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设计,就是好生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8 21:03 3

摘要:1998年,珠三角的流水线工厂正以轰鸣声编织全球家居产业的“中国制造”神话,而彼时的中国家博会(广州)不过是一块不足10万平方米的试验田。2025年,当这片试验田膨胀为85万平方米的“设计元宇宙”,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商贸展场,而是一座吞吐着文化野心与创新能量的超

1998年,珠三角的流水线工厂正以轰鸣声编织全球家居产业的“中国制造”神话,而彼时的中国家博会(广州)不过是一块不足10万平方米的试验田。2025年,当这片试验田膨胀为85万平方米的“设计元宇宙”,它已不再是简单的商贸展场,而是一座吞吐着文化野心与创新能量的超级枢纽——覆盖178个国家与地区,成为全球唯一串联“设计-制造-贸易”全链的展会。在“中国制造2025”与“文化自信觉醒”的双重浪潮下,中国家博会(广州)以“设计向新力”为轴,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商贸生态。 中国家博会(广州)展商营销负责人季蓬蓬强调:“CIFF从把中国好的家具产品卖向全球,向把中国好的家具品牌推向全球转型,努力推动中国家具制造从产品出口,向品牌出海、设计出海、文化出海”。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中国家博会(广州)一直致力于引领和推动大家居行业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型企业向品牌和设计型企业转型存在“投入周期长、转型回报慢”的行业痛点,中国家博会(广州)以全球为布景,打造“产学研用”的生态圈,从设计出发,向商业升级,将“好的设计转化成好的生意”。正如季蓬蓬所言:“设计创新无需平衡商业交易,它本身就是商业价值的放大器。” 2025年的展会现场,Demora的极简主义、RECASA的文化转译、孔德政的工艺重构、得闲DakHaan的本地表达,共同勾勒出中国设计的多元图谱。这些品牌的成长轨迹,映射出家博会的深层价值:将文化叙事转化为商业动能。当展馆的灯光亮起,这里已不仅是产品陈列场,更成为全球观察中国设计进化的透视窗口——东方智慧正以从容之姿,重塑家居产业的全球秩序。 百诚 Demora:撕掉代工标签的尊严之战 在Demora品牌大楼的1层,一组雕塑感沙发以近乎挑衅的姿态陈列——意大利头层牛皮包裹着榫卯结构的金属骨架,扶手处的弧线暗合宋代官帽椅的收束美学。“中国设计的尊严,必须用工艺征服全球。”创始人范永新抚过沙发表面的荔枝纹肌理。这家曾为欧美顶级品牌代工的惠州企业,凭借精湛工艺成为“隐形冠军”,却始终困于他人舞台的幕后。2018年,百诚启动Demora品牌项目,以一场自我革命撕掉“世界工厂”标签,开启从代工到原创的蜕变。 从生存到尊严:制造与设计的双重进化 Demora的诞生映射了中国制造业的觉醒。范永新将企业发展分为“生存、发展、尊严”三阶段:代工时代靠工艺求存,原创时代以设计谋尊严。2014年起,百诚引入国际设计团队,2018年推出Demora品牌,并与本土设计师李希米合作,打造“零复刻痕迹”的原创美学。雕塑感沙发、纤薄茶几既挑战工艺极限,又契合新一代消费者对“温度与轻盈”的追求。如今,Demora原创产品销售额占比从5%跃升至近50%,并进驻全球高端品牌店,将中国设计嵌入国际视野。 数据背后的尊严之战 中国设计的崛起是一场“用数据说话的战争”。2010年,百诚首次参加中国家博会(广州)时蜷缩角落,工艺饱受质疑;如今Demora的展位常被海外客户评价为“惊艳”。其木艺家具与金属框架碰撞出东方现代性,工艺标准甚至超越部分欧洲品牌。“中国消费者的苛求倒逼我们成为全球标杆。”范永新坦言。2024年在多米尼加高端家具店内,Demora与意大利品牌Baxter并列陈售;澳大利亚华侨代理商为其开设独立门店,以全屋方案替代碎片化订单。国际客户从“惊讶”到“惊艳”的转变,印证了中国设计抗衡国际品牌的实力。 平衡术:国内市场的破局之道 面对国内市场,Demora在“颜值至上”与“质价比焦虑”间寻找平衡。年轻消费者偏好木色回归,金属元素需求缩减15%。为此,李希米调整设计语言:削减沙发厚重体块,以弧形靠背适配小户型。