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飞宇:自然教育中上善若水亦可大恶若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0 11:29 4

摘要:老子的思想解读教育师道师德,最好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教师培育众多学生而不会与学生争名夺利,水情愿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教师当人梯,似蜡烛,像桑蚕,是许多人不喜欢的社会地位,所以最接近于师道师德之道的教师就是这样的人。

顾飞宇:自然教育中上善若水亦可大恶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写小糯米成长周记,曾经感悟《师道师德最好的人好像水一样》。

老子的思想解读教育师道师德,最好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教师培育众多学生而不会与学生争名夺利,水情愿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教师当人梯,似蜡烛,像桑蚕,是许多人不喜欢的社会地位,所以最接近于师道师德之道的教师就是这样的人。

最好的教师,最善于因地制宜地教学,就像水浇灌在久旱之地;最善于深入浅出地教学,就像水涓涓细流流入大河;最善于推心置腹地教学,就像水浸润肌体渗入每一个细胞;最善于表里如一地教学,就像水清澈通透能见底;最善于群策群力地教学,就像水汇流成河腾起巨浪;最善于事半功倍地教学,就像水顺势而下可以推磨;最善于因时制宜地教学,就像水一样降落地表遵循时节。最好的教师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是从自然教育中领悟出来的人的善意,这是老子《道德经》引领的结果。如果没有《道德经》先入为主的引领,水的自然教育会领悟出来更多大恶若水。

大恶若水,水恶毁万物而不怜。集万物之所恶,故几于暴。居纳污,心藏秽,与泥石,言漩涡,正海浪,事决堤,动山洪。夫唯不怜,故大恶。

水一旦作恶,便会肆意毁坏世间万物而毫不怜惜。它汇聚了万物所厌恶的特质,所以近乎暴虐。它存在的地方容纳着污水,内里藏着污秽之物,裹挟着泥沙石块,形成漩涡,掀起海浪,导致堤坝决口,引发山洪暴发。正因为它毫不怜惜,所以是极大的祸害。水在失去控制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造成的破坏巨大。

恰如江河决堤时裹挟万钧之力的滔天浊浪,又如暗礁漩涡处吞噬生命的无形深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自然辩证,映射在教育场域中,更显惊心动魄。当教育者失去对水流方向的掌控,当知识传递违背自然规律,清泉便化作泥潭——那些将学生视作容器粗暴灌输的填鸭式教育,恰似山洪倾泻冲垮幼苗根系;那些以分数为唯一导向的功利化培养,如同在河道筑坝截流,终将导致精神生态的溃决。

这种辩证认知恰如《道德经》所言"反者道之动",当我们在自然教育中观察黄河壶口瀑布时,奔腾激流既孕育了八百里秦川的沃野,也曾在汛期冲垮过沿岸的村落。雨季的云贵高原上,雨水既能滋养出"甲天下"的梯田奇观,也会在喀斯特地貌形成吞噬生灵的暗河漩涡。

教育者当效法大禹治水之智,既要懂得以柔克刚的疏导之道,也需掌握防微杜渐的堤防之术。就像都江堰用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洪、宝瓶口引水构成的系统工程,优秀教师应当建立"天人合一"的教育观:既要保持水润万物的奉献精神,又需警惕"水能覆舟"的潜在危机;既要培养上善若水的师德修养,也要构建防范大恶若水的制度堤坝。

这种双重属性的辩证统一,在《周易》坎卦中早有揭示:坎为水,其卦象两阴夹一阳,既象征危险重重,又寓意智慧通达。自然教育启示我们,真正的师者当如古蜀太守李冰,手持耒耜丈量江河深浅,既仰望星空追寻道的境界,又脚踏实地修筑治学根基。如此方能在教育长河中,让清流永续而浊浪不兴。

《道德经》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警示在此显现双刃性。水的柔顺若被曲解为无原则的妥协,教育者就可能沦为随波逐流的浮萍。我们看到某些教师为迎合家长过度保护的心理,放弃必要的挫折教育,这正如放任水流侵蚀堤岸;更有甚者将教育异化为资本运作,让知识的清溪染上铜臭,恰似工业废水污染生命之源。

水的至善与至恶本同源而出,区别仅在于是否顺应天道。当教育者忘记“水利万物”的初心,水的破坏力便会显现:批量制造的标准件式人才,如同被水泥固化的河道,失去生命本该有的蜿蜒灵动;过度强调竞争排名的教育模式,则像将水流困入输水管道的压力泵,终将爆裂出心理危机的水花。老子所言“反者道之动”在此振聋发聩——最接近教育本质的师者,既要深谙润物无声的滋养之道,更需警惕温柔之水暗藏的吞噬之力。

当代教育现场正上演着无数水之恶相的变形记。某些培训机构将知识切割成标准化题库,如同将活水封入塑料瓶分装贩卖,既剥夺了思想流动的自由,更斩断了智慧与生命体验的天然连结。社交媒体时代的知识碎片化传播,恰似将江河分解成亿万水滴抛向虚空,看似晶莹璀璨,实则使完整的认知体系在阳光暴晒下蒸发殆尽。

水的暴虐在教育异化中显形为系统性伤害:当教师被迫成为绩效指标的奴隶,其教学便如同被重力牵引的瀑布,看似气势磅礴,实则只是机械重复的坠落;当学校沦为教育工厂,标准化流水线产出的"合格产品",恰似被水刀切割的鹅卵石,虽表面光滑圆润,却永远失去了棱角分明的生命张力。更可怕的是这种异化的隐蔽性——正如平静海面下的暗流能轻易折断船桅,某些披着创新外衣的教育模式,实则是将学生心智浸泡在糖衣包裹的认知毒液中。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教诲在此显现出惊人的预见性。那些真正传承师道的教育者,既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更需具备疏浚导流的智慧。他们像掌握水利工程的匠人,既开凿运河引导知识的奔涌,又修筑堤坝守护心灵的田园。当看到学生眼中有迷茫的漩涡泛起,便投下思辨的砥石;当发现集体情绪酝酿成危险的洪峰,就打开理性疏导的闸门。

自然教育的终极启示在于:教师当如掌握水文规律的水利专家,而非简单效仿水之形态。既要让教育如春水漫过青苔般自然浸润,又要警惕温柔表象下的认知侵蚀。真正的师者之道,在于建立既能容纳思想激荡、又可防范价值崩坏的弹性教育生态,使每个生命都能如溪入江河、江汇大海般,在遵循天性的流动中抵达辽阔。

来源:富察紫易摩登解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