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很多人认为孕妇患有艾滋病,孩子出生后也一定会患上。这是真的吗?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很多人认为孕妇患有艾滋病,孩子出生后也一定会患上。这是真的吗?
日前,家庭医生报记者专访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艾滋病治疗中心主任护师、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胡敏华,给大家介绍一下艾滋病母婴阻断知识。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海报)
一名女子心事重重地来到医院感染免疫门诊,诉说自己是一名HIV感染者,但是很想体验当妈妈的幸福感受。她焦急地问:“孩子可以要吗?我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吗?”医生回答:“只要及时采取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你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艾滋病母婴阻断分为“四部曲”,即药物治疗、安全助产、人工喂养和高危管理。有效的艾滋病母婴阻断,通常可以极大地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且越早越好。
1.药物治疗
孕妇在妊娠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选择继续妊娠,可以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在医师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母婴阻断措施。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不论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少或疾病临床分期如何,均应尽早终身接受抗病毒治疗。其所生的婴儿也必须服用抗病毒药物,而且需要在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服用,具体服药方案根据暴露风险而定。
2.安全助产
对于已确定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可在医疗机构咨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问题,由孕产妇及其家人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做出终止妊娠或继续妊娠的决定。
选择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尽早确定分娩医院,尽早到医院待产。艾滋病病毒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当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分娩时病毒载量未知时,建议在妊娠38周计划剖宫产,以尽量减少围生期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然而,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应格外小心,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
宝宝出生后应及时使用流动的温水进行清洗,用洗耳球清理鼻腔及口腔黏膜,缩短与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接触时间。清理过程操作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和黏膜。
3.人工喂养
对于患艾滋病的妈妈来说,原则上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于因不具备条件而不得不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要认真向医务人员学习正确的喂养方法和乳房护理知识,在整个哺乳期必须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且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 6 个月。
4.高危管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所生的宝宝,会被妇幼保健机构纳入高危管理。由于艾滋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带有病毒的血液或某些体液接触了对方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所以,感染艾滋病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自己的血液或某些体液接触到宝宝。当宝宝出现伤口时,也应尽量减少与其接触。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