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9日,我和老公回老家给继父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宴席结束,我偷偷把继父接到家中,继兄知道后,隔天开车追到我家,我的一席话,继兄听了泪如雨下……
文/ 桂花 素材/张志梅
(声明:为了方便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部分情节虚构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月9日,我和老公回老家给继父办了一场盛大的生日宴,宴席结束,我偷偷把继父接到家中,继兄知道后,隔天开车追到我家,我的一席话,继兄听了泪如雨下……
我叫张志梅,是一名中医医生。我出生于1978年,是一名70后。
我的家乡落座在桂东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我4岁之前,我家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年,我父亲就出事去世了,留下年轻的母亲,带着我和弟弟艰难度日。
父亲去世时我才4岁多,那时的我刚刚懂事,他去世时的场景,我到现在也忘不了。
1982年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忙完农活就到山上去砍柴。父亲砍一担柴,挑回来卖给村里的砖窑厂。
一担柴能卖几块钱,那天父亲早上8点多就去山上砍柴了,平常 12:00左右,他就会回来的。
可那天母亲煮好了午餐,左等右等不见父亲回来,母亲心里就有了不好的预感,莫非父亲在山上出事了?
等到下午3点多,母亲再也憋不住了,把弟弟交给奶奶看管,就和大伯父二伯父仨人一起去山上寻找父亲。
父亲是真出事了,他在砍柴的过程中,不小心踩踏到了毒蜂窝,那些毒蜂全都飞来蛰父亲,父亲跑不了,被大量的蜂蛰了,他中毒昏了过去。
等到大伯父找到他时,父亲已经没了生命气息,大伯父把父亲背回家,母亲知道父亲去世后哭得死去活来。
那天我在外面玩耍,大伯母老远看见我就喊:“志梅,别玩了,快回家,你爸出事了。”
我不明白大伯母说的出事是啥意思,我父亲早上还好好的,他能出啥事呢?我满脸疑惑,跟着大伯母往家跑。
回到家,看见父亲已经挺直直的躺在院子的凉席上,母亲趴在他的身上哭得眼睛都肿了。
我看母亲哭得这么伤心,我喊了两声“爸、爸”。可父亲双目紧闭,他没应我,我一看他的脸,才发现他的脸已经肿得变了形。
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明白了,父亲他再也没有醒来了。母亲趴在父亲的身上,边哭边说:“张植鹏,你咋就那么狠心呢?抛下我们娘仨走了,你让我们娘仨以后咋活呀?”
大伯母怕母亲伤心过度,把母亲拉起来说:“志梅她娘,人死不能复生呀?你要振作起来,你的两个孩子还小,以后他们还要靠你养呢?植鹏倒下了,你不能也跟着倒下呀。”
父亲年纪轻轻就这样意外去世了,按照老族规,他是不能在祠堂久待的,一天一夜就必须埋葬了。
在亲人们的帮助下,第2天下午就把父亲抬到山上埋葬了。没了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弟弟艰难度日。
奶奶4个儿子,父亲排行老三,父亲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父亲去世时,四叔刚娶媳妇不久。
4个儿媳,奶奶最怕二伯母了,平时奶奶就帮二伯母家带孩子。二伯母生了两个儿子,奶奶惧怕她,就帮她家带孩子。
