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逶迤绵延的国省干线上,橘红色的养护服如同跳动的血脉,维系着交通大动脉的健康运行。作为新时代公路养护职工,我们在沥青与标线间领悟到:养护工作的质量不仅在于填补路面坑槽,更在于修补制度漏洞;道路的畅通不仅需要压路机的夯实,更需要廉洁底线的坚守。
在逶迤绵延的国省干线上,橘红色的养护服如同跳动的血脉,维系着交通大动脉的健康运行。作为新时代公路养护职工,我们在沥青与标线间领悟到:养护工作的质量不仅在于填补路面坑槽,更在于修补制度漏洞;道路的畅通不仅需要压路机的夯实,更需要廉洁底线的坚守。
路在脚下:清廉认知的重塑之旅
初入养护行业时,我曾简单认为廉政建设是纪检部门的事。直到参与某山区公路水毁修复项目,目睹AI审计系统从500张施工照片中识别出3处质量不达标的工程量申报,才惊觉:每个标线符号都是廉洁宣言,每方混凝土都浇筑着责任担当。
在“养护廉政实验室”的VR实训中,系统生成的26种道德困境令人警醒。当虚拟场景中出现材料供应商递来的“中秋礼盒”,选择拒收后的程序自动生成《廉洁行为积分》,这种即时反馈机制让抽象纪律变得可触可感。我开始理解:清廉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而是融于弯道清障、桥梁巡检的日常选择。
数字时代的冲击更带来深刻启示。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一批沥青的“前世今生”,从矿场开采到拌合站加工,从运输轨迹到摊铺定位,全流程的不可篡改记录让我们顿悟:科技不仅是防腐利器,更是对职业良知的数字铭刻。
道阻且长:制度执行的多维碰撞
在推行“智慧采购系统”初期,遭遇的阻力超乎预期。老工程师对着平板电脑上的比价界面皱眉:“用了二十年的供应商,怎么说换就换?”但当系统自动筛选出性价比更高的玄武岩集料,每公里路面降低成本2.3万元时,质疑化作了对科技防腐的信任。这让我们明白:破除惯性思维需要数据说话,更需用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赢得支持。
跨区域交叉审计引发的“人情困境”更具启示。当“纪审财”联合检查组查出机械租赁台账异常时,那种“家丑外扬”的窘迫感反而催生制度革新。如今,养护设备搭载的北斗定位系统,每15分钟自动上传作业轨迹,既解除了信任危机,更创造了“阳光租赁”新范式。
最触动心灵的,是参与《养护职工廉洁家书》AI生成活动。系统根据工作场景定制的家书模板,让不善表达的养路工写出了“筑路三十年,未收一包烟”的质朴宣言。家属座谈会上,妻子们看着VR模拟的廉政风险场景,感慨地说:“现在才懂他为什么总拒接包工头电话。”
长路当歌:文化浸润的共生共长
在“清廉班站”创建中,我们尝试将工程技术语言转化为文化符号。利用AI绘画工具设计的廉政警示牌,把弯道标线化作贪腐警戒线,将防撞护栏喻为制度防护栏。这些矗立在养护站院的艺术装置,让过往司机都成了廉政监督员。
更意想不到的是养护版《廉洁十二时辰》微电影的传播效应。通过AI视频生成技术,将凌晨巡查、除雪保畅等真实场景艺术化呈现。当影片结尾出现“路干净,心才坦荡”的职工手写体字幕时,弹幕中的“致敬养路人”刷屏,让我们感受到职业尊严的双向奔赴。
最富创造性的实践,是“公路诗词大会”廉政专场。养护职工用打油诗解读政策:“区块链,存证忙,采购记录上链不慌张;AI审计眼睛亮,虚报工程量无处藏。”这些带着机油味的创作,让制度条文有了温度,让纪律教育接了地气。
大道之行:未来养护的廉洁畅想
在5G+远程养护指挥中心,看着大屏上跳动的廉洁指数曲线,我们构思着更智慧的防腐场景:也许未来,养护机器人会自动识别并上报异常数据;VR眼镜能实时提示合同条款风险;路况监测系统可同步分析资金流向轨迹。
但技术永远替代不了人性的温度。
站在智慧交通的时代路口回望,公路养护职工的廉政建设已从“不敢腐”的震慑阶段,走进“不能腐”的制度屏障,更会迈向“不想腐”的文化自觉。我们逐渐懂得:奔驰的路况检测车记录着廉洁足迹,忙碌的沥青检测着制度韧性,而每个养护职工都是清廉基因的携带者。
未来,随着数字孪生公路、元宇宙养护培训等新技术普及,廉政建设将呈现更多元形态。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养护人的初心不应“跳帧”,担当不应“掉帧”。当我们用摊铺机书写大地诗行时,更要用清廉品格浇筑新时代的养路精神——因为,我们修复的不仅是道路的裂痕,更是公众对交通行业的信任基础;我们养护的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党的执政根基。这条永无止境的清廉之路,终将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延伸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来源:甘肃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