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女主”改造伦敦百年公寓,70年代“老东西”对话当代艺术,复古而时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0 09:30 4

摘要:在伦敦南肯辛顿一栋1860年代的维多利亚老宅里,艺术媒体人、艺术空间主理人陆宁Luning的家像一座时光胶囊。旧世界的优雅与当代艺术在此交融,装饰艺术的线条勾勒复古轮廓,70年代的灵魂藏在每一处细节中,色彩与艺术作品在空间中“共舞”。

在伦敦南肯辛顿一栋1860年代的维多利亚老宅里,艺术媒体人、艺术空间主理人陆宁Luning的家像一座时光胶囊。旧世界的优雅与当代艺术在此交融,装饰艺术的线条勾勒复古轮廓,70年代的灵魂藏在每一处细节中,色彩与艺术作品在空间中“共舞”。

3个女人,重塑1个家,她们用自己的表达展现女性的柔软与坚韧,折衷的西方与东方,无处不闪烁着动人的混搭光芒。这里不仅是她的寓所,更是一场关于艺术、女性与自我取悦的宣言。

Luning,艺术KOL、媒体人、顾问及藏家, 擅长在艺术、奢侈品与文化的交汇处游刃有余地穿梭,打造跨国和跨领域的艺术文话对谈节目与项目合作。她是“荣垆RONG LU”艺术空间、自媒体平台“毕加索与单身女孩Picasso and the Single Girl”的主理人,FT金融时报中文网及Artnet品味趋势专栏作家。

设计师Amber Pan(左)和Michelle Song(右)在伦敦创立了Studio ŪMA,以为收藏家与创意人士打造独特空间而闻名。该工作室专注于历史保护建筑的翻新以及中古家具的采购,致力于在保留建筑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手法,为空间注入新的生命力。

推开Luning的家门,仿佛踏入一部上世纪下半叶复古风情浓郁的欧洲电影场景。这幢位于伦敦南肯辛顿,拥有百年历史的维多利亚老公寓,像一个小型的艺术画廊,阳光透过窗扇倾泻而下,为满室的艺术珍品镀上了一层温暖而怀旧的光辉。

Luning的家位于伦敦南肯辛顿一栋1860年代的维多利亚老宅里,客厅的落地窗与石膏天花都保留着原有的样子。

人的品味往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迭,家也是一样。自2020年居住至今,Luning渐渐发现家中的家具不再能代表自己当下的喜好和品位,在与设计师朋友Amber和Michelle的一次闲聊中,一场愉快的”Girls Collaboration”悄然萌芽。

客厅区域,艺术品与家具的立体叙事使这里成为了内涵深刻的Home Gallery。

为闺蜜打造的梦想居所,往往会从意想不到处“抽丝剥茧”。在开始设计前,Amber和Michelle不仅问Luning要了她的艺术品收藏清单,更直接打开她的衣柜和首饰盒,把Luning平时穿的戴的翻了个底朝天。“我们从Luning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线索,发现她是一位兼具‘知性’和‘风情’的‘大女主’,对Art Deco风格和70年代的怀旧画面情有独钟。”两人说。

住着“老灵魂”、偏好70年代风格的Luning拥有不少古董包包首饰,因此,在选择家具时,Amber和Michelle挑选了不少古董家具进行搭配。比如客厅窗边的两把木质椅子就是典型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古董椅。不仅如此,设计师还研究了Luning的衣柜,确保家具软包的面料亦与主人的整体时尚风格搭配。

“我的身体里的确住着一个‘老灵魂’, 偏爱木质的家具,它们能唤起人们对逝去的黄金时代的怀旧情感。”Luning信任Amber与Michelle的家具“混搭”能力,“她们精选了新的地毯和不同材质布料的座椅去搭配我原本旧家具的纹路,打造出材质与视觉上的碰撞,为‘旧’搭出了年轻感。”

Aldo Tura设计的70年代书架是Luning一直以来最爱的一件家具,羊皮镶在木头上,外层涂了亮漆。Studio ŪMA找来一块Martin Brundinzki为The Rug Company设计的地毯与之搭配,Brundinzki是伦敦著名的Annabel's会所的设计师。地毯上有Luning喜爱的豹纹元素和跳跃色彩,羊皮书架的肌理和豹纹元素让人想到入夜后的舞厅,瞬间为空间增加了活力。

厨房区域

立足于Luning的艺术收藏与个人偏好,家的改造重点放在了家具的挑选上。通常,故事到这里就说得差不多了——设计一个与艺术共生的家,无非是遵循视觉来搭配家具与艺术品,但深谙艺术史与设计史的Amber和Michelle却不这么认为。

