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提交材料到拿到生产许可证,只用了15天!人大代表全程跟进,让我们抢到了市场先机。”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如此感慨。这正是黄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连续五年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初春的大别山麓,湖北省黄冈市产业园内机声隆隆。
“从提交材料到拿到生产许可证,只用了15天!人大代表全程跟进,让我们抢到了市场先机。”某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如此感慨。这正是黄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连续五年护航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
自2020年起,黄冈市人大常委会以法治思维破题、以代表行动解题,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田”深耕细作:连续五年采取依法作出决定、听取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询问、组织代表约见等方式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0万户,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营商环境考核排在全国294个市州中第52位、全省第6位,创历史最佳成绩。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躬身入局、挺膺担当的生动实践。
专题询问直击发展堵点
2024年9月22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社教(前排左三)出席“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现场推进会,实地调研麻城市龙池桥街道金丰会客厅居民议事室。
从2021年到2023年,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询问。
2020年4月,一份载入黄冈改革史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票通过。这份被称为“改革宣言”的文件,明确提出“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城市之一”目标,突出了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的15条具体措施,更以“一门全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工程审批限时办结”等硬指标倒逼改革。时针拨到2021年10月27日上午,一场聚焦决定落实的专题询问拉开序幕。“请问市人社局,将采取哪些措施破解企业招工难、招才难、留人难问题?”“请问市发改委,你们在优化信用修复联动机制上做了什么,如何规范信用惩戒,避免失信黑名单被滥用?”……这场两个多小时的“问政考场”,12名政府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应答坦诚。
一句句承诺迅速变成行动。有的问题在询问启动阶段,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外贸企业奖补政策延迟落实问题,市财政局在应询前启动跨部门联席机制,联合商务部门组建专班,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即报即审”,在当年10月18日前将411万元奖补资金全部兑现到相关企业。市财政局局长瞿伟在应询时表态:“我们将举一反三,建立‘惠企政策直达机制’,今后企业无需申报即可自动享受补贴。”自此,黄冈市全力推进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和惠民服务“免申办”。如今,101项政策和服务事项能通过“惠企政策·冈好办”“i黄冈”两个平台精准推送企业和群众手中,真正做到了“政策找人”。惠企政策兑现和惠民服务事项办理实现了零申报、零材料、零跑腿,办理环节直接减半,办理时限大幅压减,分别达到60%、80%以上。截至目前,两个平台共为187.56万人次兑现了惠民服务,发放奖补资金9亿余元。14.7万家企业在“冈好办”上办理惠企政策业务超100万条,300多万名群众注册登录“i黄冈”平台办理政务服务相关业务。
2021年10月27日,黄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围绕《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2022年,在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上,黄冈市人大代表直击痛点。一段曝光广告牌管理乱象的短片引发热议。市人大代表凌卫华追问:“门店招牌安装为何难?企业动辄损失数万元!”“既要市容整洁,也要商户生计。”面对代表追问,市城管执法委主任黄文浩连夜出台新政:推行“柔性执法”,事前发放《户外广告设置指引》,违规广告整改率达98%,商户投诉量下降76%。分管副市长王文忠当场表态:“法治化是黄冈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当年,市政府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工程,明确了包含6个大项20个分项的重点任务,通过柔性执法、招商护航、法治督察等创新实践,持续厚植营商环境“法治沃土”。2024年,黄冈市司法行政系统有7个改革事项入选年度湖北全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事项。
2023年,专题询问聚焦“降成本”核心。市人大常委会组建调研团队,历时两个月,走访37家企业,形成详实的数据分析报告,以“解剖麻雀”的方式,直指物流成本高企、用工结构性矛盾等深层问题,并提出16条具体的建议措施。“黄冈到山东的吨千米运费是广州到山东的8倍。”王婷代表的发言引发共鸣。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至今记得:“当代表们拿出比对我们与广州的运费差价数据时,会场鸦雀无声,分管副市长刘忠诚当场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后,黄冈综合物流园开工建设,黑豹物流等一批企业通过招商引资落户黄冈,综合物流园建成后企业物流成本可下降两成。”
“代表约见”催生知识产权保护样本
2022年7月11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督导燕矶长江大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2024年9月3日,7名人大代表集体约见8名部门“一把手”,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我公司的‘驰誉’牌不锈钢专用修补剂专利被拼多多、淘宝平台上多家企业侵权,但是这些平台和企业都在外地,我们没有调查权,异地取证维权太难!”湖北金贝壳科技有限公司向代表罗志宏求助。罗志宏在约见时向市场监管局局长余水兵发问:“你们能够为这些企业做些什么?如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使企业能够有效预防被侵权?”