材质降维,设计升维成为策略核心——以白橡木替代黑胡桃,通过模块化组合增强实用性,同时大胆实验色彩。在Deomora,设计不是艺术家的独白,而是与生活的对话。 中国家博会(广州):从贸易场到设计生态圈 在2025年,中国家博会(广州)成为Demora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点。品牌将在A区核心展位展出,以全屋解决方案的形式展现其卓越的柔性化定制能力。范永新不禁感慨:“十年前,我们的展位还只是代工厂的缩影;今天,Demora以独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吸引着全球买家的目光,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品牌从幕后走向前台,更标志着我们已不再是工厂的附庸,而是全球设计的主体。” 从惠州的工厂到米兰的展厅,Demora的雄心早已超越了商业的成功。范永新仍清晰记得早年参展时,海外客户对中国设计的轻视:“那时的感受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心里。”而今天,这根刺已转化为推动力——当澳大利亚的经销商将Demora与意大利品牌并列时,中国设计的尊严终于得以赎回。2025年,Demora将在全球舞台上推出与李希米合作的轻雕塑感家具系列,展现品牌不懈追求原创的决心。原创设计,这场马拉松,Demora已经跑过了最艰难的5公里。 RECASA:在混沌中生长的东方乌托邦 “一切皆可被重新定义。”RECASA创始人李铭威倚在一张名为“太极”的扶手椅上,展厅陈列着以《山海经》神兽命名的家具——“朱雀”餐桌、“玄武”茶几、“鲲鹏”桌……这家从东莞代工厂土壤中生长出的当代艺术家居品牌,正试图用设计解构东西方美学的边界。 RECASA的名字源于英文前缀“Re-”,它可以引申出revolution(革新)、redesign(再设计)、rebuild(重建)…… 这不仅是品牌基因的隐喻,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缩影。2019年,李铭威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学成归来,拒绝继续被世界工厂“代工桎梏”困住,转而自创品牌,通过设计用全球供应链包裹东方文化内核。展厅中,彩色针织“行星”圆凳呼应天体运行,灰色“丘壑”沙发暗藏山水意境,看似西方的极简线条下,流动着《山海经》的浪漫叙事。 “设计不是对传统的复刻,而是用当代语言翻译文化基因。”李铭威说。RECASA70%的产品由他亲自操刀,30%则与国内外新锐设计师合作,这种“野蛮生长”的策略让品牌在短短几年内拥有16家独立门店,甚至吸引意大利设计师评价其为“中国屈指可数的Gallery Furniture概念的品牌”。 中国设计自信力:在西方规则中书写东方叙事 中国设计的全球化突围,在RECASA身上呈现出复杂的张力。李铭威坦言:“我们学的是西方设计体系,但内核必须是东方的。”这种“西形东意”的实践,恰是中国设计自信力的缩影——既不回避国际主流审美框架,又以文化基因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品牌最畅销的“太极”座椅便是典型案例:椅背弧线暗合阴阳流转,材质却选用意大利头层牛皮与不锈钢框架以及丹麦KVADRAT面料,“像是包豪斯遇见了庄子。”数据佐证了这种跨界共鸣,RECASA的逐年增长的海外订单看中的不仅是工艺,更是“能用全球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稀缺性。 这种自信心的根基,源自珠三角制造业的集体觉醒。作为世界级大家居产业集群的“世界工厂”,东莞正从专利和技术应用级代工转向系统性创新。RECASA印证:当品牌、生产产业链、设计师、策展人、展览平台及媒体形成生态闭环,中国设计的黄金时代并非遥不可及。 中国家博会(广州):从贸易发展到设计生态实验室 中国家博会(广州),是RECASA设计实验的重要场域。这个“中国唯一覆盖内外贸的家居展会”,见证了品牌从代工到原创的十年蜕变。2025年,RECASA将携其“混沌生长”主题登陆A区核心展馆, “家博会不是交易场,而是生态实验室。”李铭威如此定义。十年前,RECASA在此接下第一笔美国订单;如今,这里成为其“设计出海”的跳板。“东方美学正在成为新的奢侈品符号”,这种转变背后,是家博会从“产品集散地”向“设计生态圈”的升级。 