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福耀玻璃,除了是国内玻璃行业的头牌外,大伙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可能是创始人曹德旺这两年要搞大学,不过这两年其实也有一个与其相关的大新闻,那就是其行业第一的位置被超越了,而做到这件事的就是同是福建人的李贤义,而观察这两家行业翘楚创始人的理念就可以发现,中国企业成
说起福耀玻璃,除了是国内玻璃行业的头牌外,大伙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可能是创始人曹德旺这两年要搞大学,不过这两年其实也有一个与其相关的大新闻,那就是其行业第一的位置被超越了,而做到这件事的就是同是福建人的李贤义,而观察这两家行业翘楚创始人的理念就可以发现,中国企业成功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路。
信义光伏的“种葡萄哲学”
当李贤义在2008年种下第一棵“光伏葡萄”时,曹德旺正埋头打磨他的“汽车玻璃酒瓶”。
十七年后,李贤义的葡萄园已蔓延成万亩绿洲,而曹德旺的酒窖里堆满了镶金边的水晶杯——这场新能源盛宴中,两位福建老乡用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写下了中国制造的AB面。
李贤义的商业版图像极了葡萄藤的攀爬:
从汽车玻璃2005年营收占比37%,到浮法玻璃日熔量2.4万吨全球第一,再到光伏玻璃全球30%市占率,最后延伸到储能电站和锂电池。
就像农民发现葡萄还能酿酒,他又开辟了光伏发电信义能源和储能信义储电两块新田。
每培育出一串成熟葡萄就独立成园。
2013年分拆信义光能,2019年再拆信义能源,资本市场如同阳光雨露,让每个板块估值疯涨——信义光能市值1250亿港元,比母公司还高。
用日熔量1.38万吨的光伏玻璃产能,相当于每天融化3.5个水立方体积的玻璃,硬生生把毛利率压到同行难以企及的35%。
这种“广撒网、快收割”的策略,让信义在2021年净利润94亿,是福耀的三倍。
但代价也明显,当2024年光伏玻璃产能过剩时,信义光能净利润同比暴跌32%,像极了葡萄丰收却滞销的农户。
另一边的曹德旺则像个固执的酿酒师,四十年只做一件事:把汽车玻璃做到比水晶杯更剔透。
自建硅砂矿,原材料自给率95%、浮法玻璃良品率98%、智能调光技术响应速度0.1秒,每道工序都在提升这杯“酒”的醇厚度。
把全景天幕玻璃卖出奢侈品价——特斯拉天幕成本1500元,但搭载PDLC调光技术的版本售价翻三倍,毛利率冲上45%。
在美国俄亥俄州用日本精密设备生产,在德国用法国设计师打磨饰件,就像用勃艮第橡木桶装福建老酒,混搭出独特风味。
2024年福耀研发投入18.3亿,相当于把每块玻璃都雕上花纹。
但这种“慢工出细活”也让其错失光伏爆发期,直到2021年才试探性进军该领域。
新能源风暴中的生存博弈
当碳中和大潮袭来,两家企业的选择像极了海上不同的船只:
信义造了艘装满光伏板的快艇四处捞鱼,福耀则把巨轮改造成智能科考船深入远洋。
李贤义深谙“追风口”的艺术:
2008年借“金太阳工程”杀入光伏电站,2021年趁双碳目标加码多晶硅,每次都在补贴窗口关闭前抢收。
用建筑玻璃的浮法工艺降维打击光伏玻璃,把每平方米成本压到18元,让同行看着财报流泪。
并通过分拆上市,把重资产的光伏电站丢给资本市场接盘,自己轻装转战下一个风口。
但这种模式如同海上捕鱼:2024年光伏玻璃价格暴跌30%,信义光能净利润腰斩,暴露了“看天吃饭”的脆弱性。
曹德旺则是在红海中挖出了蓝海:
拿下特斯拉70%份额、蔚来独家供应,就像给海洋霸主定制潜水舱。
每辆Model Y全景天幕贡献600元利润,抵得上十块普通玻璃。
AR-HUD玻璃让驾驶员视线不用离开路面,激光雷达玻璃透波率95%,这些“黑科技”如同声呐系统,在竞争深海中精准避障。
超薄玻璃(2.5mm)让电动车减重30%,相当于每公里减排2克二氧化碳,正好踩中欧盟碳关税脉搏。
2024年其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占比突破40%,证明“深海作业”虽慢,但能挖到别人够不着的宝藏。
总的来说这两条路径没有绝对优劣:信义抓住了光伏从0到1的爆发期,用资本杠杆快速放大规模效应;
福耀则吃透了汽车产业从燃油到智能的转型红利,用技术壁垒构建定价权。
但背后的风险同样鲜明,当信义的光伏葡萄园遭遇冰雹(产能过剩、贸易壁垒),其多元化布局可能互相拖累;而福耀若在智能玻璃赛道稍慢半步,就可能被旭硝子等日企反超。
这场玻璃双雄的较量,或许正应了巴菲特那句名言:“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当新能源风口逐渐回归理性,李贤义的“葡萄园”需要嫁接更扎实的根系,而曹德旺的“陈酿酒”还需开发新口味——毕竟消费者不会永远为同样的故事买单。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息来源:
《李贤义再度捐建学校 持续30年开展“造血式”教育慈善活动》北青网
《李贤义,不只是玻璃大王》界面新闻
来源:英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