余水兵当场部署:“今天成立专案组,我带队去上海取证!”两个月后,执法队员联合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对拼多多平台9家店铺予以屏蔽、相关产品撤柜4家。同时,这场约见催生了全省首个市州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96个工作站覆盖县区,专利侵权案件结案率达100%。黄冈市55个地理标志、65个重点商标、162件高价值专利纳入鄂皖赣湘四省九市一体保护。
2022年10月28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孟志丹在提问。
在黄冈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大屏实时滚动播放鄂皖赣湘四省九市的联合执法数据。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展示新获得的“地理标志联合保护证书”:“过去,在外省被侵权,要自己雇律师跨省诉讼。现在四省建立‘侵权线索秒级共享’机制,最近一起江西的侵权案,三天就完成了证据固定。”跨省维权不再“单打独斗”,营商环境真正成了“发展沃土”。
2024年,黄冈知识产权保护年度绩效考核首获“优秀”等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
代表行动助力打造“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
2023年8月2日,黄冈全市代表行动工作推进会在黄梅召开。图为代表观摩老街改造后的景象。
如果说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重锤”,那么代表行动则是破解难题的“绣花针”。
自2021年起,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动黄冈地区1.2万名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进基地“四进”活动。市人大财经专业代表小组在走访中发现,健凡生物科技公司已基本完成生产设备设施安装,拟于当年11月投产,但生产许可证还未办到位。该代表小组多次协调督促市药监分局邀请省药监局到公司调研考察,成功争取省药监局同意对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考核审批时间从30天压缩到15天,并派专家组提前介入、现场指导,让企业少走弯路,加快审批办证,成功帮助企业实现建成即投产的目标。
企业负责人感慨:“人大代表不只是‘传声筒’,更是解决问题的‘主心骨’。”黄州万达广场蛋糕店店主李伟至今记得那个改变生意的下午。“电费从1块2降到7毛,一年省下5万多!”原来,人大代表走访时发现转供电加价问题,这得益于市人大法治专业代表小组在“进商户”行动中发现的转供电加价问题。
该小组推动全市开展专项整治,清退违规电费374万元,惠及商户2100余家。2021年,市本级代表收集意见建议98条,推动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共性难题。2022年7月,市人大代表张正林在走访中发现城区学生街排水管道堵塞问题,他通过“智慧人大”平台发起紧急建议。次日清晨,市城环委主任带着施工队到场,5天完成管道改造。“过去这种小事要走三个月流程,现在代表‘直通车’48小时就能启动。”面馆老板李强送来锦旗,上面“代表行动快,百姓心头暖”的金字格外耀眼。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商户电价纠纷到校门安全隐患,从生产许可证办理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4年来,2276件类似“小问题”通过代表行动得以解决,惠及企业1.25万家次。在“零成本投标”窗口,某建筑公司项目经理周明刚完成“刷脸投标”。“过去投标要交50万元保证金,现在电子保函替代现金,标书免费下载,一年省下百万元。”他算的这笔账,正是黄冈招投标改革的缩影:清理沉淀保证金1046万元,电子证照跨省互认率达100%,这项改革入选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2024年9月3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7名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约见了8名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
五载耕耘,黄冈市人大代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成果丰硕。制度保障方面,推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优化营商环境“一办七组”工作机制,制定《黄冈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九条措施》《深化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全力打造“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若干措施》等文件,配套出台工业稳增长、促消费、稳外资外贸等政策,兑现惠企资金9.7亿元,降低工商业用电、办电成本3.6亿元。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建立“代表建议—政府承诺—人大督察—社会评价”闭环机制。2024年代表建议得到解决的占比69.9%,同比提升21.6%,创历史最高水平。生态优化方面,2024年,黄冈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持续打造政务服务“冈好办”品牌。全市审批和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减61%、办理材料精简42.1%、办事环节减少47.3%。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率达95%,企业综合成本下降23%。
从专题询问的“犀利三问”到企业车间的“蹲点调研”,从制度设计的“法治护航”到民生关切的“枝叶关情”,黄冈各级人大代表用五年时间诠释了新时代履职内涵:他们是法治建设的“监督者”,以刚性监督倒逼政府刀刃向内;他们是改革创新的“探路者”,用专业智慧破解发展瓶颈;他们是民生福祉的“代言人”,将60万市场主体的期盼转化为城市前行的动力。
站在新起点,黄冈市委书记李军杰的思考更具前瞻性:“优化营商环境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眼下,黄冈市正谋划新一轮改革: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试点“营商环境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法治化评价指数……黄冈市人大常委会也以更高标准谋划2025年监督工作,让“代表之力”持续转化为“发展之势”,为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黄冈力量。正如黄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社教所说:“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人大监督永远在路上。”
这场始于监督、成于共治的“改革接力”,正在大别山下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