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楼书记室的暗号(29)朝英建交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0 09:07 4

摘要:2000年10月,在首尔举行了第三次亚欧高峰会议。自6.15南北共同宣言后,南北关系每天都有进展,但是朝鲜外务省或是海外工团均无重大成果。然而参加亚欧高峰会议的英国、德国、西班牙总理们在抵达首尔后,纷纷阐明了和朝鲜的建交方针。朝鲜外交活动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2000年10月,在首尔举行了第三次亚欧高峰会议。自6.15南北共同宣言后,南北关系每天都有进展,但是朝鲜外务省或是海外工团均无重大成果。然而参加亚欧高峰会议的英国、德国、西班牙总理们在抵达首尔后,纷纷阐明了和朝鲜的建交方针。朝鲜外交活动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金正日也感到意外,他指示姜锡柱抓紧时间掌握事态的来龙去脉。相关指示便立即传达到驻欧洲各代表部,来自欧洲各地的报告也很快传了回来,报告要旨如下。

“南朝鲜政府在亚欧高峰会议前,向欧盟会员国中未与朝鲜建交的国家,提出了和朝鲜建交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带领朝鲜改革开放,并请求尽可能在十月的峰会上提出确切的建交方针。”

以这些报告内容为基础,外务省提交给金正日的文件如下。

“在将军大人的决断和不眠不休的努力下,采纳6.15南北宣言后,共和国的地位得以大幅提升。很明确的是,过去数十年来盲目跟随美国,对朝鲜实施孤立政策的欧洲各国,现在已独立制定了对朝政策,决定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

11月中旬,英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寄来协商建交的信函。金正日指示不可错失良机,速战速决结束相关进度。

朝鲜寄出同意协商的信函,并提议尽早开展相关事务。欧洲各国回复表示,从12月中旬展开协商。

外务省便派欧洲局长金春国,和身为英国担当课长的我,以及英国负责人朴江善组成代表团,向金正日报告将前往欧洲进行建交协商谈判,并立即得到了批准。

朴江善日后在奥地利负责三楼书记室所指示的工作,但于2014年被召唤后遭到处刑。

朝鲜代表团最先造访的国家是英国,原因是由于当时英国每年都会和朝鲜展开两次定期会谈,且英国也期待迅速进行协商。

代表团于2000年12月6日晚上抵达了伦敦,当时伦敦的国际海事机构设有朝鲜代表部,那里派驻有朝鲜海事监督局代表和副代表各一名。副代表郑顺源是我在外务省国际机构局工作时的同事。

我曾于1995年3月以朝鲜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英国驻日内瓦大使馆所召开,与英国方的初次秘密会谈,就是那时双方定下了一年举行两次正式对话的协议。我在那年秋天,也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会谈。第三次在平壤,第四次在伦敦,从第五次起,就分别在平壤和伦敦两地轮流举行。

代表团在和英国展开第九次会谈前,大家都疲惫不堪。先前的会谈一拖再拖,原本预料这次也会是无聊的马拉松式会议。在饭店吃完简易餐点后正在休息时,英国方突然派来了一位接待员。他拿出一份文件,说要急着转交。文件中提议明天一同共进早餐,亚太局局长和东北亚韩国担当研究小组负责人詹姆斯·霍尔等人会出席。看到文件的那一刻,我们全都紧张不已。

按照本来的时间表,是明天上午十点就举行正式对话。共进早餐的同时洽谈实务,在一般外交惯例中不曾发生,这意味着可能有什么事很急迫。

晚上我躺在床上难以入睡,大家便都坐起来,讨论英国方提议共进早餐意味着什么。最终的结论是, “顺利的话,这次协商至少会原则上协议建交。”我又回想起初次秘密会谈的情形,内心有种好预感。

想象着和英国的建交过程,最初的开始和最后的决胜阶段,我都参与到了其中,一心只盼望着快点天亮,然而不晓得为什么,那个夜晚仿佛特别漫长。

第二天早上八点,展开了和英国方的早餐会议。我们专注倾听,以掌握英国方的每一句话。首先英国方表示, “今天朝鲜代表团进入英国外交部大厅时,可从‘大使走廊’通行。”

英国外交部的“大使走廊”是常驻大使们,或外国高阶代表团才能通行的出入口。朝鲜代表团至今为止都从外交部的一般出入口进出,那是我们从未到过的地方。

让非建交国的代表团由大使走廊进入,在政治意义上表示认定该国家是独立国家。朝鲜代表团虽然了解其中含义,英国方却拐弯抹角只说了些外交性的措辞。简单来说就是,并不明确表示朝鲜是独立国家。

