭獈和偏见,多一点客观和理性。此外,还要加强和净化舆论导向,既不要夸大海归的真实能力,也不能贬低弱化本土的水平。而应该以事实为依据,以能力为准绳。海归也好,土鳖也罢,都要一碗水端平,是人才还是蠢才和庸才,让用人单位去鉴别,他们最有发言权。还用得着媒体人和平民百姓来操心吗?!

来源:天河柱子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