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莎否认涉3·15问题:与涉事企业无业务合作、品牌授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18 18:50 5

摘要: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行业乱象。晚会视频中放出了涉事企业代工厂涉及的三大产品,分别是: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

每年315,卫生用品都是出问题的重灾区,前脚还是种草无数,后脚就已全是事故。

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一次性内裤徒手制作不灭菌”行业乱象。晚会视频中放出了涉事企业代工厂涉及的三大产品,分别是:初医生一次性内衣、贝姿妍一次性内裤和浪莎一次性内裤。

看到这些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场景,又牵扯到一些知名品牌,屏幕前的不少打工人,心都凉了半截。

随后,三大品牌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作为其中唯一的上市公司——浪莎引发的舆论更甚。

晚会后,上海证券交易所便发出《关于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媒体报道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

对此,浪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反应迅速,当天深夜发布公告“公司收到监管工作函后,高度重视,并正在积极配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核实相关事项”,并下架浪莎旗舰店内所有一次性内裤产品。

3月16日,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我司及母公司四川浪莎控股、浪莎控股集团、浪莎针织有限公司,与涉事企业从未建立任何形式的业务合作、品牌授权或产品生产关系;已启动法律程序维权,坚决打击侵权行为。

言外之意,便是浪莎集团和央视曝光的涉事代工厂无任何合作、贴牌关系。

去年11月,浪莎股份在就半年报信披事项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曾披露过2022年至2024年6月期间公司主要供应商,其中确实未见涉事代工厂身影。

所以如果浪莎真是平白无故当了“冤大头”,那么本次涉事企业在未得到浪莎的授权下生产销售,就可能涉及商标侵权,涉嫌误导消费者认为其提供的是他人的商品或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还欺骗误导了消费者,扰乱了市场的竞争秩序。

品牌的力量无处不在。它不仅代表着产品的质量,更是消费者信任的象征。

而此次舆论风波,涉及的正是企业的核心——产品质量。

据浪莎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短裤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329.9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3.2%,系其核心产品。除2023年短裤收入占比略超一半外,向前三年短裤营收占比都接近60%,长年保持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的地位。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作为品牌的经营者、商标的权利人,尤其是知名品牌,必须层层布防,法务部门更要时时紧盯行业内外的“异动”,通过监控市场上的商标注册行为,可以及时发现侵权行为并通过异议、撤三、无效、诉讼等法律途径给予打击,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品牌形象。

来源:小元谈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