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如今在环县,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春潮正涌动不息。一幅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在环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流量变成“新农资”……如今在环县,电商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春潮正涌动不息。一幅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壮丽画卷,在环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电商培训夯实人才基础
“我以前对直播带货了解非常有限,通过培训,我了解到很多直播带货的技巧。”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村民李亚娟说,她很珍惜每一次培训,希望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懂技术、会直播、懂网络、会带货的农村直播电商人才,把手里的农产品销售得更远。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中,李亚娟的直播技能和水平有了提升,她通过直播带货,帮助村民销售虎皮辣椒、甜玉米、辣椒酱等农特产品,带动村民都进入云端“吆喝”。
“在线新经济”发展形势已是趋势,环县围绕内容策划、粉丝吸引、直播技巧、短视频创作等内容,探索“产业支撑、品牌带动、全民参与、助农增收”电商直播发展新模式,对返乡创业青年、致富带头人、本土直播达人、村干部等,分期分类分批开展直播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业务、会经营网店、能带头致富的农村电子商务的主力军。
据了解,2024年环县共组织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培训班、环县网络人士能力提升暨“村村播”新农人短视频直播技能提升培训、环县直播电商人才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20余场(次),近千人参加培训,真正从“小屏幕”打开“大市场”。
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上行
去年,环县累计开展直播带货300余场(次),年销售额突破1.7亿元,其中,“618”“双十一”“双十二”等网购节期间,累计开展直播带货180多场(次),销售额达6300多万元……
一串串数字彰显着直播带货为传统农业注入的强大活力,开辟出电商应用的新场景、新赛道,只要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就能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姊妹们,这是我家的荞面,可以做饸络面。”在环县木钵镇关营村周珍红的线下农产品店里,“村播”周珍红轻车熟路地直播“带货”,推介自家的杂粮、有机果蔬、农家小吃等,直播间里满满的“烟火气”。
在环县各乡镇,像周珍红一样的“村播”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村民化身乡村带货主播,为家乡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打开了便捷通道,她们正成为带动农产品销售、创新农业品牌营销、推动乡村旅游的“新农人”。
“我在快手、抖音等线上平台直播带货,也拍短视频、挂小黄车,还带动全村妇女一起做糖角角、油果果、荞面,销售土鸡蛋、土鸡、黄酒等农特产品,不仅自己的收入增加了,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有了致富渠道。”环县樊家川镇马驿沟村直播达人杜彩虹2024年直播带货销售农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
新业态激发经济新活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好品质还不够,还需要让纯粮酿的酒乘上电商“快车”。
环县环城镇张滩滩村村民张小昆是纯粮酒坊的负责人,他家酒坊产出的农坛白酒虽在当地小有名气,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纯粮食酒酿造的过程。张小昆利用视频直播把粮食酿造酒的全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真切感受产品的品质。现在,张小昆的纯粮酒坊每年产出白酒近万斤,销售额20多万元。
“我深刻认识到流量即销量,在了解了汾酒及其他品牌白酒的线上销售案例后,学到了短视频场景化营销、供应链优化等知识。”张小昆说,他谋划着依托地理优势把酒坊打造成一种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的模式,吸引更多顾客参观酿酒过程、品尝纯粮酒。
目前,环县的特色农产品逐渐形成品牌效应,环县羊羔肉、陇原苹果、小杂粮等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环县羊羔肉、黄小米、蜂蜜、土鸡蛋、杂粮等农特产品成功入驻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平台,销售额逐年增长。环城镇已有50余家网店,部分网店月销售额超过10万元,电商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不断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这里是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