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为原型设计的毛绒玩偶“马踏飞燕”于2022年一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成为甘博1000多件文创产品中的销量冠军,直到现在依然被年轻观众追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而以其为原型设计的冰箱贴,一经推出就迅速售罄;在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一件件曾经深藏于展柜中的文物,摇身一变,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文化偶像”。
在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为原型设计的毛绒玩偶“马踏飞燕”于2022年一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成为甘博1000多件文创产品中的销量冠军,直到现在依然被年轻观众追捧;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受到广大网友的追捧,而以其为原型设计的冰箱贴,一经推出就迅速售罄;在四川博物院,“显眼包”——东汉陶说唱俑,同样以其生动有趣的表情,成为了文创开发的“宠儿”,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还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成功走向世界……
文创产品的持续热销,不仅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生,拉近了文物、历史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更让人们看到了文博IP在传承与创新中的无限可能。
然而,文博IP的挖掘并非易事。在IP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追求市场的热点,更要坚守对文物深层文化价值的挖掘。因此,我们需要在文化敬畏与市场偏好之间寻找平衡,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跨界合作,推动IP开发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文博IP的挖掘与传承,不仅让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生,更在年轻一代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打卡经历,形成了二次传播。这种自发性的传播力量,让文博IP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将有更多的文博IP被挖掘出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助力经济发展。(刘顺顺)
来源:椰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