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农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现代科技重构农业生产力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系统性变革的新阶段。时值3月,和煦春风吹拂着望县大地,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希望的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农业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以现代科技重构农业生产力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系统性变革的新阶段。时值3月,和煦春风吹拂着望县大地,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希望的田野上”引发新的变革,推动大邑智慧农业进一步发展,为建好“天府粮仓”提供“硬核”支撑。
一机在手 种田不愁
3月17日上午,在大邑智慧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朱丽莎在控制大厅里看着屏幕。土壤湿度、空气温度、未来降水……一排排数据闪耀,朱丽莎用键盘精准控制着农田的“营养套餐”。
“
现在的农业生产不再单纯“靠天吃饭”,农田水肥可以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超前预知,灌溉施肥都很有数,这一切则得益于“吉时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成都吉时雨东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 李思静
”
李思静介绍,公司开发推出的“吉时雨”智慧种田App,实实在在让农民“一机在手,种田不愁”,从作物的栽种、肥料播撒、成熟收割到销售,所有农业生产所需的农机服务,都能手机下单,实现一条龙服务。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土壤墒情、空气湿度、温度、风向等情况,也能通过App清晰、全面地掌握。
几年前,安仁镇村民曹树民流转了当地1300余亩土地,成为一名种粮大户。过去,小春种油菜和小麦,大春种水稻,曹树民要雇好几十人帮着浇灌、打药、收割;购买农资时,他要开车到一家家销售门店比对价格;粮食丰收后,还要跑遍县城各个烘干收购企业。
“
现在,只要在“吉时雨”智慧种田App上下单,就会有无人机、插秧机等机械代替人工完成所有耕种作业。至于购买农资、销售粮食,也都是在手机上下单,等着人上门,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种粮大户
曹树民
”
智慧农业的实践正在大邑快速发展。目前,“吉时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大邑粮油作物面积21.06万亩,综合生产机械化水平达98.6%,带动项目区农业产业节本增效15%以上,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田间劳作少了 “黑科技”越来越多
3月17日下午,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里的小麦地里几乎不见人影。然而在麦田上空,植保无人机组成的喷洒队忙得一刻不停。这些植保无人机如同麦田上空的 “智能卫士”,能够按照预设的航线,精准地将肥料均匀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确保每一株农作物都得到悉心呵护。
“
科技真的改变了种田方式!以前村民都是背着喷雾器在田中来回喷洒,一天顶多喷洒40亩地,现在靠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以喷洒700亩地。而且靠植保无人机还不会出现重复喷药或者漏喷等情况。
植保无人机机手
孙钟驰
”
在种粮大户万富旭的规模化种植农田里,安装有苗情长势、土壤墒情、虫情监测等设备,能使各种农田信息及时传输到手机应用平台。他足不出户就能掌握自己田地里农作物的长势情况。
3月18日中午,种粮大户钟艳萍在自家麦田里向记者展示了她的种田“黑科技”。只见她手握一个巴掌大的仪器,在麦苗上轻轻一夹,“滴”的一声响,麦苗的各类营养数据便出现在表盘上。钟艳萍介绍,这些数据都将传输到“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技术人员会分析数据,再指导她施肥和灌溉,不只是光“看病”,还给开”药方”。
多光谱测量无人机、遥感卫星监测、在线农技指导……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智慧种植”应用场景在大邑加速落地,书写着大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 米成岗
主管:中共大邑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邑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陈柞
责编:杨颖
编辑:李俐
美编:罗莉娟
来源:美丽大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