我父亲去世时,我弟弟才10个月大,但奶奶她不带我弟弟。我母亲每天下地干农活时,她都把弟弟带在身边。一根背带,把弟弟绑在背上。
然后带着几岁的我,扛着把锄头,到地里干农活。天气炎热的时候,汗水把母亲的衣裳都湿透了,这时候母亲会把弟弟放在大树底下阴凉处,让几岁的我看管弟弟。
大多数时候,弟弟还是很听话的,为了让母亲能安心干农活,我变着法子逗弟弟。一根小草,一朵小花,就是我逗弟弟的玩具。
有时候,我逗着弟弟玩着玩着,弟弟睡着了,我也睡着了。母亲收工时,把我喊醒,然后背上弟弟回家,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农忙时,母亲一个人要收苞米,又要割稻谷,实在忙不过来,这时,大舅二舅,大舅妈二舅妈他们就会过来帮忙干活。
有了舅舅和舅妈们的帮助,家里的农活三五天就干完了。收割完毕,又要翻地。母亲不会犁地,大舅常常是好人做到底,干完他家的农活,大舅舅又把他们家那头大牯牛牵过来,帮我们家把地都犁了。
有了舅舅的帮助,母亲干农活就轻松多了,插秧苗的时候,大舅们也过来帮助。大舅说,我父亲不在了,他们就是我母亲的坚强后盾。
母亲最怕的就是给秧苗施肥了,因为100斤一袋化肥,母亲是扛不动的,这时母亲就会喊上我,把一袋袋化肥挪到的独轮车上,然后推着去地里。
遇到上坡的路段,母亲就在前面拉,我在后面推,要是邻居遇到了,他们也会搭把手在后面帮着推。
几袋化肥推到地里,母亲已经 累得汗水湿透了衣裳,但母亲不怕苦不怕累,把化肥袋撕开一个口子,把里面的肥料装进桶里,再一把一把的把肥料撒在田里。
给禾苗施肥的活,母亲要干两天才能干完,弟弟两岁的时候,母亲下地去干活,有时就让我在家看弟弟,有时也带着我们俩一起去。
弟弟两岁半的时候,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回了外婆家。外婆看着逐渐长大了的我们,外婆摸着弟弟的头说:“你妈一个人拉扯你们俩不容易呀。”
转头又对我母亲说:“凤儿呀,妈看着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不容易呀,要是遇到好人家,你还是再嫁了吧。你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你一个人扛着。找个人嫁了,以后有人帮你分担,妈就放心了。”
听了外婆的话,母亲笑着说:“妈,遇到一个能接受我两个孩子的人,谈何容易呢?要是对我孩子不好,我是不会接受的,真遇到能接受我孩子的人,我也会考虑的。”
那次谈话后不久,还真让母亲遇上了。八月的一天中午,我牵着弟弟的小手从外面玩回来,看到我家的院子里站着一个高大的男人,他是谁呢,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我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个高大的男人,他走过来,蹲下身子温和的问我:“你就是志梅吧?我姓刘,你喊我刘伯父吧。”
说完,刘伯父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递给我,我迟疑了一下,接过糖,剥了一颗放在嘴里,好甜呀。
我剥了一颗塞进弟弟的嘴里,两岁多的弟弟裂开小嘴笑了。弟弟嘴里嚼着糖块,一会儿功夫,就把一块糖嚼碎吞下肚子去了。
吃完了,弟弟又嚷着说:“姐,我还要糖块,我还要糖块。”
我又剥了一块糖,塞进弟弟的嘴里,弟弟像个小跟屁虫一样,一直跟在我的后面,直到把那几颗糖吃完。
那高大的男人在我家吃了中午饭就回去了,晚上母亲在灯下给我缝补衣服,补了一半她突然问我:“志梅,中午那个刘伯父你觉得他人怎样?”
