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市人社局紧扣就业优先战略,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打出一套稳就业、促增收的“组合拳”。通过稳定外出转移就业规模、精心打造“幸福里”社区拓宽就业渠道、强化零工市场服务推动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增长等有力举措,为当地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助力就业工作
近日,记者获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细化2025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紧扣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
丽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2024年,市人社局紧扣就业优先战略,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打出一套稳就业、促增收的“组合拳”。通过稳定外出转移就业规模、精心打造“幸福里”社区拓宽就业渠道、强化零工市场服务推动就近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增长等有力举措,为当地就业市场注入新动能,助力就业工作跃上新高度,努力让广大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零工市场赋能,就近就业“热”起来
“欢迎各位朋友走进‘丽江就业’直播间,有求职想法的千万别错过,点点关注不迷路……”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古城区零工市场大厅准时开启就业直播,工作人员热情推介岗位,为求职者架起便捷的就业桥梁。
古城区零工市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就业直播。(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2024年,古城区零工市场与永胜县零工市场相继挂牌运营,秉持“标准化建设、场地化落实、专业化运营”理念,精心构建起集政策解读、信息集散、职业推介、技能特训、现场洽谈、权益维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零工市场,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零散务工人员送上贴心的一对一帮扶。当下,全市已建成2个零工市场、5个零工驿站并投入运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更是多达73个,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人员达28.76万人。
“零工市场创新采用线上新媒体招聘、线下活动与服务协同联动模式,全方位满足不同求职者需求,助力企业破解招聘难题。”丽江致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黄谦说,截至目前,已累计登记用人单位1900余家,发布岗位信息3万余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60余场,开展线上带岗直播264场次,直播观看量超92.4万人次,办理个人求职登记4000人次,成功助力190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充分释放零工就业潜能。未来,将持续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就业服务体系,搭建求职者与企业间更高效的信息互通平台,在现有基础上,拓展定制化技能培训,深化与旅游产业合作,为零工人员挖掘更多增收机遇,以稳健的零工经济助推全市经济发展。
古城区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对求职者进行一对一服务。(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数据显示,2024年,丽江市城镇新增就业105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49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384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56 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8.09万人。从收入结构看,农村常住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47.36%,同比增长6.6%,务工增收成效斐然,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关键支撑。
创业带动,就业活力“燃”起来
近年来,市人社局全力推进“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劳动者点亮希望之光,助力他们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累计扶持1966人(户)踏上创业之路,发放贷款4.9亿元,带动就业3785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丽江市选拔赛,深入实施“彩云雁归”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返乡电商创业行动,丽江普济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脱颖而出,获评云南省创业村落,新型创业载体不断涌现,创业氛围愈发浓厚。
张椿铎在自己负责的工程建设工地工作。(丽江融媒记者 杨四娟 摄)
张椿铎便是创业浪潮中的奋进者之一。2018年,刚毕业的他瞅准时机,创立跑腿与代驾公司,凭借出色表现,斩获当年丽江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赢得3万元创业补贴。
丽江森荣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椿铎说:“这笔资金犹如及时雨,助力公司茁壮成长,如今业务已拓展至工程建设领域。创业大赛的价值不止于资金帮扶,更在于为创业者搭建交流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同行切磋,还能与大型企业牵线搭桥,获取宝贵资源。”
在良好政策的滋养下,丽江创业生态持续向好。步入2025年,全市人社部门谋定而后动,采取稳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盘、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聚焦重点群体保障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劳务品牌等五项措施持续抓好就业创业工作,扛牢稳就业首责。
市人社局副局长杜玉彬表示,将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促增收。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 三支一扶”计划,挖掘城乡社区就业潜力。扩大就业见习岗位开发的力度,落实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奖补、企业扩岗补助等政策。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确保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加大就业援助力度,规范用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落实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援助措施,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继续打造一批就业“幸福里”社区,完善标准化零工市场建设,规范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深入开展劳务品牌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推荐,积极培育“古城民宿管家”“宁蒗烤师傅”“永胜厨工”等特色劳务品牌,打造“丽字号”劳务品牌促进就业。
记者/杨四娟
责编/和真羽
二审/李映芳
终审/和继贤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