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共融·多屏共生”第四届网络视听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摘要:日前,“数智共融·多屏共生”第四届网络视听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论坛上,多位专家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全球媒体带来变革的背景下,网络视听中国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日前,“数智共融·多屏共生”第四届网络视听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论坛上,多位专家探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全球媒体带来变革的背景下,网络视听中国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说,由传媒艺术主导的艺术的新发展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也出现了内容融合化、传播场景化、体验沉浸化的趋势。传媒艺术既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艺术新发展、新思维、新方式,又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下营造健康、温暖、和谐的传媒艺术新生态。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智能技术将不同的个体连接起来,形成“智慧共同体”,而意向性、创造力和专业性是人类在人机协同内容生产中守护主体性的三个关键。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数据首席科学家、教授沈浩说,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内容、信息、服务、社交融为一体,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要更加重视“5G+AI+媒体”的引领作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立起全功能智能媒体运作平台。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视听传播系主任、教授邓秀军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三维度理论,分析了文旅微短剧赋能地方形象建构的三大维度。

邓秀军表示,文旅微短剧首先通过地域物质文化空间的生产凸显出基于“人-地-物”关系之上的地方形象;其次通过影像叙事文本的精神提炼和价值观升华,集中展现地方的人文特色和精神空间;最后基于观众对于文旅微短剧的差异化解码、开放性“注释”以及线下体验行为,达成对地域社会文化空间的生产。

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承办,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影视研究中心协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