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灵魂谈判”出炉,创新药成绝对主角:谁能真正惠及百姓?

摘要:11月28日,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俗称“国谈”)结果正式出炉,根据今年调整,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89种以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另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同时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

11月28日,2024年医保目录现场谈判(俗称“国谈”)结果正式出炉,根据今年调整,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89种以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另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同时43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特别提到,今年国谈的重中之重,是大力支持一类创新药,医保目录的调整也以新药为主。据悉,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种都是5年内的新上市品种,其中甚至有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新药比例,或是绝对数量,都创下了历年国谈新高。

可以说,每年的国谈既是降低药品价格、提升药品可及性的黄金窗口,也是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今年的国谈具有哪些特殊意义?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带来解读。

鼓励纳入创新药品的结构性调整

据目前的披露信息可见,今年参与谈判/竞价的117种目录外药品中,89种谈判或竞价成功,成功率和价格降幅与往年基本相当。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中药饮片部分892种。

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此外,438种疗效不确切或易滥用、临床已被淘汰、长期未生产供应且可被其他品种替代的药品被调出目录。

能进能出,始终是国谈的基础原则。不过,一类创新药成为2024年国谈的绝对“主角”。新增的91种药品中,涉及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

“近年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始终鼓励创新,在今年达到了新高。它们的入选率高,定价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倾斜,尤其是对于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上海而言,是具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金春林说,不难看出,国谈对于“创新”与“非创新”药品进行了分离,在保基本的原则和形势下,做出了结构性调整,尤其是对于能填补某种疾病治疗空白的,“比如针对肿瘤三期(晚期)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能明显延长的、经证实安全性提高的,这些药品就容易被纳入,且获得更宽裕的支付标准空间。”

德曲妥珠单抗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此前,国内仅有恩美曲妥珠单抗这一款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ADC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在医保药品目录中,本次国谈后,德曲妥珠单抗也加入其中,将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进一步提升生存获益。

瞄准患者急难愁盼的最主要需求

“谈判的成功,也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对原始创新、知识创新的追求密不可分。”金春林特别提到,作为创新药领域发展的领头羊,上海本土企业也在本次国谈中斩获良多:如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妥拉美替尼胶囊、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瑞普替尼胶囊多项创新药入选,均剑指肿瘤领域。

其中,甲磺酸瑞齐替尼胶囊是上海企业自主研发的不可逆、高选择性第三代小分子EGFR-TKI;妥拉美替尼胶囊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含抗PD-1/PD-L1治疗失败的NRAS突变晚期黑色素瘤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也是首款我国自主研发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和2(MEK 1/2)抑制剂;塞利尼索片则新增了适用范围,可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线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

在金春林看来,此次国谈结果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等也指明了目标,同时倒逼其投入研发真正符合临床需求的药品中去。本次调出43个药品,亦是近5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调出药品数量为11个、3个、1个。

本次国谈的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教授陈文带来一组数据:2017年仅有9%的药品选择在中国首发上市,而到了2023年,这一数据增加至29%,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首发上市国家。“不难看出,医保部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基金也是投入了‘真金白银’,惠及患者,为行业注入活力。”金春林说。

诚然,创新药并非只是肿瘤患者、罕见病患者的选择。正值秋冬流感高发季,不少市民并不陌生的玛巴洛沙韦干混悬剂也首次进入了医保药品目录。继奥司他韦后,由于服用便利、见效快,在2021年4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急性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后,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颁布上市药物补充说明,5周岁以上患儿单纯感染甲流、乙流时,也可服用玛巴洛沙韦。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网红药”的它一度在线上线下药店一药难求甚至价格上涨,国谈后也传来了利好消息:医保谈判前,其零售价为498元/(20毫克*2片/盒),医保谈判后,医保支付价为222.36元/盒。

“单看一片药需要一百多块,并不便宜;但以往流感治疗病程较长,尤其是孩子体感难受,家长费时费心奔波求医。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而言,总疗程费用大大下降,减轻社会成本与负担,因此这也是大众欢迎的‘好药’。”金春林说。

创新药进目录了,能买到吗?

每年底,国谈结果公布后,不少新药惠及的患者便在翘首以盼。来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保药品目录,能否在第一时间落地,才是临床医师、患者群体最为关注的话题。

“国谈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拿到药就需要这样的配套政策,上海已经做了许多实践。”金春林介绍,为了解决这一痛点,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卫健委、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进一步加大医院召开药事会和创新药入院的督查考核力度,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应在药品目录发布后1个月内,及时召开药事会议,做到“应配尽配”;如有暂时无法纳入医院、临床确有需求的新增药品,建立绿色通道纳入临时采购范围。

从具体细则来看,医院“能不能采购到国谈药”、医生“敢不敢开药”、患者“能不能买到”,是3个核心问题。为此,上海对各级医院用药目录品种数不再设数量限制,不将药品配备数量列为考核指标;医保部门对新增谈判、竞价药品前3年实行单列预算,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在DRG/DIP支付方面,对创新药械进行倾斜,提高新技术应用病例支付标准。

“而改变医生的用药习惯,也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金春林直言,近年来创新药不断涌现,如大热的PD-(L)1靶点、GLP-1靶点、EGFR基因突变抑制等,多款创新药争相上市,这也需要医务人员持续更新领域内相关信息,在精准治疗时代成为患者的引路人。

“让红利尽快惠及、覆盖更多患者,是每年这场‘灵魂谈判’的最终目的。”金春林说,在多元医疗支付接受度更高的上海等城市,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有效衔接,进一步探索发展如“沪惠保”等惠民保类商业健康保险,最终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结算。

来源:上海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