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家门店的操作堪比“化腐朽为神奇”。
作者 | 钱游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3·15”一夜之间,抖出来不少大瓜,
增重的虾仁、翻新的卫生巾,剩菜的黄焖鸡...
图源:中国质量报
几家欢喜几家忧,
然而最想不到的,还是我们的“雪王”——蜜雪冰城竟然也“塌房”了!
3月14日晚,据报道,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记者调查发现,这家门店的操作堪比“化腐朽为神奇”。
图源:@经视直播
过夜的柠檬、橙子切片放在储物角落里,直接等着第二天继续用。
图源:新闻晨报
视频里,还可以见到苍蝇和小飞虫。
而后,该门店也被迅速立案调查。
图源:观察者网
实际上,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不是第一次“塌房”了。
2024年6月,有门店被曝员工脱鞋脱袜,把脚伸进水池,场面令人作呕。
图源:微博视频截图
今年1月,一名消费者在广州大塘公交车站的蜜雪冰城门店,喝出一包干燥剂,这家门店随后“暂停营业”。
据统计,2024年,北京共有16家蜜雪冰城门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连续三年上榜黑名单。
在黑猫投诉平台,截至2025年3月3日,关于蜜雪冰城的投诉已突破1万条,涵盖“喝出苍蝇”“吃出生锈扣子”“店员态度恶劣”等各种花式雷人问题。
不过,这次的剧情有些反常。
蜜雪塌房
为何被全网原谅?
原本该是群情激奋的“讨伐”,却演变成了一场网友选择主动原谅的“雪王保卫战”。
“4块钱一杯,竟然用的是真水果?”
“对不起,是我的错。为什么隔夜?是我买得太晚了。”
“他都不嫌我穷,我还嫌什么水果隔夜?”
图源:小红书
这些看似自嘲的声音,实际上是消费市场的一面镜子。
消费者的底线早已被无数“高阶恶行”拉低,面对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狠角色”,
蜜雪冰城的隔夜柠檬,实在算不上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过。
于是,在这场被动公关里,蜜雪冰城非但没有被痛打,反而被调侃成了“食品安全界的老实人”。
堪称是:“一方有难,八分原谅。”
图源:小红书
在新零售参考看来,便宜,是最好的通行证。
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安然无恙,
归根到底,是因为它掌握了最强大的品牌护身符——低价。
图源:蜜雪冰城
“便宜”不仅是一种购买力的折射,更是一种心理慰藉。
消费者可以接受拼多多的“砍一刀”,也可以接受蜜雪冰城的“隔夜水果”,但消费者无法接受“雪糕刺客”钟薛高、“水果刺客”百果园。
图源:微博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便宜即意味着“值得原谅”,
不少网友表示,“不敢对四块钱挑挑拣拣”
而贵,则意味着“必须完美”。
图源:小红书
蜜雪冰城的底层逻辑,和拼多多如出一辙。
它们都是消费降级时代的宠儿,是打破品牌溢价的“平权者”。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如果说星巴克是一种身份象征,那么蜜雪冰城则是一种亲民象征。
在消费降级的大趋势下,星巴克的铁粉会被蜜雪冰城抢走,但喝惯了蜜雪冰城的人,很难回头去买30块钱一杯的咖啡。
但蜜雪冰城真正的聪明之处,还不止于低价,而在于它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品牌人格:
它不只是一家茶饮公司,而是一个“人畜无害”的亲民符号。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不玩高端,不走高价,专攻平价市场,口味都还不错,这就潜移默化的拉近了与广大消费者的距离。
于是产生了这种“塌房”之后,引发网友主动原谅的罕见公关现象。
蜜雪冰城的困境
便宜,真的是万能的吗?
但蜜雪冰城真能一直靠低价无敌吗?未必。
低价带来了消费者的宽容,但也意味着极致的成本控制。
这种模式在门店扩张期是优势,
但一旦规模过大,供应链的压力就会逐渐显现——这次被曝光的隔夜水果问题,本质上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隐患。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如今,蜜雪冰城确实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闭环,但食品安全仍然是它绕不开的“高压线”。
当品牌达到一定体量后,便宜不再是免责卡,而是放大镜。
如果有一天,蜜雪冰城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是“隔夜水果”这种微瑕,而是更严重的危机,那么消费者还会如此宽容吗?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更现实的问题是,蜜雪冰城正在冲击国际市场,而海外消费者可不像国内用户这样“事事宽容”。
据蜜雪冰城财报信息显示,根据灼识豁询的报告,按照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店数计,蜜雪冰城是中国及全球第一的现制饮品企业。
按照2023年的饮品出杯量计,蜜雪冰城亦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现制饮品企业。
图源:蜜雪冰城官网
他们不会因为“便宜”就降低标准,一旦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更大争议,蜜雪冰城可能会迎来真正的危机。
届时,网友们可不能在护短了。
写在最后,
蜜雪冰城,无疑是当下消费者的宠儿,
是平价优质的代名词,也是奶茶刺客的对立面。
但这次事件,给它敲响了一个警钟:
如果一个品牌的护城河只是“便宜”,那它终究还是站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来源:电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