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金三银四为何静悄悄?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3-19 03:29 5

摘要:周五晚上九点,我站在南山科技园某个十字路口。往日这个时间,背着电脑回家的“牛马”们早该挤满人行道,此刻却只零星走过几个外卖骑手。

周五晚上九点,我站在南山科技园某个十字路口。往日这个时间,背着电脑回家的“牛马”们早该挤满人行道,此刻却只零星走过几个外卖骑手。

手机突然震了一下,某招聘软件弹出消息:“某大厂急招Java开发,薪资面议”——这是本月收到的第19条猎头消息,但点开详情页,岗位发布日期还停留在去年12月。

隔壁工位的95后实习生阿杰凑过来:“张哥,你说今年金三银四怎么连个水花都没有?”我苦笑着指了指楼下便利店新贴的告示:即日起暂停供应咖啡,只卖罐装饮料。

当“金三银四”变成“铜三铁四”

往年三月,科技园的空气里都飘着简历油墨味。腾讯大厦楼下的星巴克永远挤满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科兴C栋电梯间贴着“猎头勿入”的告示能被人流冲掉三次。今年却安静得诡异。

某大厂HR朋友私下吐槽:“现在但凡能喘气的业务线都冻结HC(招聘名额)了,我们每天假装在各大平台刷新岗位,其实是在刷KPI。”

这话听着扎心,但看看数据更窒息:某招聘平台显示,2025年深圳互联网岗位数量同比暴跌62%,而1222万应届生正在涌入市场。

上周末参加同行聚会,听到个黑色幽默:某跨境电商公司算法岗挂出月薪35k的招聘,当天收到307份简历,70%是硕士,结果筛出5份合格简历后,老板突然叫停:“AI建模成本降了,这个岗不用招人了。”

企业都在降本增效

在深圳湾某写字楼的天台,我遇到前同事老周。他刚经历部门整体裁撤,手里攥着N+3的补偿金苦笑:“现在连被裁都是福报——至少能拿钱走人。”

这种集体性收缩早有端倪。今年开工时,大疆直接关灯赶人下班,美的颁布“六条禁令”严禁形式主义加班,海尔甚至周末关闭食堂倒逼双休。

这些看似温情的管理变革,背后是赤裸裸的降本增效——当企业连电费都要省,又怎会轻易扩招?

某智能硬件公司总监透露:“我们现在招人只考虑即插即用型,培养新人?不存在的。”

这话解释了为什么连985硕士都在抱怨“三年经验”成了求职标配。有HR算过账:培养一个应届生的成本够买三年的AI服务。

打工人的生存法则

在龙华城中村的某间出租屋里,我见到了做自媒体副业的小林。

三年前他还是个不敢请假的“职场羞耻症患者”,如今已运营着10万粉的科技账号。“公司突然宣布全员降薪20%那天,我意识到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不是个案。某职场社群统计,深圳互联网人副业渗透率已达73%,从接外包到做跨境电商,甚至有人周末开滴滴,工作日继续写代码赚钱。

但副业真是解药吗?朋友阿琳的经历令人唏嘘:她白天在南山某大厂做运营,晚上直播卖衣服,结果连续三个月绩效垫底。

“现在leader找我谈话,说我工作状态下滑——可每天只睡4小时的人,哪来的状态?”

中年人的另外一种可能

某个加完班的深夜,我在南山书城遇到前下属小美。她刚从某大厂离职,现在和男友经营露营装备工作室。

她说:“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以前在大厂做用户增长,现在自己搞私域流量反而更顺手。”

或许这才是深圳职场的终极隐喻:当大厂的光环逐渐褪去,真正的机会正在民间生长。

听说有前同事组团做AI应用开发,有设计师转行做智能家居顾问,甚至有人把科兴的加班文化编成段子,做成付费社群。

离开书城时,小美送我一张露营椅试用券:“张哥,哪天不想卷了,来山里喝茶。”

我望着券上那句“逃离格子间,人生有旷野”,突然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个坚信“996是福报”的愣头青,大概想不到今天的深圳,连按时下班都能上热搜。

来源:中年年吐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