李铭威说道:“设计是一场无限游戏,我们不过刚按下开始键。”在中国设计从“制造自信”迈向“文化自信”的进程中,RECASA正以家具为媒介,书写一部关于东方美学的当代史诗——既是混沌中的生长,亦是规则下的破局。在 2025 年中国家博会(广州)上,RECASA 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品牌魅力,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居的风采。 孔德政 & 徐言雅:理性与诗意的双生叙事 在2025年中国家博会(广州)上,设计师组合孔德政与徐言雅将以独立品牌身份首次亮相。这对黄金搭档以“理性重构传统,诗意解构功能”的哲学,通过家具、空间与花艺的跨界融合,向世界展示中国设计的文化自信与创新活力。 理性与感性的美学平衡;传统基因的现代化转译 中国设计的崛起,离不开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孔德政与徐言雅的合作,是理性思维与感性美学的完美交织,二人的作品,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美学的宣言。他们以东方哲学为内核,用极简线条呈现,在功能与艺术间找到平衡。孔德政专注家具设计,擅长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功能结合,其代表作“燕尾沙发”灵感源自闽南建筑的“燕尾脊”,通过简化传统曲线,赋予作品历史感与未来感的双重气质;徐言雅则聚焦空间与艺术品设计,其“迷宫书架”以雕塑工艺重构阅读场景,在数字化时代唤醒人们对实体书籍的情感共鸣。两人的互补性创作,构建出多元统一的设计语言体系,使品牌成为当代设计领域的一股清流;他们坚信,中国设计的自信源于文化基因的独特性,而全球化语境下的创新转化,则是让世界看见东方智慧的关键。 以用户为中心:功能与情感的共生 面对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两位设计师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他们不仅追求美学表达,更注重功能与舒适性的平衡。“燕尾休闲椅”通过符合人体工学的扶手设计,兼顾私密性与个性化体验;而每一件作品在展出后,均会依据用户反馈迭代优化。这种“设计-反馈一再设计”的循环模式,使品牌既保有艺术独特性,又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赢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中国家博会(广州):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 作为国际家居设计的重要平台,中国家博会(广州)不仅是产品展示的窗口,更是文化与理念碰撞的舞台。孔德政与徐言雅的设计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交融的缩影。在2025年中国家博会(广州)的舞台上,他们将通过作品传递东方美学的温度,展现中国设计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孔德政与徐言雅将借此机会,与全球设计师、消费者及行业精英深度对话。中国家博会(广州)提供的市场反馈与跨界合作机遇,助力他们优化设计语言,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未来,这对设计组合将继续以跨领域实验探索先锋性与实用性的边界,引领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书写更璀璨的篇章。正如他们所坚信的:“文化根基是设计的灵魂,而创新是让它走向世界的翅膀。” “得闲DakHaan”:以“慢哲学”对抗功利主义 “得闲DakHaan”的核心理念源于主理人周安彬对设计的深刻思考——真正的创作应脱离功利化的匆忙,以从容之姿完成。品牌标识以“闲”字中的“木”元素倒转设计,寓意“门前有木”的闲适状态,呼应“忙有所得,闲有所获”的品牌口号。在能源短缺与疫情笼罩的时代背景下,家具工厂限电与物流船运停滞成为常态,大量的半成品家具堆积在工厂的各个角落,周安彬在走访工厂的过程中看见这一现状后开始反思“当全球陷入效率竞赛,我们选择用50%的完成度换取100%的情感共鸣。”