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时张揖《广雅》有:“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西晋孙楚的茶诗《出歌》有“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之语。
三国时张揖《广雅》有:“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西晋孙楚的茶诗《出歌》有“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之语。
西晋张载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出自其于成都省亲时所作诗歌《登成都白菟楼》。西晋杜育《荈赋》讲:“水则泯方之注,挹彼清流。”明确点出煎茶所用水取自四川岷江的清流。到了唐代,陆羽《茶经.六之饮》又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这些文字均是对四川用茶历史悠久的最好说明。
三国时,茶饮已登上大雅之堂,脍炙人口的“以茶代酒”典故就出在三国时期吴国末帝孙皓的宴饮之上。《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录了一个孙皓赐茶代酒的故事,“孙皓每飨宴坐席,无不率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
这就表明在三国时,茶饮已经在江东吴国的统治阶级中间流行。
后图:三国.魏.陶耳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来源:承文说人文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