接下来出现了和协商建交有关的实务性问题,英国方表示, “希望能尽快完成协商,不知朝鲜意下如何。”并询问我们是否得到决定建交协商的授权。这个部分金春国局长难以回答,因为朝鲜规定外务省局长没有代表国家签署文件的权限。虽然有外务相发出的委任状,但没想到英国方会这么直接。代表团立即进行内部讨论,决定之后再将会谈情况向国内报告,先向英国方表明已得到了委任。

英国方欣喜万分,提议早餐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正式会谈讨论建交问题。会谈在当天上午十点准时展开,可议题却是核能与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问题、人权问题、两国之间的借款问题、保障东北亚和平问题等,这些和建交全然无关。

英国方有很多部门出席,纷纷表达了各自的立场。我们不能只听不说,也紧随其后发表朝鲜的立场。英国方似乎急于向我们表示他们的疑虑。不过看到这样的场面,英国亚太局长与詹姆斯霍尔等人看起来也意兴阑珊。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12月8日,会议终于进入了正题。英国方大致上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是若想在平壤成立大使馆,需要多久时间批准。第二是英国外交官们在朝鲜能否自由行动。第三是英国记者们能否常驻平壤。

英国方表现的仍然很着急,前面两个问题向平壤报告就能得到答案,然而记者常驻问题应该不会被批准。就朝鲜的立场而言,允许外国记者常驻,无疑就像允许间谍活动。朝鲜代表团随即表示,在协议建交时,提出记者常驻问题并不符合惯例。

我们的说明如下, “建立外交关系,意味着相互认定为独立国家,并活跃发展两国关系。国家间的关系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英国方将记者常驻这种不是最主要的事,当作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条件,实在令人无法理解。”

英国方立即说明, “我方接受你们的主张。然而两国建交后,若是英国记者无法常驻平壤,那么英国媒体定会大力谴责英国政府,所以这也是相当重要的议题。”

朝鲜代表团接着反驳, “朝鲜外务省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部门,并非处理记者常驻问题的单位。朝鲜由朝鲜中央通讯社负责媒体交流,未来若建立外交关系,英国和朝中社之间,自然而然就会讨论到记者交流问题。将记者常驻一事当做建立关系的前提条件的,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你们英国了。”

英国方久久不发一语,不过坚持在协议文内加入,两国建交后继续讨论记者常驻问题。这种程度的要求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我们欣然同意了。就这样,基本的问题都协议完成,接着只剩下各自从本国政府得到核准的程序。

我们原计划将此次会谈结果,通过驻国际海事机构的朝鲜代表部向平壤报告。不过由于事件颇为紧急,便打算使用饭店的传真机。但到了会议快结束时,英国方突然表示,目前外国情报机构已将触角延伸到朝鲜代表团投宿的饭店,建议我们不要使用饭店传真机,改用英国外交部的专用国际电话线。英国方也担心会谈机密外泄,对此相当在意。

之后我们在英国提供的房间内和平壤进行了联络。平壤非常关注会谈进展,还特别指示进行情况报告时可不用在意时差。我甚至能感觉到,金正日似乎每天就待在电话旁等待报告。

和英国方最终协议的文件,于12月10日晚上传回平壤,同时请求签署文件的委任证明。11日下午,平壤传来在协议文上签名的指示。我们向英国方通报后,12日上午,英国外交部常任代表约翰·卡尔签名后,随即举行共同记者会。

终于到了这一天,12日上午11点,金春国局长和我从签署会场左方的入口进场,约翰·卡尔则由右方入口进场。依照惯例,只有签名代表才能进场。然而由于金春国局长只懂意大利文,因此我也一同入场坐在签名桌上。双方在文件上签名后交换,相机闪光灯闪个不停,这是朝鲜和英国建交的瞬间。

约翰卡尔表示, “这一刻,两国之间完全解除冷战。”并说两国之所以能建交,都要归功于韩国金大中总统的阳光政策。

金春国也表示, “今日两国之间能走出冷战关系,是个有重大意义的日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未来会致力于发展两国关系。”

朝鲜中央通讯社和电视台报道了朝鲜和英国建交的现场情形,主播愉快的声音响遍了整个朝鲜。这是宣言东欧圈垮台、苏联解体、韩中建交后,朝鲜十年内就脱离外交孤立处境的象征性场面。

来源:历史微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