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与陈启家老师虽交集寥寥,却对他的德艺双馨有所耳闻。他行医救人,心怀苍生,尽显医者仁心;在诗词创作领域,更是凭借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艺术感知力,佳作频出,成果丰硕。陈启家老师早我二十年拜入王传璋先生门下,长期的受业与相处,使他对先生的为人、治学理念,有着旁人
初春寄王传璋先生米寿
文/陈启家
海桑江草几番油,红马苍龙皆白头。
户溢书香漫郡县,手栽桃李自春秋。
诲人直道清风伴,勘史灵山古佛庥。
野郭称觞春意浅,温醪还借往年瓯。
赏 学
文/九华秋实
我与陈启家老师虽交集寥寥,却对他的德艺双馨有所耳闻。他行医救人,心怀苍生,尽显医者仁心;在诗词创作领域,更是凭借深厚的文学造诣与独特的艺术感知力,佳作频出,成果丰硕。陈启家老师早我二十年拜入王传璋先生门下,长期的受业与相处,使他对先生的为人、治学理念,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深刻认知。他们之间,年龄差距被深厚情谊所消弭,既是授业解惑的师生,又是志同道合的挚友,陈启家老师无疑是王传璋先生众多门生中的佼佼者。
这首《初春寄王传璋先生米寿》作于蛇年初春,是陈启家老师为庆贺王传璋先生八十八岁米寿而精心创作的诗篇。全诗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满是对先生的敬重与美好祝福,从多层面展现出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形象。
首联“海桑江草几番油,红马苍龙皆白头”,诗人巧用“海桑江草”暗喻时光如滔滔江水般流逝,“几番油”细致描绘出草木岁岁荣枯,象征着岁月的不断更迭。“红马苍龙”形象地指代先生出生年代的人们,如今皆已白发苍苍。此联开篇便营造出深沉的沧桑之感,奠定了整首诗回首人生、感怀岁月的基调,让读者在岁月长河中,真切感受到生命的渺小与时光的强大力量 。
颔联“户溢书香漫郡县,手栽桃李自春秋”,“户溢书香”生动展现出先生家中浓郁的文化氛围,足见其学识修养深厚,声名远播周边市县。“手栽桃李”运用精妙比喻,将先生培育的学生比作春日盛开的桃李,“自春秋”表明先生投身教育事业多年,默默耕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人才,如今早已桃李满天下,突出了先生在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与深远影响。
颈联“诲人直道清风伴,勘史灵山古佛庥”,前半句刻画先生教育秉持正直之道,以清正品德和纯粹理念引导学生,如清风常伴左右。后半句“勘史灵山古佛庥”,“勘史”既指先生对历史的钻研,也暗合他曾任职县志办并主编《青阳县志》的经历。在九华山佛教圣地的文化浸润下,先生梳理纷繁史料,洞察历史真相,将地方文化脉络清晰呈现,彰显出先生在学术领域的深厚造诣与执着探索精神。
尾联“野郭称觞春意浅,温醪还借往年瓯”,描绘出郊外为先生祝寿的温馨画面。“春意浅”点明初春时节,虽春的气息尚淡,但众人祝寿热情丝毫不减。“温醪还借往年瓯”,用往年酒器温酒祝寿,这一细节为场景增添了温馨怀旧氛围,更象征着师生情谊历久弥新,在岁月流转中延续,于质朴文字间传递出真挚祝福。
整首诗语言凝练、用典自然,通过对王传璋先生人生经历、品德修养、教育功绩和学术成就的细腻描述,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深深敬意与美好祝愿。这是一首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佳作,读来令人动容,沉浸在浓浓的师生情与对长者的敬重中,回味悠长。
作者简介
陈启家,网名青山白云,1953年出生于安徽省青阳县。作为一名扎根乡镇的医生,多年来他坚守岗位,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深受乡亲们的敬重与信赖。
陈启家对诗歌怀有浓厚的兴趣与热爱,工作之余笔耕不辍。2007年,他加入池州市诗联学会,其诗作风格多样,或清新自然,描绘家乡的山水风光与风土人情;或情感真挚,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以诗为载体,记录时代变迁,传递人文关怀,为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收获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与好评。
查全宏:笔名:九华秋实,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诗词协会、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担任池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青阳县诗联学会会长。诗歌、书评、散文等作品见诸《经济日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新民晚报》《池州日报》等多家报刊,以及百度、头条等网络平台。被安徽省政协及省文联推荐表彰,事迹载入《中国国情报告·专家学者卷》。
来源:新讯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