我当时并不知道刘伯父来相我母亲,他们见过面后,母亲就同意嫁给他了。母亲的话让我一时不知道咋回答。
那刘伯父给我的印象不错,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他挺慈祥的,于是我对母亲说:“刘伯父给了我几颗糖,我看他面相挺面善的。”
听我这样说,母亲笑了说:
“妈也觉得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过几天我们就到他家去和他们家一起生活吧。妈想过了,我们两家一起生活,以后你们长大了,就没人敢欺负你了。”
听了母亲的话,我张大嘴巴半天合不拢,我担心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嫁过去,刘伯父会不喜欢我们,那晚我一夜都睡不着。
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一个礼拜后,刘伯父又来了,这次他是骑着自行车来的,他给我和弟弟买来了糖果,买点糕,还给我和弟弟买了新衣服。
他让我和弟弟穿上新衣服,然后让弟弟坐在自行车横杠的那张小凳子上,我和母亲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们娘仨去他家。
我第一次坐自行车,看着刘伯父用力地蹬着自行车,风在耳边轻轻的吹着,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路边的树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像在欢迎我们去刘伯父家似的。
一个钟头后,我们来到了刘伯父的家。刘伯父的家是五间瓦房带着院子,他家比我家的院子宽敞明亮多了,我一看就喜欢上了。
“来啦”。一个中年妇女笑盈盈的从里屋走了出来。
母亲和她打了招呼。她看了弟弟一眼,十分高兴的把弟弟从自行车的凳子上抱了下来。然后从怀里的衣兜掏出一把糖塞进弟弟的口袋里。
“来,奶奶抱你,你们都进来吧,我已经煮好饭了,就等着你们过来开饭啦。”
她就是继奶奶吧,我心里想着,看她抱着两岁多的弟弟,再看她的表情,我就断定她不讨厌我们,我紧张的心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饭桌上,继奶奶把弟弟抱在怀里,给他夹了一个鸡腿,接着又把另外一个鸡腿放到我碗里,边放边说:“志梅,吃吧。”
母亲则笑盈盈的对我说:“志梅,谢谢奶奶,奶奶把最好的鸡腿留给你们两姐弟吃了,哥哥还没放学回来呢。”
我说了谢谢奶奶的话,母亲笑了,继奶奶笑了,刘伯父也笑了。看着他们几个人的笑脸,突然间,我觉得这个家好温馨。
刘伯父、继奶奶他们都是好人啊!来到他们家半天,我就不怕他们了,继奶奶去到哪都带着弟弟,她对我和弟弟比我的亲奶奶还要好。
下午4点多,继哥哥放学回来了,他放下书包,看见我先是一愣,然后就笑着问我:“我没猜错的话,你就是志梅妹妹吧,。我爸跟我说过你,你终于来我们家了,以后我有妹妹啦。”
“彬彬,回来啦,来,这是你志梅妹妹。”
继奶奶指着我,一脸慈祥的看着继哥哥。
“奶奶,我和妹妹打过招呼了。妹妹,我带你摘柿子去。”
继哥哥拉着我的小手,向屋后面那果子林跑去。
五六棵柿树的枝头上,挂满了柿子。继哥哥把十几个柿子从树上摘下来,他用衣服包着,摘了果子,他又拉着我回家。
回到家,继哥哥把那十几个柿子扔进一个石灰缸里泡浸,他告诉我说过几天才能吃。
第二天,母亲和刘伯父又回了一趟我们那边的家,把需要的日用品都拿过来,他们拿了整整两大袋。
就这样,我们娘仨在刘伯父家生活了下来。白天母亲干活的时候,继奶奶就带弟弟,继奶奶对母亲说,你放心去干活吧,孩子我给你带着。
我还没有上学,白天就跟继奶奶在家,有时候她带我去出去串门,有时候让我自己玩。我一个人没有玩伴,每天就盼望着继哥哥快点放学回家。
继哥哥放学回来,就带我去外面玩。星期天,他还带我到河里抓鱼摸虾。继哥哥比我大四岁,我来到他们家时,他已经读三年级了。
第二年,我读一年级,刚上学那会,继哥哥怕同学欺负我,每天都和我一块去学校,到了学校,他把我送到教室门口,又对我的那些同学说,这是我妹妹,你们谁也不许欺负她哦。
放学了,他会在学校门口等我,我们一块回家。在继哥哥的呵护下,没有同学敢欺负我。继哥哥成绩比我好,回到家我有不懂的就问他。
继哥哥很耐心的教我,刘伯父看着我俩认真学习的劲头,他常常 鼓励我们要认真学习,我对刘伯父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改变。在不知不觉中,我改口喊刘伯父爸爸。
