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戏剧社 诉说家园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3-18 21:51 4

摘要:在金融街街道的砖塔社区,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团体——“砖塔人家”戏剧社,自成立近一年来,它不仅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成为传承社区文化、增强居民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从演绎关汉卿创作经典剧目到飞线充电的现实题材,戏剧社的演出活灵活现地讲述着砖塔胡同的老

在金融街街道的砖塔社区,有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团体——“砖塔人家”戏剧社,自成立近一年来,它不仅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成为传承社区文化、增强居民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从演绎关汉卿创作经典剧目到飞线充电的现实题材,戏剧社的演出活灵活现地讲述着砖塔胡同的老故事和新风貌,让北京这条最古老的胡同在舞台上重新焕发光彩。“砖塔人家”戏剧社的成立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探索出了一条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动路径。

多元共治激活“戏台子”

步入历史悠久的砖塔胡同,社区活动室内已是一片热闹景象,居民们正热火朝天地排练着戏剧。

近年来,砖塔社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出打造“砖塔人家”社区治理品牌。在这个品牌框架下,衍生出了“砖塔益家人”党建联盟、“胡同娃娃”等一批优质社区社会团体,还开设了“评书大讲堂”“蝶变跃升”等一批优质公开课。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注入社区治理,砖塔社区形成了社区、辖区单位、居民的良性互动,共同构建起强大的区域化党建格局。“砖塔人家”戏剧社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应运而生,蓬勃生长。

辖区内的华艺精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在戏剧演出和文化展演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与社区的沟通交流中了解到砖塔胡同有着悠久历史,为了讲好新时代下的文化故事,双方决定共同组建戏剧社,将砖塔的故事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社区的魅力。

“话剧不像跳舞,不要求演员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只要情感真挚、表现自然,就可以尝试着表演。”指导老师程龙分享说,戏剧社在招募时并没有设置过高的门槛,只要居民热爱表演、能够流畅表达,并有意愿了解这门艺术,都可以加入。招募启事一经发布,便吸引了数十位居民的积极参与。

团队成立后,培训涵盖了表演的各个方面,从表演基础理论到台词训练,从形体塑造到角色深度解读,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那些零基础的居民一步步掌握表演技巧。在培训过程中,一批批社区文艺骨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戏剧社发展的坚实支撑。

社区文体主任贾凤跃说:“党建联盟为戏剧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整合资源,戏剧社从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发展基础坚实。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共同打造一个温馨、充满活力的社区。”

生活剧场炼成“戏班子”

戏剧社的舞台剧演员构成丰富,有老有少。为了保障学习效果,“砖塔人家”戏剧社固定在每周三上午开课,将能聚齐的部分演员集中起来,每次排练2小时。如果遇上比较紧急的演出,还会组织加练。“排练过程很辛苦,但大家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没人喊累。”程龙说。

62岁的史惠英阿姨就是戏剧社里特别亮眼的一位。史惠英本是社区合唱团的成员,有次偶然接触到戏剧社活动,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虽说之前没演过戏,但她凭着对表演的热爱和那股子拼劲,很快就融入了戏剧社这个大家庭。

在原创剧目《砖塔之下》里,史惠英要反串演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这挑战可不小。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史阿姨那股子认真劲可太让人佩服了。她反复研读剧本,每句台词都琢磨得透透的。为了记住繁多的台词,并熟练掌握与各个角色台词的切口位置,史惠英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她把整部剧的台词录成了音频,每天在家里循环播放。无论是早上出门遛弯、在家做饭,还是打扫卫生,她都会戴上耳机反复听,让这些台词变成肌肉记忆。

居民郭义也特别积极。他一直喜欢文艺表演,可早年忙工作,没机会参与。回到社区后,他马上联系加入了戏剧社。郭义说:“社区就是咱的家,戏剧社给了咱展示自己、丰富生活的好机会。在这儿,我圆了文艺梦,还交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受到社区满满的温暖,大家心更齐了。”

排练时,居民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了节省开支,大家自己动手做道具。就说那演出用的电动自行车电瓶,还有服装上的假领子,都是居民们利用业余时间,东拼西凑、精心制作的。“你出个主意,我搭把手”,齐心协力就为了把演出弄得漂漂亮亮。社区居民这么积极,戏剧社热闹非凡,社区凝聚力也跟着噌噌往上涨。

讲好故事搭起“戏园子”

“砖塔人家”戏剧社的一大特色是原创剧目。其中,《砖塔之下》以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故事为主线,深入挖掘砖塔胡同的历史文化底蕴。剧本创作团队为了把故事讲好,到处调研,反复打磨,把关汉卿的经典作品《窦娥冤》巧妙地编进剧情里,把那个时代的社会模样、人文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演出时,演员们穿上精心设计的古装,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活脱脱把观众带回了元代的砖塔胡同。观众看得目不转睛,既被戏剧的魅力吸引,又对砖塔胡同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社区居民李大爷兴奋地说:“看了戏剧社的表演,才知道咱社区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住在这里,心里更踏实、更自豪了。”

戏剧社不光传承历史文化,还特别关注社区治理的热点问题。像微话剧《充电风波》,把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这个事儿,编进有趣的剧情里。演员们演得活灵活现,居民们看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意识到安全充电的重要性。这种把社区治理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的方式,既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又提高了大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贾凤跃对戏剧社未来的发展有不少规划,戏剧社还会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给居民带来更多精彩演出,书写社区文化建设的新篇章。“接下来,我们打算多创作一些贴近居民生活的小短剧,像防诈骗、文明养宠这些话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来,让居民更有共鸣。同时,把《砖塔之下》这些大戏再好好打磨打磨,争取走出社区,让更多人看到咱砖塔社区的文化魅力。”贾凤跃说道。

记者段雁南文

来源:北京西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