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人至死不降,哪怕投海自尽也不降,因为在宋朝人眼中,这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亡国。宋朝之前的历史上没有亡国之过往,所以大部分宋人接受不了亡国。民族自信心低落到了极点。
宋朝灭亡之时,崖山海战一役,宋朝死亡的军民共计二十余万人。
宋人至死不降,哪怕投海自尽也不降,因为在宋朝人眼中,这不是改朝换代,而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亡国。宋朝之前的历史上没有亡国之过往,所以大部分宋人接受不了亡国。民族自信心低落到了极点。
崖山海战标志着南宋灭亡
虽然终明一朝。发生过很多荒唐之事,但是,明朝的自信,对新事物的包容,面对困难之时坚韧不拔。依旧深深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
明朝的自信通过郑和下西洋可以体现出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把当时大明王朝的政治体系,文化信仰传播出去。
郑和所到之处,让各个国家见识了明朝的强盛。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自此以后,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华夷政治体系,也就是明朝的朝贡体系。东南亚等国家向大明朝贡。儒家思想对东南亚各个国家的影响开始空前的大。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优越感自此建立。
明朝通过郑和下西洋,极大的扩展了对外贸易,同时也对各个国家的地理和人文有充分的了解。
另外明朝科技也不落后世界,其中火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称上世界第一。
明代火器专家赵世祯先后共设计了十余种火铳,并将其记录在《神器谱》中。毕懋康更是在其《军器图说》中记录他划时代的发明创造——禭发枪。
毕懋康的《军器图说》出现于崇祯八年,也就是公元1635年。
虽然比法国人马汉发明的襚发枪(1547年)要晚近一个世纪,但这是中国人自己发明的。
明朝末年的军队中,大量使用火器,战斗力爆表。游牧民族的骑兵已经无法战胜大炮。但是,历史却开了一个玩笑。
清军最终还是入关了。
其实,清朝入关,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并非靠武力越过山海关。
因为明朝末年,明朝廷已经无法掌控全局。
第一,明朝末年内部各个势力相互争斗。
第二,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已经如火如荼。李自成杀入紫禁城,崇祯自缢于梅山。吴三桂见明朝大势已去,本想投靠李自成。奈何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大肆屠杀虐待明末官员,吴三桂家属受到牵连。导致吴三桂权衡之后投靠了清朝。
第三,努尔哈赤的后金虎视眈眈,且和明朝将领眉来眼去。
最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可以说明朝亡于内斗。
但是这不能否定明朝的战力。
清朝为什么闭关锁国,为什么禁止汉人使用火器?就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知道汉人用火器的厉害。终清一朝,闭关锁国和文字狱最终目的就是防止汉人掌握先进科技!从而推翻满清统治。
甚至康熙用的红衣大炮,乃是明朝留下的。
所以,明朝时期,汉人对科技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虽然清朝为了稳固统治而去工业化,但是,清朝灭亡后,进入民国开始,中国人对科技继续开始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明朝中晚期,因为防止倭寇而进行的海禁已经形同虚设,正德年间,葡萄牙商人来到大明,一开始他们以为明朝软弱可欺,但是被明朝击败后,葡萄牙人才意识到明朝是一个不亚于西方的大帝国,因此葡萄牙人开始和明朝老老实实做生意,并且逐渐的垄断了明朝与欧洲之间的贸易。
在当时大航海的背景下,西方人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了明朝,造成明朝民间商业空前的发达,不少人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手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家庭式的小作坊开始转向几十人甚至是数百人规模不等的小型工厂,这就是教科书上所说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一切却戛然而止,并没有更进一步发展。因为清朝入关了。
明朝贸易
当今,中国人在商业上也取得了令人感叹的成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所以,明朝无论在对待科技,商业,文化传播上,都展现出极大的高瞻远瞩和自信。
当前中国之所以能崛起,和我们的民族性格有很大关系。而我们的性格,是明朝给我们的。
这也是为什么同在亚洲的印度却难以崛起,因为印度的民族性格缺失了很多。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摧毁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被英国殖民一百多年摧毁了他们的文化信仰。
来源:观察事物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