客厅一角的细节

她们倾向于聆听Luning讲述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遵从她对艺术品的策展思路,然后以空间为“画布”,重新“排兵布阵”,搭配与之“灵魂契合”的家具,将家变成充满立体叙事的Home Gallery。在三位“联合策展人”的精心规划下,一场有趣的策展故事就此上演。

Luning(左)、Amber Pan(中)和Michelle Song(右)在客厅中

在Luning长长的艺术藏品清单中,三人共同梳理出一条条故事线。哪里摆什么艺术品,两个作品如何衔接过渡,编排的含义是什么……她们试图通过不同艺术叙事制造精神性的共鸣,而家具的搭配则让氛围便发生了变化。

Annie Morris、Manuel Mathieu、Paulo Monteiro和Miriam Cahn的作品通过悲剧与希望的主题交织,在空间中讲述了丰富的叙事。Paulo Monteiro的小型红色抽象画与Triennale落地灯的红色交相呼应,下方搭配了一把Hill House高背椅。

窗边的作品策展思路以“悲剧与希望” 为主题。海地艺术家Manuel Mathieu 的作品“1963” 描绘着大屠杀的悲剧,而另一边巴西艺术家Paulo Monteiro 创作的极简风格的色块的作品仿佛一轮冉冉升起的“旭日”,让人重拾希望。另一侧, 瑞士女艺术家Miriam Cahn 描绘着受伤的士兵, 旁边Annie Morris的彩色石膏球雕塑灵感来自艺术家不幸流产的经历,但她却通过雀跃的色彩注入了女性的坚强。彩色球的色彩又与对面的意大利triennial 三色灯相呼应, 共同传递出坚韧与乐观的情绪。

Gaetano Pesce设计的粉色Feltri椅是前卫设计的代表,俏皮活泼的颜色与上方Miriam Cahn的粉彩油画、Annie Morris的彩色石膏球雕塑相呼应,三者共同回应了“希望与可能性”的母题。

为艺术藏家打造家,更多是把艺术品放在合适的位置,为空间点亮而做的添置,而在Luning的家中,Studio ŪMA却反其道而行之,将艺术品视为主角来规划空间叙事。让Luning感到惊喜的是,家具的作用很奇妙,好的家具能把艺术作品升华到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整个艺术品的故事线串联起来。

比如,在Paulo Monteiro那幅充满希望的红色抽象画下安排一把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设计的Hill House高背椅,步步向上的“阶梯”为希望镀上了一层抗争与攀爬的戏剧效果。一把"敞开怀抱"的粉色Feltri椅不仅与Miriam Cahn和Annie Morris的作品形成色彩上的呼应,谁又能说这不是对受伤的士兵、失去孩子的母亲的温柔慰藉?

客厅中的雕塑角落展示了Bernar Venet和Sophia Vari的两件标志性作品。Sophia Vari名为“孤独” 的铜雕塑探讨了女性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体与虚空表达了两人交织的动态,而法国艺术家Bernar Venet的“不确定的线”系列钢铁雕塑则体现了艺术家对“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理解。墙面的画作来自艺术家Manuel Mathieu,地毯来自The Rug Company。

“收藏和我的工作会让我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发生戏剧性的故事。”Luning说。大学时期游历南法,逛当地的美术馆,是艺术的“启蒙之旅”, 那时她在尼斯无意中与居住在南法的知名艺术家Bernar Venet在城市中的雕塑合影。没想到多年后重访南法做了一期关于这位艺术家的访问,那期访问改变了Luning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也让她和艺术家成为好友,他的作品便放在了客厅的C位。

以黑白调为主,冷静克制充满禅意的书房。作品与家具搭配的寓意也很特别。墙上的两件艺术作品来自居住在异国的"异乡人"艺术家,而Luning也是居住在异国的创作者。

与客厅不同,书房以黑白调为主。墙面上,旅居德国的韩国艺术家 Hyun Sook Song 与英国的印度裔艺术家 Harminder Judge 的作品彼此相对而挂。Song作品中的单色笔触和Judge石膏雕塑中自然流动的色彩静谧流动,The Rug Company 的书法纹样地毯与两件艺术作品的笔触相呼应。与之搭配的英国摄政时期的古董桌,带纤细铁艺椅腿的古董椅,以现代主义雕塑为灵感的台灯进一步模糊了时间。Luning平时的工作主要在这里进行。“简约和充满禅意的气息让我能更安静地思考,而流动性的元素仿佛预示着我坐在这里思路顺畅流动。”