每当我喊他爸爸的时候,他都高兴的应着。
继奶奶、继父他们都对我们姐弟俩很好,家里有好吃的,他们首先让我们姐弟吃。记得那时家里就两只母鸡下蛋鸡,继奶奶每天把两个鸡蛋放在锅里煮熟了,一个给我吃,一个给弟弟吃。
继奶奶说,我们两姐弟长得太瘦弱了,多吃些营养才能快快长大。
继奶奶对我们的好,我怎么能不感恩呢?有时候我会偷偷留下来,分一半给继哥哥吃。
很快继哥哥上初中了,我也读小学二年级了,继哥哥去读初中前,他叮嘱我说:“妹妹,你一定要勤奋学习,将来像哥一样,上初中、考中专,跳出农门。”
我牢记继哥哥的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懂的我就去问老师。小学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继哥哥上的那个初中,而继哥哥则考上师范学校。
继哥哥去读师范后,因为学校离家有100多公里远,他很少回家,他经常写信回来,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在继哥哥的鼓励下,初中三年,我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前8。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市里的高中,这一年,继哥哥师范毕业了,他回了我们镇上的中心小学任教。
我读高中的三年学费,都是继哥哥出的,生活费则是继父和母亲给。为了让我顺利考上大学,继哥哥每个月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到学校看望我,鼓励我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大学,一家人商量后,我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了学中医。
我上大学的学费也是继哥哥出的。我大二那年,继哥哥谈了女朋友,我大四那年,继哥哥才在母亲和继父的操办下结了婚。
我大学毕业,回了县里的中医院上班,那年继哥哥有了孩子,母亲正式做了奶奶。
我家三个孩子,弟弟读书成绩差些,读了初中没考上高中,他就不读了,后来他去学习电器维修技术,学成归来,他在我们镇上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
再后来,弟弟娶了媳妇,继父和母亲一直跟着弟弟一家生活。弟弟在镇上开维修店,他早出晚归。
弟弟从小就得到继父的疼爱,他早已把继父当做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了。弟媳也十分开明,弟弟赡养继父,弟媳从来没有嫌弃过他。
逢年过节,继哥哥一家会回弟弟家,陪伴母亲和继父一起吃团圆饭,这样幸福时光过了很多年。
去年11月份,母亲毫无征兆的走了。母亲走后,继父难过了好多天。
继哥哥想把继父接到身边生活,但是继父和弟弟一家生活习惯了,他说还是愿意和弟弟一家生活,在弟弟家,那里有母亲的影子。继哥哥拗不过继父,就任由他了,只要他喜欢,在哪里生活都是一样的。
3月9日,是继父的生日,我和继哥哥及弟弟商量后,决定给继父办一次生日宴。
继父很高兴,宴席结束后,说好继父去继哥哥家住一段时间的,可我却突然改变了主意,趁着继父高兴,我说服他去我家小住一段时间,继父同意了,我和老公偷偷把他接走了。
继哥哥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想把继父接去他家住时,才发现继父已经不在小弟家了,当他知道是我把继父接走时。电话那头继兄说,妹妹,明天我再去你家把爸爸接回来。
我以为继兄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隔天他真的开车来了,一进我家的门,继哥哥就说:“妹妹,说好让爸爸在我家住的,你咋就把爸爸接来了?你不是说这段时间业务繁忙吗?还是让爸去我那里住吧,暑假爸再来你这里住!”
想到母亲突然就去世了,我还没来得及尽孝,她就走了,继父 对我像亲女儿一样疼爱,他送我读书,把我养大。在他有生之年,我要尽我的能力孝敬他。
当我说出我的想法时,继兄听了泪如雨下,他说继父没有白疼我,以后我们三个轮流孝敬继父,让他安度晚年。
来源:秋韵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