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唐】戴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3-17 18:50 4

摘要:子 嗣:嗣子胄③(夙禀義方,早檦令問。韞珪璋之美,挺竹栢之心。水潔起於源清,道生由乎本立。用能盡忠事主,揚名顯親。爰誓山河,任重舟楫。方于門之待封,類陳卿之慙長),世子至德④。

戴龍 字承伯 535-607

郡 望:譙郡譙人(其先微子之胤)

世 系:曾祖導、祖隆之(代為譙郡主簿),父景珎①(司州從事,清都郡功曺)。

夫 人:夫人信都氏②

子 嗣:嗣子胄③(夙禀義方,早檦令問。韞珪璋之美,挺竹栢之心。水潔起於源清,道生由乎本立。用能盡忠事主,揚名顯親。爰誓山河,任重舟楫。方于門之待封,類陳卿之慙長),世子至德④。

歷 仕:有詔追贈瀛州諸軍事、瀛州刾史,謚曰良。

操 行:溫和之質,表載弄之辰;柔粹之容,彰克岐之歲。自少及長,以端潔立身,世皆以清为難,而君处之為易。事親至孝,色養無違。袨服訓典,敦崇友悌。閨門之内,盡和理矣。在於鄉黨,似不能言。虽遇卑賤,與之均禮。至於争訟得失,则讜言正議。其詞厲,其色溫,爽若秋旻,暖如冬景。恂恂善誘,時人比之王烈。而堅白之操,足以厲天下;敬忌之誠,無媿於屋漏。

卒 葬:(隨焬帝楊廣)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三月六日遘疾终于安陽里苐,時年七十三,瘗於汲縣之樂山里。(唐太宗)貞觀八年歲次甲午(公元634年)正月甲戌朔廿四日丁酉遷葬於長安之神和原(夫人信都氏合葬)。

出自碑目:《唐碑彙目》之《随故汲縣令大唐贈州刾史戴君墓誌銘》(634,蓋篆:随故汲縣/令大唐贈/州刺史/戴君墓誌/之銘):出于陜西西安,藏地未詳。石59*59cm,蓋同(頂邊48*48cm),楷書31行,行30字。見載于《珍稀墓誌百品》(18)、《陜西新見隋朝墓誌》(52)。

注 解:

①參見《唐碑彙目》之《随故壽州長平縣丞戴君墓誌銘并序》(634):君諱儉,字仲孫,梁郡譙人也。祖景珎(司州從事、清都郡功曹),父承伯(汲縣令,大唐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刾史)。

②信都(shēntú)氏,復姓,源申屠氏。在古代,“申、信”同音通假,随着歷史變遷,諸多申屠氏族人在遷播过程中改稱信都氏、申都氏、勝屠氏等諸姓氏,后大多改為单姓信氏、都氏、申氏、宇氏、谢氏、射氏,亦有維系申屠氏者,復世代相傳至今。《通志•氏族二》:“信都氏,《風俗通》云張敖尚漢魯元公主,封於信都,因氏焉……北齊有信都芳。”唐碑中僅現此一氏。

③見《唐碑彙目》之《大唐民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武昌郡公戴府君墓誌銘》(634):君諱胄,字玄㣧,譙國譙人。祖景珎(司州從事、清都郡功曺),父承伯(汲縣主簿、汲縣令、皇朝贈瀛州刾史)。《大周故致果校尉左千牛備身戴君墓誌銘并序》(700):君諱希晉,譙郡譙人。曾祖胄(唐戶部尚書贈尚書右僕射,封道國公),祖至德(唐戶部尚書、尚書右僕射襲道國公),考良紹(皇朝水部員外郎、顯義陵署令)。

戴胄《舊唐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有傳:戴冑字玄胤,相州安陽人也。性貞正,有幹局,明習律令,尤曉文簿。隋大業末,為門下錄事,納言蘇威、黃門侍郎裴矩甚禮之。越王侗以為給事郎。王世充將篡侗位,冑言於世充曰:「君臣之分,情均父子,理須同其休戚,勗以終始。明公以文武之才,當社稷之寄,與存與亡,在於今日。所願推誠王室,擬跡伊、周,使國有泰山之安,家傳代祿之盛,則率土之濱,莫不幸甚。」世充詭辭稱善,勞而遣之。世充後逼越王加其九錫,冑又抗言切諫,世充不納,由是出為鄭州長史,令與兄子行本鎮武牢。太宗克武牢而得之,引為秦府士曹參軍。及即位,除兵部郎中,封武昌縣男。

④見《唐碑彙目》之《大唐故尚書右僕射太子賓客同中書門下三品贈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道國恭公戴府君墓誌銘并序》(679):公諱至德,字崇順,譙郡譙人也。曾祖景珎(齊司州從事、清都郡功曹),祖承伯(隨汲縣令,皇朝贈使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父胄(皇朝秦府士曹、大理少卿、尚書左丞、戶部尚書、武昌郡開國公、檢校吏部尚書、兼預參/決朝政,贈尚書右僕射、道國忠公)。

《戴龍墓誌》蓋銘拓本

《戴龍墓誌》誌銘拓本

附:戴龍世系

来源:文化智慧分享摘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