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儿童青少年正向人格培育,2021年以来,嘉兴市全域实施儿童青少年积极教育改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持续向好,实现了从“解决问题”到“积极发展”,从“碎片割裂”到“系统融通”,从“教育孤岛”到“协同育人”。
聚焦儿童青少年正向人格培育,2021年以来,嘉兴市全域实施儿童青少年积极教育改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持续向好,实现了从“解决问题”到“积极发展”,从“碎片割裂”到“系统融通”,从“教育孤岛”到“协同育人”。
为此,嘉兴教育发布特别推出 “积极教育故事”专栏,选取部分班主任的积极教育典型案例,通过 “故事+点评”的形式,分享他们在积极教育中的经验与心得,展现积极教育的温暖与力量,促进积极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菁菁田园”:播撒积极教育的绿色种子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周洲
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内,有一片被命名为“菁菁田园”的综合性田园教育基地。这里集百菜园、百果园、百花园和江南人家于一体,不仅是农作物的摇篮,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净土,一个播撒积极教育绿色种子的地方。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中,我们见证了小霖同学的蜕变与成长。
小霖,一个来自四川务工家庭的孩子,自小聪明伶俐,小学时成绩优异,深受家人宠爱。然而,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他的成绩开始下滑。面对这一变化,父母采取了严厉的教育方式,导致小霖逐渐封闭自己,情绪失控,甚至出现“失踪”行为。他曾在办公室里与老师发生冲突后愤然离去,也曾在教室里因分组问题而逃离现场,更在家庭中因亲子矛盾而离家出走。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小霖的个人成长,也对班级氛围产生了不良影响。作为班主任,我该怎样帮助小霖走出困境,促进他健康成长呢?
一
菁菁田园:积极力量的孕育之地
积极的校园环境可以浸润人、熏陶人、感染人,我把目光落在了“菁菁田园”里。当学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时,能够更容易地敞开心扉,释放积极力量。
1. 自然偶遇,搭建信任之桥
定时定点偶遇:我精心选择了学生每天从餐厅回教室的必经之路——菁菁田园,作为定时定点的“偶遇”地点,增加了与小霖同学的偶遇机会,增进师生交流。
示弱引导分享:在小霖面前,我故意展示对田园事物的好奇与无知,来激发他的分享欲望。我耐心倾听他的讲解,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认可,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也让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信任的桥梁慢慢搭建起来了。
2. 深化交流,培育积极情绪
劳动悟生命:劳动课或者班会课组织班级同学参与百果园的除草、抓虫、照料果树等劳动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不仅培养了积极情绪,还深刻领悟到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六月初,小霖将自己摘得的枇杷与我们班组的老师一起分享。
园艺舒心情:在百花园中,我引导学生从播种、浇水开始,每天期待着花朵的绽放。当盛夏来临,百花园成为了学生们放松心情、缓解考试压力的绝佳场所,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
二
亲子劳作:积极教育的生动实践
五月立夏时节,我精心策划野炊活动,邀请亲子关系紧张的部分家长参与。这不仅让学生在野炊活动中掌握生活技能,更使家长在劳动场景中与子女亲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共享成长的欢愉。
1. 强化团队协作,激发积极品质
在野炊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各项任务,从准备食材到烹饪美食,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学会了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2. 亲子互动,增进情感交流
在野炊活动中,家长们与孩子共同完成任务,这种亲密无间的互动让彼此更加了解和支持,同时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观察孩子的成长变化,与孩子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收获。
渐渐地,小霖脸上阳光灿烂的笑容多了起来,越来越开朗自信。“失踪”“出走”的行为消失了,认真自律的状态回来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小霖同学的故事,是我校积极教育实践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们将劳动教育、家校合作、校园环境资源巧妙融合,营造了以孩子为中心的积极教育生态场域,恰似在菁菁田园中播种下积极成长的种子,为孩子们孕育积极力量、增长积极品质、培养正向人格。
教师简介
周洲,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教师,凭借着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与坚守,连续8年的担任班主任工作。曾获南湖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南湖区优秀班主任。她秉持积极教育理念,擅长利用丰富的校园环境资源,将课堂学习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劳动中感悟。
案例点评
积极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注重采用积极的行动与方法,去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态度品质。周老师善于发掘和运用学校积极的场域资源,在“菁菁田园”的自然空间中,进行师生和谐自然的交流互动,建立信任关系;在劳动实践和亲子活动中,帮助学生融入团队,增进亲子情感交流。自然场、学习场、社交场以及心理动力场,共同构成了积极教育的美好场域。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