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在科研、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能在科研、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互联网行业、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多个领域。
在互联网行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网页开发、移动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工作,同时也包括运营、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职位,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选择。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可以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工作,这些工作既具有挑战性,又有很高的发展前景。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传统应用领域之一,软件开发工程师负责设计、开发和维护各种类型的软件应用程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高需求行业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认为是高度需求的行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该专业涉及到许多创新的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这些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于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人才需求很高。此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他们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开设自己的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
2.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专注于软件开发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从整体上看,软件工程专业市场需求庞大,且处于常年稳定热门的状态。专业排名占所有的第二名,就业分布的 21%。软件工程的就业分布地域前三名分别是北上深,其余也是发展活力旺盛的一线及准一线城市,如成都、武汉、杭州等。
软件专业的工薪水平较其它工作来看总体较高,但是在此行业中的工资水平却差异恒大。有月薪 2 万和 4 千的工资差距,可见在该行业之中虽然总体的发展良好并且资本丰厚,但是其间的工薪平富差距是逐渐增大的。取决于此差异的缘由,是程序员所具有的资本及技能和能力是否为企业所需的。企业看重的是关于专业技术的经验积累,以及关于专业知识的基本储备,除此还需要优秀的品质如团队合作等。企业们看重的不只是一纸空纸,更青睐的还是实际操作的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包括软件工程师、系统架构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在互联网、金融、通信、医疗等众多行业中,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涵盖电力系统、电机与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是工业 4.0 时代所需核心技术之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以下四个就业方向,这些方向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和待遇。
一、电网。电网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大发电公司等,这些企业均拥有较大的规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可以在电网企业中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力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工作。
二、发电企业。发电企业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等多种类型,这些企业均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来进行发电设备的研发、设计、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三、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制造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毕业生可以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从事电力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四、电力设计院。电力设计院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规划、设计、咨询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电力设计院中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咨询、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4.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随着物联网等技术兴起,就业前景广阔。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通信、电子、信息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等工作,薪资水平较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涉及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毕业生可在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系统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5. 自动化
自动化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学科,在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可从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就业竞争力较高。
自动化专业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实现和维护,涉及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毕业生可在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该专业被称为 “万金油” 专业,就业方向灵活,适应性强。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随着 5G、物联网等技术普及,人才需求上升,薪资待遇水涨船高。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在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等领域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可在电子信息科技公司、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电子设备研发、集成电路设计、通信技术研究等工作。
7.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研究信息的传输、交换和处理技术,随着 5G 等技术发展,通信工程师需求量增加。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等领域工作,就业前景良好。
通信工程是研究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工程领域,包括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毕业生可在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公司等领域从事通信技术研发、网络规划与维护等工作。随着 5G、6G 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加。
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等方面知识,在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推动下,就业前景更广阔。在制造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作,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航空航天等领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及管理工作。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具备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毕业生更受青睐。
9. 物联网工程
随着物联网技术普及和应用范围扩大,成为新兴热门专业。在智能家居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专注于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涵盖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毕业生可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发挥专业技能,为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贡献力量。
10.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能源开发、利用及转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长和结构转型升级,就业前景广阔。
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能源企业、电力公司、新能源研发机构等单位从事能源开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系统优化等工作。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将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材料与技术主要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制备、加工及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纳米技术研究、设计有兴趣的学生就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公共课程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从大二起开始学习部分材料类、纳米的专业知识,包括纳米材料制备、纳米材料结构表征、纳米科学基础等纳米材料相关课程,部分学校还会开设化学方面的课程。
纳米材料包含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例如纳米粉末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纳米纤维制成的防水防油污的衣服、纳米膜制成的饮水过滤器等。
就业方向包括在工业类企业从事纳米产品研发、生产技术、材料评估、性能测试、质量检测等工作。毕业生还可以选择继续出国深造或者进高校、研究院,从事黏合剂、仿生材料、电镀、陶瓷等相关领域纳米材料研发工作,如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纳米研究中心等。也可以进入纳米材料行业企业,从事纳米材料表征、纳米材料改性及纳米材料合成的生产、检测和管理等工作,如美菱电器、威孚高科、武汉塑料、安泰科技等。此外,还能进入传统材料相关企业,从事粉体材料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焊接技术及工程等,如中国复合材料集团、中材高新材料股份公司、西部金属材料股份公司等。
以目前纳米科技整体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纳米科技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欧、美、日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也意味着潜力大、空间大,一旦纳米技术进入日常生活,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肯定会急剧上升。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各种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等,进行半导体器件、功能电子材料、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开发等。
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该专业对物理科目要求较高,适合对微电子科学的研究、学习、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就读。
就业前景良好,工作种类以工艺类与设计类为主。薪资待遇较高,起薪都比较高,发展也比较快,一般工作两三年后薪资都可以翻倍。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各类电子、光电子企业。一些大型企业会经常有出国工作或学习的安排,开阔眼界、丰富经验的机遇较多。
毕业生去向除了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以外,还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调试、检测等工作。涉及计算机、家用电器、民用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工业自动化设备、国防军事、医疗仪器等领域。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立足于国家发展需求,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对物理科目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合对新能源研究、设计感兴趣的学生报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跨学科专业,涉及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培养的是复合型技术型人才。主要研究如何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石油、煤炭、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
就业前景广阔,随着全球对环保、节能的追求,新能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也在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新能源行业人才需求正稳步上升,且本科学历要求占比高达 58.2%。氢能、储能等研发、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尤其紧缺。毕业生可在新能源类企业从事电力工程、热能工程、火力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生产管理、新能源管理等工作。也可在能源企业、电力公司、新能源研发机构等单位从事能源开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系统优化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是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以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
该专业的内容包括机械设计、电子与电气控制、计算机编程与算法、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方面。涉及机器人各部分的构造、运动方式及装配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电子设备与机器人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和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行为规划及决策能力,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级的智能。
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工业制造中,可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完成焊接、装配、搬运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医疗健康领域,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在航空航天领域,完成复杂的空间探测任务;在军事应用中,执行各种危险或复杂任务。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同时,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普及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将实现更高效的协同工作。
毕业生可在机器人类企业从事机器人设计、装配、调试、改造、技术开发、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开发、程序设计、运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工业类企业从事自动控制、设备运行、自动化生产等工作。
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促使工科行业加速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在传统工科领域,如机械制造、化工等,企业正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例如,在化工行业,通过研发和应用绿色化学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在新兴工科领域,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发展更是与绿色发展理念紧密结合。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的开发和利用,为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供了可能。新材料如高性能电池材料、新型光伏材料等,为新能源的高效存储和转化提供了支持。绿色发展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还为工科行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工科行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加强。一方面,我国工科行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我国企业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合作,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另一方面,我国工科企业也在国际市场上积极竞争,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领域,我国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国际合作与竞争促使我国工科行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传统工科行业加快智能化转型。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成为发展趋势,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例如,在机械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智能电网的建设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和智能管理。智能化转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为工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工科行业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其他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例如,工科与生物技术的融合在生物医药工程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结合生物学、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实现了个性化医疗和精准治疗、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突破。在新工科领域,人工智能与工科的融合推动了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行业的发展。跨界融合为工科行业带来了创新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郭青松老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