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胎股东怎么理解?一些股东经营着多个公司或者投资了多个事业、多个项目,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他们不是全职工作,而是身兼他职。
继续分析上回所讲的股权布局的死局下四条内容:
※ 备胎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五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五大死局,叫作“备胎股东”。
备胎股东怎么理解?一些股东经营着多个公司或者投资了多个事业、多个项目,并没有全身心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他们不是全职工作,而是身兼他职。
这样的股东,对于创业型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他们的心并没有完全放在企业里,也就不能全身心地去经营这家企业。
自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增长已接近底部。从需求侧看,高投资快要触底;从供给侧看,去产能还未到位;从中长期来看,新动能尚未形成。在这样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下,创业成功率变得越来越低。
即便5个合伙人都拿出100%的时间和精力创业还不一定成功,更何况企业里还有几个股东在全心全意地经营着其他的事业。
最可怕的是某些股东既没有经营其他的事业,也不把这个事业当回事,只是参与分红。
※ 股东众多: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六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六个死局,叫作“股东众多”。
为了聚集更多的资源和更多的人脉,一家企业或者一个项目通常会通过股权众筹拥有几十个股东。有一家咖啡厅,就是这样的情况。企业通过股权众筹的形式,筹到了大约100位股东。
这些股东都是白领,本身有自己的事业。咖啡厅开始运营时,大家兴致很高,都愿意出钱,可是等到咖啡厅开业那天,却发现这些美女股东有的在忙着化妆,有的在招呼自己的朋友,却没人去管理这家咖啡厅,最后这家众筹的咖啡厅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很多企业家,都喜欢加入一些平台组织或者协会。刚开始大家都有激情,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也比较高,有好的项目大家一起运作,经济低迷也没关系,大家抱团取暖。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因为大家都是同学关系,没有上下级之分,股权分配也都差不多。
在这样一个股东众多的组织里,没有一个明显的“带头大哥”,一旦股东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非常低。
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当发现一个企业里有几十位股东,却没有一个带头大哥,没有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个人在全职经营,即使这家企业有再好的项目、再好的产品和再好的技术,也不会去投资。
※ 影子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七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七大死局,叫作“影子股东”。
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可能会跟一些政府部门或者协会组织有生意往来,这个时候企业家会给他们一些干股或者股份,给他们分红。
刚开始的时候企业不大,给他们股份也没有问题。一旦企业做大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学员的案例。案例里的王总原本是一位国企的工作人员,离职后创办了一家企业。
企业里还有两个股东,因为这两个股东都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创业初期能给企业暂时带来一部分稳定的收入,王总给其中一个股东配了15%的股份,给另外一个股东配了10%的股份。
王总在听完我的股权课程后很纠结,他觉得这样的股权设计肯定有问题,于是便向我咨询如何调整。
王总为什么会纠结呢?这家企业一旦做大之后,就等于拥有两个“影子股东”。
“影子股东”一没投钱,二没出力,还要给他们干股。
企业存在10年,股份就要分给他们10年;企业存在30年,股份就要分给他们30年。
哪怕这家企业传承给下一代,这家企业以后做到1个亿或者10个亿的利润,都要白白给两个“影子股东”25%的股份。
王总觉得非常苦恼,如果不分配,又担心把“影子股东”得罪了。“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他特别纠结。
其实王总该纠结的地方还在后头。任何一家企业,一旦有了“影子股东”,企业那就等于在不规范经营。这种企业,是不可能上市去进行资本运作的。所以,要想让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必须坚决杜绝“影子股东”。
※ 非出资股东:合伙人股权布局的第八大死局
企业股权布局的第八大死局,叫作“非出资股东”。虽然一些合伙人是企业的股东,但他们并没有出钱去购买企业的股份,这便是非出资股东。
对于股权:
上策为卖,中策为换,下策为送。
有位姓赵的老板,在他的企业里面有一位老员工。这个老员工,跟了赵总快十年了。现在企业效益还不错,这位赵总有一次私下里向我咨询:应该如何跟这位老员工分配股份。
我让他说说自己的打算,赵总告诉我,他说想送给这位老员工一定数量的干股。
我很直接地跟赵总说:为什么不让这个入股对象掏钱买股?赵总的理由是:大家都这么长时间了,一起合伙打的天下,关系也比较好,就像亲兄弟一样,这个时候如果再让这位老员工出钱的话,面子上过不去,感觉不太合适,干脆把一些股份白白送给他。
像赵总这样好面子、重义气、不太懂股权设计的企业家,大有人在。岂不知,企业存在非出资股东的后果有多危险!
试想,有几个人会对白白送来的东西倍加珍惜呢?我在培训课程上经常分享一个理念:交钱才会交心。只有合伙人投入了资金,他才会认识到股权的重要性,从而珍惜他得到的股份。
要想外部融资,要想在外面卖股份,首先要在内部把股份卖给员工;要想外部众筹,就要先在内部众筹,内部融资。
华为企业是把股份卖给员工的最好典范。华为是世界500强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
1995年开始做内部股权激励,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抵御金融风险,把股份卖给员工。
李总理在华为考察的时候特意讲到:华为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华为早早地实施了股权激励制度。
以上就是合伙人股权设计方面经常出现的八种情况,希望企业家在创业合伙过程中科学分配股权,坚决避免以上八大死局。企业只要一开始在股权顶层设计上做好规划和布局,日后就会避免很多关于股权的纠纷和风险。
来源:强叔谈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