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肺癌规范化诊疗和关注肺癌患者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为主题,全面推广普及肺癌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及新指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对肺癌“防、筛、诊、治、康”的认识,提高临床医生肺癌的诊治水平,推进我国肺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动我国控烟与肺癌防治事业和肺癌规范化临床诊疗的进步与发展。值此会议之际,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分享大会亮点以及肺癌防治工作的未来规划。摘要:第十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于2024年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肺癌规范化诊疗和关注肺癌患者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为主题,全面推广普及肺癌诊疗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及新指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对肺癌“防、筛、诊、治、康”的认
专家简介
支修益 教授
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创始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教育协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科普宣传部部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
Q1:本次会议围绕控烟与肺癌防治、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肺癌规范化诊疗和关注肺癌患者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作为大会主席,请您简要概述一下本次大会有哪些不容错过的亮点内容?支修益教授
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这一全球性活动每年都会围绕特定主题展开,旨在提升公众对肺癌的认知和重视。从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和中国肺癌大会的内容来看,肺癌的早期筛查以及早诊早治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
回顾肺癌筛查的发展历程,早期筛查主要依赖胸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胸部CT逐渐成为更为精准的筛查主流方法。尽管如此,现实中许多中老年人对胸部CT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肺癌筛查的整体依从性和覆盖率。为此,我们希望借助国际肺癌关注月的契机,特别是在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期间,呼吁各级政府加大对肺癌早筛、早诊、早治计划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
与此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临床医生,尤其是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和放疗科的医生,能够全面掌握肺癌的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通过将临床诊疗的重心前移,积极参与肺癌的早期筛查,提高早诊早治的成功率。这不仅是医学界的责任,更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践行。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肺癌,如果其死亡率无法降低、5年生存率无法提升,这一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本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的主题与国际肺癌关注月的主题一致:重视肺癌早筛。
目前,胸部CT已被公认为肺癌早筛的“金标准”。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以及传统血液标志物与新型分子标志物相结合的应用,为早期肺癌的发现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循环肿瘤细胞检测、DNA甲基化检测、肺癌血清抗体七项检测等新技术,已经被证明能够辅助早期肺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这种全新的肺癌早筛模式有望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总之,推动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的普及,不仅是医疗领域的使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国际肺癌关注月的宣传和行动,能够唤起更多人对肺癌防治的重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贡献力量。
Q2:我们注意到,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协作组”,并启动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作为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能否请您谈谈,这一协作组和项目的设立将为我国肺癌的二级预防工作带来哪些帮助?支修益教授
中国癌症基金会早在20年前成立了宫颈癌防治协作组,在宫颈癌的早期诊疗以及近十年来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癌症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肺癌现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如何有效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关键在于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基于这一背景,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办公会经过讨论,决定成立“全国控烟与肺癌防治协作组”,并启动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旨在通过多方协作,全面提升我国在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的综合能力。
作为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和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常务副会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联合各省市及地区的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和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携手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中国胸外科科学联盟也已成立15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各地区胸外科联盟的负责人,共同为控烟与肺癌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30年,将15岁及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从当前的24.4%降至20.0%以下;通过广泛的科普宣传,将癌症核心知识的社会知晓率提升至80%以上;同时,努力实现将我国整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提升15个百分点。针对早筛发现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我们将通过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结合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力争进一步提高整体癌症的5年生存率乃至10年生存率。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控烟立法、减少吸烟人数、提高肺癌早诊早治率等工作。相信到2030年,我国在控烟与肺癌防治领域将取得显著进步,而到2040年,我们的目标终将实现。
Q3:当前正值国际肺癌关注月,肺癌的早筛早诊备受关注。能否请您谈谈,针对肺结节的早期检测,目前是否有新的技术或突破?支修益教授
如今,许多普通民众在接受胸部CT检查后发现肺结节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一现象的背后,既反映了科普宣传的不足密切相关,也暴露出部分媒体传播伪科学信息对公众情绪的负面影响。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亟需加强科学的健康教育,推广规范化的肺结节诊断与治疗方法,并明确诊疗路径。通过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肺结节的性质与风险,提升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
在传统CT诊断的基础上,现代医学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并在传统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子标志物的检测。这些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肺结节的诊断率。其中,肺癌血清抗体七项检测是一项由清华大学生命研究院研发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检测技术。经过长达八年的临床研究,无论是在肺癌高发地区(如东北、华北地区)还是全国范围内,该技术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数据。通过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参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在诊断符合率和精准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检测技术价格适中,已被纳入医保范围,为广大肺结节患者提供了经济可行的诊断选择,真正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积累更为丰富的临床数据,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同时,我们也期待肺癌血清抗体七项检测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进一步验证其在肺癌早筛、早诊、早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实践,期望这一技术能够为更多肺结节患者带来福祉,造福广大民众。
编辑:Squid
审校:支修益教授
排版:Squid
执行:Uni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