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晚会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目,旨在揭露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整体质量标准,这本应是消费者挺直腰杆、维护自身权益的高光时刻,可如今却总给人一种异样之感,好似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3.15晚会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目,旨在揭露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产品的整体质量标准,这本应是消费者挺直腰杆、维护自身权益的高光时刻,可如今却总给人一种异样之感,好似偏离了原本的轨道。
为什么很早就知道问题存在,但为何非要等到315才曝光?是为了吸引眼球,还是已沦落成一种形式主义了。被曝光的企业自认倒霉,发个所谓的道歉信整改云云。没被曝光的企业又能蹦跶一年,接着奏乐接着舞。
某经视“3·15特别报道”曝光了蜜雪冰城宜昌凝聚新天地门店的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刚好是蜜雪冰城前几天刚刚上市(这个时间点选择曝光,是不是有同行打压,借刀杀人??不知道还有谁记,当年速腾刀片悬架事,按当时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3.15晚会一定会曝光他,可结果呢,晚会开播前的广告,是速腾。。。),由此报道引发的媒体跟风讨伐蜜雪冰城,于是“蜜雪冰城”被曝光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大讨论。
但是,站在媒体讨伐另一面,大部分网友的态度和观点却集中在——“4块钱一杯,他真给我放柠檬橙子片啊?我一直以为是勾兑的,我真的太感动了!当天没用完的还会给我冻起来,真的太暖心了”、 “他不嫌我穷,我还嫌他差?”、"4块钱一杯还要什么自行车",的调侃声浪,与十年前三聚氰胺事件后的群情激愤形成鲜明对比。消费者对低价餐饮的包容度提升,映射出社会心态的深层转变。当企业主动承认"当天未售罄水果冷藏保存",部分网民甚至表现出对涉事门店的体谅,这种认知反转折射出怎样的信任危机?
现在这环境下,问题是运营成本过高。就拿食品举例,各种房租、人力、食材成本,再加上外卖平台疯狂吸血,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根本赚不到钱。劣币驱逐良币,当越来越多的良心店家,发现完全竞争不过无良店家,要么倒闭要么同流合污。然而类似“蜜雪冰城”这样的商家也不过是卫生状况出了问题,但至少真材实料。
3.15该查的是不是应该还有,比如药品安全,预制菜,化工污染,房地产烂尾,这些难道不属于消费维权范围?再比如天价理发店,这些又怎么不去曝光?一直没想明白这场晚会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么多年了爆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快全覆盖餐饮行业了,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但问题是,消费者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不吃?抵制?但这么多安全问题也是防不胜防啊,更何况大厂家都问题多多,何况平时身边的小店小铺。抵制难,被恶心太容易了,一想到平时自己吃的那黄焖鸡,那康师傅,用的那卫生巾,就觉得恶心,但又能怎么呢,黄焖鸡照样开,康师傅还摆在货架上,卫生巾这么重要的女性必需品,一会一个红黑榜一会一个脏乱差,谁知道没爆出来的安不安全?所以光在315上曝光没用啊,不应该加强监管吗?从源头上治啊,不要只曝光最底层消费品。
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揭露了多个行业的消费陷阱和违法行为,从翻新卫生用品到家电维修欺诈,再到食品与金融领域的乱象,触目惊心,但却恰恰折射出市场监督机构的长期失职与“尸位素餐”的官僚作风,“尸位素餐”的本质是权力的异化。市场监督机构本应是消费者权益的“守护者”,却在日常监管中“装聋作哑”,在执法中“高举轻放”,在维权中“推诿塞责”。这种不作为的背后,既有基层执法人员敷衍塞责的惰性,也有地方保护主义对违法企业的纵容,更有监管体系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漏洞。
来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