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五年来,常州市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聚焦社会救助高质量、社会服务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做好事,办实事,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常州民政公众号近日推出专题报道,生动展现我市民政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五年来,常州市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聚焦社会救助高质量、社会服务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做好事,办实事,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常州民政公众号近日推出专题报道,生动展现我市民政工作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积极贡献。
近年来,德安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民政及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始终牢记使命,积极主动作为。作为民政系统的重要一员,医院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勇于担当、积极创新,为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筑牢民生底线
规范开展精神障碍患者防治工作
(一)携手多方力量,助力特殊患者回归
医院与市公安机关、市救助站密切协作,积极收治市区“集中供养”、流浪乞讨以及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成功帮助176人返回原籍。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迅速增设隔离病区,抽调骨干力量,全力做好特殊时期“集中供养”、流浪乞讨、肇事肇祸等精神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患者健康贡献了坚实力量。
(二)规范强制医疗,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自2017年起,医院承担全市强制医疗对象收治工作。为确保强制医疗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医院从病区改造、人员配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到安保强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细化收治、治疗、监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保障医疗秩序和人员安全。截至目前,累计接收强制医疗对象23人,解除强制医疗12人,有效消除了社会安全隐患。
(三)创新精防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作为常州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德安医院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创新推进精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五年来累计开展精防工作人员培训近2183名,下社区指导1538人次,三年来开展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25人,为基层精防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专业力量。在患者管理上,采取点对点、点对面的三级技术指导,与武进三院、溧阳南渡、新北德康医院等二级医疗机构及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协议,负责精防技术指导工作,精神障碍患者的评估、管理治疗工作,构建起全面、系统的患者管理体系。此外,医院还提供应急医疗处置服务,为患者的突发状况提供及时救治,并严格按照要求采集和录入患者相关信息,借助信息化手段助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让精防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精防技术指导三级架构图
社区精神康复培训班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培训
(四)承接心理热线,传递温暖关怀
2025年1月,德安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利承接全国统一心理服务热线“12356”。其实,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之时,医院就紧急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68016801”。24小时倾听市民的烦恼,为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如今,从“68016801”到“12356”,变的是号码,不变的是那份温暖与关怀,这条热线成为公众心灵的避风港,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
打造标准品牌
创新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一)搭建全新模式,凝聚康复合力
2018年,德安医院启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在民政、残联、卫健等多部门的支持下,医院深入基层,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全面掌握了常州市约2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及救助情况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符合康复条件的患者,整合医院、社区、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的资源,搭建起“德康驿站”这一创新的社区康复服务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康复支持网络。
(二)推进标准建设,打造规范样本
为了让“德康驿站”模式更具规范性和可推广性,德安医院牵头编制了一系列标准文件。《德康驿站制度汇编》明确了驿站的运行管理规范,《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及指导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德康驿站服务规范》,从基础建设、基本服务到监督管理,都进行了统一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德康驿站”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其他地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养
德安医院充分发挥省级精神专科临床康复技能培训基地的优势,通过专业指导、现场教学、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康复服务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4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下站点指导300余人次,目前已累计培训专业康复服务工作人员230名。有效提升了全市社区精神康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组建专家团队,提供专业指导
德安医院组建了一支由精神科医生、专科护士、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组成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这支专业团队与30多家服务机构结对帮扶,深入了解各机构的实际情况,协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规范开展康复训练,并定期评估康复效果。
社区康复指导员的成员构成
(五)创建常州品牌,引领康复发展
采用先行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方式,我院在全市推广“德康驿站”模式,成功创建“德康驿站”常州品牌。截至目前,已建成35个标准化康复服务点,其中29个被评为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
强化专科建设
促进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完善
(一)提升中心实力,守护心理健康
自2003年挂牌成立“常州市心理卫生中心”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院已成为常州市心理卫生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集门诊心理咨询与治疗、住院综合康复、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及科研教学于一体。面对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变化,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医院于2024年全面提升心理门诊软硬件设施。同时,倾力打造出常州市首家去疾病标签化、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中心的儿童青少年新型心理病房,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更加专业、贴心、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
心理门诊
儿童青少年心理病房
(二)担当协会职责,推动行业发展
2023年11月,在常州市委政法委、卫健委、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德安医院牵头成立了常州市心理卫生服务协会。作为协会的发起者和引领者,医院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促进体系。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34家,会员个人291人。在医院的组织下,协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公益讲座136场、义诊27场、直播31场,在公众号发布科普宣传214篇,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三)探索服务体系,深化医教协同
2024年,德安医院与市卫健委、市教育局联合申报了常州市委政法委重点社会治理项目《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医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探索出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途径,即合理的药物治疗与有效的心理干预相结合;发现了助力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的新动能,即提升家庭信任能力;明确了干预休学学生的新方向,包括定期门诊随访、有效心理干预、复学前的医学评估以及返校后的学校支持;开创了深化医教协同的新模式,即提升心理教师服务能力。这些探索成果为推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标本兼治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常州市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助力教师培训,护航学生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常州市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作为常州市心理卫生服务协会会长单位,德安医院与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卫健委联合实施《常州市心理老师职业发展培训》项目。2025年该项目计划举办8期“常州市医教协同跟岗见习”及4期“常州市心理老师职业技能提升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心理老师们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上都能得到全面提升,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德安医院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常州市德安医院
编辑:任瑶琳
审核:王薇 顾军
校对:吴锋
来源:江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