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法国电视2台一档名为《金钱调查》的节目,用偷拍、诱导、篡改等手段炮制了一出抹黑中国企业的闹剧。
为了黑中国,他们无所不能。
2月,法国电视2台一档名为《金钱调查》的节目,用偷拍、诱导、篡改等手段炮制了一出抹黑中国企业的闹剧。
然而,这场精心策划的“暗访”刚播出就翻了车——视频里未消音的中文原声、漏洞百出的“翻译乌龙”,直接把他们拙劣的演技大白于世人面前,让他们遭到了世界网友的口诛笔伐。
这场闹剧不仅暴露了西方媒体“为黑而黑”的套路,更成了国际舆论场上的一个天大的笑柄。
两名法国记者以“美食博主”身份潜入山东某服装厂,盯上了一名暑假在车间陪妈妈工作的12岁女孩。
她们诱导女孩坐到缝纫机前演示缝扣子,全程偷拍,声称这是“中国工厂雇佣童工”的证据。
后来,女孩的母亲愤怒回应:孩子放假没人带,才来车间,这帮家伙颠倒黑白!
法国记者显然没搞清“童工”的法律定义——中国禁止雇佣16岁以下未成年人,而女孩仅是临时陪伴亲属,并未被雇佣。
按这逻辑,法国小孩去父母面包房玩面团,也算童工?
更搞笑的是方言翻译闹乌龙,“全勤奖”变“新疆人”,“超天奖”变成了“朝鲜数”。
节目组从中国工厂的招工视频中截取了一段山东方言对话。
工人提到的“全勤奖”(出勤奖励)和“超天数奖”(加班奖励),被记者翻译成“新疆”和“朝鲜”,并声称工厂“强迫新疆和朝鲜人劳动”。
然而,讽刺的是,节目未完全消去原声,懂中文的观众一听就发现猫腻。
所以说么,现在山东网友行动起来了,要给法国记者办个语言教学班,下次再来爆黑料的时候,先学着点。
可能是因为美国那边不给钱了,这个法国媒体连暗访应该做的消音都懒得做。
工人说方言的原声片段被保留,配上刻意歪曲的法语配音,形成荒诞对比。
这种大型翻车现场,直接面对全球观众自己打了自己的脸面。
他们是不是真的觉得他们的观众里没人懂中文?连造假都造得如此粗糙不堪。
记者在另一家工厂询问“新疆是否产棉多”,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们就立刻关联到西方炒作的“新疆棉强迫劳动”谣言。
按照这个逻辑,法国红酒产量世界第一,等于所有酒庄都用童工榨葡萄?
有中国网友补刀:“法国鹅肝产量也高,是不是大鹅都在被迫营业?”
涉事企业是某国际品牌的代工厂,而西方反华势力长期施压品牌抵制新疆棉。
说白了,他们这些记者要的本身就不是真相,而是要找黑料,搞垮这个工厂,打压中国制造的产业链。
只是这种手段实在是太阴损了,竞争不过中国,就玩阴招,这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很不体面。
给中国上黑料,搞抹黑,这一套西方人搞了几十年了,太熟练了。
比如,这次,法国惯用的“阴间滤镜”生产线,记者前出找黑料、凑素材,找一些冠名的学者来背书,最后法国媒体拼凑材料进行加工播出。
这一次呢,两名所谓的法国“独立记者”负责偷拍,知名反中学者郑国恩提供“学术背书”,法国电视2台负责传播。
英国前媒体人巴里·琼斯揭露,郑国恩这类“学者”靠抹黑中国牟利,一次“研究”收费高达数万美元。
这种一条龙造假服务,效率高,利润高,这让我们对西方的新闻自由更加了解一些了。
这个节目组敢在原声未消的情况下公然造假,估计是笃定观众不会核实中文内容。
毕竟在他们眼里,在欧洲这个语境里,中国永远只能是反派。、
只是这次他们翻车了,还大翻车,丢了大人,成了全球笑柄。
在一个全世界都在积极学中文的时代,他们的这种行为妥妥地就是作死。
另外呢,过去西方媒体至少会编织“逻辑链”来抹黑中国;如今,连“翻译造假”都懒得掩饰。
不得不说,这帮人堕落了,下降了,连起码的职业专业度都莫有了。
摆烂了,混日子里,就这样还想继续黑中国,糊弄世界舆论?太滑稽了。
03
这次法媒的抹黑给当事工厂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他们代工的几家欧洲品牌在西方各种势力的压力下宣布暂停合作。
即使这篇报道是如此的漏洞百出,但是依然唤不醒那些装睡的人。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但是引起的发酵还没结束,在这个法国节目的下面,已经被各国网友骂到不再展示。
其实,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从国家到企业,每每遇上西方这种抹黑的事儿,已经不再为了所谓的“国际友谊”隐忍一下,而是直接重拳出击,迅猛回击,用事实直接打脸,让造谣者哑口无言。
随着我们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博主来华旅游、参观,他们在中外网络平台上,发布短视频,介绍自己的见闻,让“真实的中国”更加生动地展现在世界面前。
至于所谓的法国电视2台的闹剧,这已经成了西方媒体信誉破产的缩影。
虽然他们还在不遗余力地上演着拙劣的闹剧,但是大家已经不买账了。
毕竟,虽然我可能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但作为观众的我们早已醒了。
来源:远方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