卧室一角,由Luning设计定制的沙发,灵感来自1960年代标志性的香蕉形沙发,采用赭黄色天鹅绒材质,极具复古魅力。沙发后方为瑞士艺术家Pamela Rosenkranz创作的《Untouched by Men》。

与艺术品相处越久,Luning与艺术作品的关系也在发生奇妙的变化。说来也有趣,她收藏的第一件艺术品是瑞士艺术家Pamela Rosenkranz创作的《Untouched by Men》,渐渐随着喜好的变化,这幅作品一度从客厅搬至走廊而“失宠”。直到Studio ŪMA将这幅作品移到了卧室,搭配了充满柔性魅力的沙发与屏风。有一天,在昏暗的灯光下,Luning发现自己穿着睡衣的朦胧身姿投射在了玻璃画框上,影像十分性感, 竟又奇妙地与这件作品重新建立了联系。

“性感”,不是狭义的字面理解,有着更深邃的内涵。有一定的独立性,为自己的身体喝彩,不被他人眼光所局限,对自己的内在、外在、对家都有美的追求。

由客厅向私人空间过度的角落,以女性为主题。Studio ŪMA特别挑选了一款由Tobia & Alfra Scarpa在80年代设计的蝴蝶灯,其灵感源自歌剧《蝴蝶夫人》。象征东方风格的藤编贵妃榻则由Vivai del Sud设计,椅面采用苏州Hai提供的丝绸装饰。墙上,William N.Copley的作品描绘了婚姻中淘气而奇妙的场景;柳溪的金色女性器官雕塑,充满力量与隐喻;巨幅紫色调作品来自Mimi Lauter,创作探索了内心与外部世界的交织,是Luning最喜欢的收藏之一。艺术作品与家具共同生动诠释了女性的内心世界。

早年间,二十多岁的Luning在伦敦画廊工作闲暇之余,受到Helen Gurley Brown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小说《性与单身女孩》(Sex and the Single Girl)的启发,以《欲望都市》里诙谐幽默的风格写了许多与艺术界相关的“小作文”,聚焦女性赋权和女性如何在城市中取得成功,这是她创立艺术自媒体平台“毕加索与单身女孩”(Picasso and the Single Girl)的缘起。

William N.Copley绘画中描绘的婚姻生活,柳溪的金色女性器官雕塑与以《蝴蝶夫人》为灵感的灯,在空间中形成了关于女性与婚姻的思考。

如今在艺术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她,展现出知性独立的一面,而家中这个充满性感女性气质的角落,则是她内在特质的外化。在西方建筑的框架内,空间散发着浓厚的东方气韵。有着平时读报、看书习惯的Luning,打趣自己现在倚靠在贵妃榻上好像真的变成了“贵妃”。装饰艺术风格与悬挂的兰花交相辉映,灵感来自Yves Saint Laurent上世纪80年代在巴黎Rue de Babylone的公寓为Opium香水拍摄的广告片,完美诠释了她收藏中展现的女性力量与优雅气质。

卧室中艺术家Miriam Cahn的两幅纸上作品以生动且强烈的视觉语言探索了母性与哺乳的原始力量,旁边的作品来自英国女艺术家 Flora Yuhknovich, 富有洛可可时期的浪漫。一侧的古董屏风为1930年代Jomaine Baumann的设计,典型的法国Art Deco风格。

“女性设计师往往更能共情,她们会观察我穿什么衣服,带什么珠宝,而后将其融于设计之中。”从会客厅到卧室、更衣区,女性主义化作具体的美学符号,温柔而坚定。

Luning坐在Mario Bellini设计的米色Amanta椅上,这款椅子亦是意大利黄金时代的先锋之作。

随着这个家的改造落成,Luning也渐渐梳理出一条自己的收藏主线,充满女性特质,同时广纳亚洲、非洲、东南亚等少数族裔等不同文化的精神性作品。除了向外探寻,也开始向内探索,去年她在上海长乐路开了新的艺术空间“荣垆RONG LU”,从线上的自媒体都线下延续多元文化的融合,创造场域与艺术的多重跨界可能。

Luning的家,是一场艺术收藏的自我表达。对她而言,家不是风格的堆砌,而是将生活策划成一场流动的展览——70年代的老灵魂、与艺术共生的信仰、女性主义的温柔锋芒,在此交织。正如她所说:“取悦自己,才是最高级的审美。”

看完Luning的家,你最喜欢空间中的哪个角落?在你心中,独立女性的理想居所应该是怎样的?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来源:社会生活影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