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塔吊上料注意安全、钢筋绑扎要牢实一点……”3月16日恰逢周末,一大早,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负责人周功杰便赶到项目现场,查看建设进展情况。
“塔吊上料注意安全、钢筋绑扎要牢实一点……”3月16日恰逢周末,一大早,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负责人周功杰便赶到项目现场,查看建设进展情况。
现场塔吊林立、机声和鸣,工人们正在加紧进行水泥浇筑、钢筋绑扎等工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二期主要建设多层框架厂房、实验用房和综合办公楼,并配套1座污水处理厂。”周功杰告诉记者,项目于2024年9月开工建设,目前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进入调试阶段,预计今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4号楼、6号楼、7号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其他综合实验楼已完成进度的60%,今年年底将全部建成。
作为绵阳高位推进核医疗产业的重要载体,目前,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已引入15家企业、8家科研平台,签约项目达28个,总投资223亿元。中广核技质子医疗装备制造基地、国通(绵阳)新药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基地等6个重点项目已竣工建成,迈斯拓扑、久源核测控等项目正加快建设,预计2025年产值规模将突破30亿元。
同样如火如荼、加紧推进的还有长虹旗下中玖闪光自主研发的X-Flash和e-Flash放疗设备。
“X-Flash设备已在进行分子系统调试,今年上半年力争实现产品定型和型检,年底前争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长虹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柳江透露,2025年是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年,将在确保安全规范的基础上,加速推进临床试验工作,与顶尖医疗机构合作,全面验证FLASH放疗技术和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争取2027年完成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正式推向临床应用,造福肿瘤患者。
不争的事实证明:无论是载体项目,还是装备技术,核医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在绵阳聚链成势。
作为我国重要的核科研基地和核资源大市,绵阳发展核医疗产业具有全国领先的技术优势、发展较好的产业基础。绵阳在全省率先建立医药健康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明确以核医疗、现代中药产业为重点,协同推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美容和体育产业。
核医疗产业是绵阳医药健康产业链的“排头兵”。面对其“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行业特点,绵阳科学谋划、稳步推进,走出了一条贯通“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发、核医疗装备制造、临床应用推广”的全产业链特色路子,抢先领跑。
在产业链上游,打造高能级协同创新平台。绵阳拥有国家卫健委核技术医学转化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省级核医疗创新平台,设立放射性药物创制等6个研究中心,涪江实验室已累计发布16项科技进展,成功突破FLASH放疗射线源、新型同位素制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依托我国目前在役且可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的五座反应堆之一——中国绵阳研究堆,启动裂变钼-99、铽(tè)-161等十余种医用同位素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研究,形成碘-131、镥-177全国最大批量稳定供给。
在产业链中游,打造标志性“拳头”产品。碘-131化钠口服液已实现国内自主化供给、占国内市场20%,高锝-99m酸钠注射液获得药品批文、将于今年6月上市销售;长虹旗下中玖闪光全国首款e-Flash放疗设备即将在华西医院等投入临床试验、X-Flash整机工程样机即将定型,玖谊源医用回旋加速器累计销售35台,先后出口肯尼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
在产业链下游,打造核医疗特色临床应用场景。重点推动建设以核医疗为特色的三级综合医院,一期总投资19亿元、规划床位1000张,已于去年12月试运营;二期计划布局质子治疗、FLASH闪光放疗、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等设备。医院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家集“质子、电子、光子、中子”治疗于一体的核医疗医院。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省委省政府将绵阳作为医药健康主要承载地之一,核医疗产业被纳入全省2024年产业新赛道。
荣誉来之不易,未来使命重大。“下一步,将聚焦建圈强链,强化科技支撑,巩固既有技术优势,完善科卫协同、医教协同、医工融合机制,围绕核医疗、前沿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开展科技协同攻关,推动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涌现。”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7年,绵阳核医疗产业链相关企业单位超40家,产业规模超80亿元,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全国影响力的核医疗产业集群,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建圈强链贡献更多绵阳力量。
来源:中国绵阳新闻网