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突破思维局限,拥抱当下的力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8 20:00 4

摘要: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在痛苦烦恼与情绪的漩涡里挣扎,难以自拔。我们不禁追问,为何内心难以寻得安宁?又如何才能摆脱这无尽的困扰?道家的智慧为我们指明方向,保持自然状态,不过度用智,因为越自然便越接近于道。

生命的重建:"突破思维局限,拥抱当下的力量"。

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在痛苦烦恼与情绪的漩涡里挣扎,难以自拔。我们不禁追问,为何内心难以寻得安宁?又如何才能摆脱这无尽的困扰?道家的智慧为我们指明方向,保持自然状态,不过度用智,因为越自然便越接近于道。

而事实上,我们痛苦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大脑的思维模式。大脑思维的五个特点,如同五条无形的绳索,将我们紧紧束缚,使其成为痛苦的源头。大脑思维的二元对立性,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困于其中。它以是或不是,好或坏黑或白,这样简单而绝对的底层逻辑来思考问题。

我们在接收信息时,第一反应往往是贴上各种标签,依据好坏来评判事物。但人性趋利避害,好的便高兴,不好的则痛苦。这种二元对立的评判机制,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

就拿买房这件事来说,十年前买房可能会带来增值的喜悦,被视为好事。而如今买房却可能面临贬值的风险,仿佛成了坏事。可再过五十年,谁又能断言其好坏?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祸与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只用好坏来评判事物,就如同盲人摸象,注定无法触及真相。而我们却深陷这个局限,难以挣脱。

大脑思维的评判标准深受阅历和社会习性的影响。我们依据大脑的评判来行动,而大脑的评判又源于潜意识和社会习性。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时,大脑就会被妈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样的社会习性所左右,产生诸如:好孩子应该怎样?别的孩子都已经怎样?不好好写作业会怎样等念头。

进而在情绪的驱使下,对孩子愤怒暴躁,发泄完后,又会被另一种习性控制,陷入自责悔恨之中。如此反复,不仅消耗自己,还将这种负面的惯性反应强行注入孩子的潜意识,影响孩子的未来。

我们在社会习性的控制下,如同提线木偶,重复着惯性反应。若不能觉醒,改变评判标准,就永远无法解脱。大脑思维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徘徊,永远忽视当下。随着成长,我们在头脑中勾勒出虚幻的自我,小我,小我依赖思维活动而存活。对于它来说,当下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至关重要。

小我让过去的事在脑海中不断浮现,又将自己投射到未来。即便关注当下,也是用过去的眼光看待,或者把当下当作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当大脑被小我掌控,我们就完全颠倒了。不过,小我是在我们无意识认同思维时产生的,只要我们当下能够觉醒,摆脱对思维的认同,小我就会消失。

大脑思维如同永不停歇的机器,很少有暂停的时候。它在业力和社会习性的控制下,每分每秒都在不停思考。我们无意识地完全认同它,任由它不停地评判,胡思乱想,否定别人和自己,为过去后悔,为未来焦虑。半夜三点还气得睡不着,而让我们生气的人却早已进入梦乡。

事情已经过去,思维却不放过我们。重度焦虑和抑郁的人,大脑就像刹车失灵的汽车,无法停止思考,无法制止大脑的思考,正是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大脑思维吞噬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完全觉察不到真正的自己。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却忘记了自己本自具足。

生命的底色本应是宁静喜悦的。我们认同于自己的思维,无法停止思考,从而无法达到内心的宁静状态。同时,思维创造的虚假小我,不停地向外界寻求认同,追求物质世界的满足,使我们越听从小我,就越远离真实的自己。空虚和不安全感如影随形,但只要我们能停止思考,就能重新回到宁静与喜悦。

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大脑思维的束缚,获得解脱呢?活在当下,有觉察力地安住在当下,是跳出思维的根本方法。具体来说,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当我们胡思乱想,杂念纷飞时,要做到只在事上用脑,其余时间活在当下。

大脑只是工具,我们要学会控制它,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关上。当觉察到自己在胡思乱想时,马上问自己,我正在思考的是不是我接下来,要做的一件具体的事,我现在思考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跳脱出大脑的思维,回归当下。比如当大脑回忆过去的伤害,而生气痛苦或者担心幻想着未来时,这些都不是具体要做的事,我们要立刻关闭大脑。只有在需要运用认知处理眼前事情时,才打开大脑这个开关,这需要刻意练习。

当养成习惯后,我们就能驾驭大脑,摆脱痛苦,走向内心的平和安静。这其实就是修行的过程。关闭大脑思维后,我们要将注意力全部放在当下,因为当下才是真实的生命,是唯一的真实存在。我们不能在当下之外体验思考或感觉任何东西,即便回忆过去,期待未来,也是在当下进行。

如果不能活在当下,当下的意识质量就会和过去一样,未来也必然重复过去的痛苦。当情绪出现时,我们要提起觉察力,成为自己思想的观察者,不要做任何评判。比如在准备演讲稿时,距离演讲时间很近却还未完成,我们开始紧张、失落、自责,陷入恶性循环。

这时我们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我现在很紧张,手心出汗头脑乱了,我怕写不完,是这个恐惧让我紧张,但这只是未来的可能性,不是当下的现实。当下我依然可以全神贯注地继续写稿,这样我们就能跳出思维的陷阱,回到真实世界。

当事情的发生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时,我们要臣服于现实,所有消极情绪都是抗拒。当事情与预期不符时,我们无意识的反应就是消极情绪。但我们痛苦的根源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无法接受现实与预期的差异。我们被困在大脑思维的控制下,小我相信通过消极情绪可以改变现实,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消极情绪不仅对事情没有帮助,反而会阻碍事情的发展,它唯一的作用就是加强小我的存在感。而臣服现实的最大价值在于未来由当下时刻意识的质量决定,只有当下实事求是,我们才能看清真相,只有心平气和,才能生出智慧和敏锐的直觉。

以发财为例,若把发财变成期待,一旦结果不符合预期,就会承受巨大痛苦。在追求过程中也会因过分在意结果而压力巨大,焦虑不安。我们常常把着急的情绪和欲望误以为是拼搏,却忽略了情绪会侵占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失去看清真相的能力。

真正的拼搏不是被情绪和欲望驱使,而是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冷静思考,采取正确的行动。活在当下不期待未来并不意味着不能做人生规划和设立目标。我们可以设立目标,但设立后要将全部注意力回到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整天惦记着结果何时实现。

就像谈恋爱,不要只关注何时遇到合适的人,而要关注如何让自己活得充实快乐。当我们心里无所求,没有期待时,反而能找到真正的爱情。努力和用力,拼搏并不一定能带来成功和幸福。放松下来臣服现实,活在当下才是顺应天道的人生智慧。

在臣服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需要什么,然后一次只做一件事,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回归生命原本的样子,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一样,顺应自然展现出生命本来的生命力。让我们破思维之茧,悟当下之道,摆脱大脑思维的束缚,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喜悦,以平和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每一个当下,书写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篇章。

来源:天涯老坛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