系列“半佰 %”所探寻的便是 50%与 100%的状态与关系,希望通过强烈与矛盾的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思考生活的平衡点。周安彬认为,家具设计如同生活本身,需回归“得闲”心境:在忙碌中追求成就,在闲适中沉淀思考。 文化自信:从传统符号到国际语言 品牌的设计历程折射出中国设计自信的觉醒。周安彬曾受西方包豪斯设计教育影响,一度排斥具象化的传统元素,但近年反思后,他大胆突破固化思维,将广东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设计语言。从街边汉服到国际舞台的民族服饰,文化自信的蓬勃生长为“得闲 DakHaan”提供了灵感土壤:品牌通过重构传统文化符号,让传统焕发新生, “唯一”书架将中国传统文字符号融入现代极简设计,以书法艺术为灵感,既保留文化精髓,又契合当代审美,这种设计转变不仅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更以全球化视野展现了中国设计的创新力——根植于文化土壤,却能以普世美学打动国际受众。 消费者:需求驱动创新,共鸣塑造认同 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已成为品牌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得闲DakHaan”通过社交平台与用户深度互动,收集需求并转化为设计灵感。针对年轻一代对家具功能性与个性化的追求,品牌迅速调整产品设计,推出可定制模块化书桌,兼顾实用与美学。其“慢哲学”理念亦与当代年轻人追求“快节奏中的平衡”不谋而合,通过倡导“在家这一港湾中慢下来”,品牌不仅提供家具,更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引发情感共鸣。这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策略,使“得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中国家博会(广州):原创设计与商业转化的桥梁 2025中国家博会(广州)是“得闲DakHaan”品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作为国内家居行业的顶级盛会,家博会精准的商业定位与专业观众群体,为品牌提供了展示、交流与市场拓展的绝佳平台。周安彬坦言,过去以设计服务者身份参展时更多关注创意本身,如今作为品牌主理人,更需平衡设计与商业需求。此次参展,品牌以整体生活空间的形式呈现“慢哲学”,通过场景化陈列传递从容生活的美学。与此同时,中国家博会(广州)也为品牌带来与国际买家、经销商直接对话的机会,推动其从区域品牌向全球化迈进。 2025中国家博会(广州)上,“得闲DakHaan”将以其从容的设计语言、文化自信的表达,以及精准的商业化策略,展现中国原创家具品牌的无限潜力。 结语: 从Demora的工艺尊严到RECASA的文化混沌,从孔德政与徐言雅组合的诗性转译到得闲DakHaan的慢哲学,共同勾勒出一幅“中国设计觉醒图谱”。中国设计的未来,不仅是工艺与美学的升级,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觉醒。在产能升级与数字化浪潮中,这些品牌以创新为翼,以文化为根,又跃入全球叙事场域。它们证明:中国设计已不再满足于追随,而是以原创力为锚点,将东方美学转化为全球设计语法的底层代码。正如中国家博会(广州)所昭示的,这片“海”的磅礴之势,正推动全球家居产业迈向更加开放、多元、共生的未来。 未来十年,中国家博会(广州)将以“设计高地、国际舞台、价值平台”为锚点,持续推动行业进化。当物质丰裕催生精神追求,当一代家居人觉醒于文化自觉,这场无声的变革不仅关乎产业升级,更是一场东方智慧融入全球语境的史诗书写。在这里,设计不再是商业的附庸,而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展会亦非交易的终点,而是思想实验的起点——中国设计,正以从容之姿,在世界舞台上定义潮水的方向。

来源:卷宗Wallpap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